百里乘在板車上,師弟們的馬匹拖著百里。
黑夜的林子里有鳥啼、蟲鳴,還有禽獸酣睡的低鳴,起初百里掙扎,陳子湘吩咐用麻繩縛著,才好繼續前行。
走出密林,河流如一帶銀絲,走向遠方。
師弟:“陳公子,我們再往哪走?“
陳子湘看著前路:“過了這條河,就是江南方家的地界,方家雖向楊典軻表了臣服之心,但如今的楊典軻沒了死士,更是命令不動方家,等到了江南就不必如此奔波了。“
“太好了。“小師弟終于舒了一口氣。
“站住!“
“抓住他!“
“快!抓住他!“
林里閃過星星火光,一批人馬向西跑去。
“追兵來了?“師弟恐慌,卻見人馬跑向其他的方向“怎么……“
百里掙扎起來,拼了命也沒掙脫繩索,看著密林的瞳孔,布滿了血絲:“衛望卿!“
“師兄……“師弟看著百里,想替他解開繩子,這樣下去,這傷口就算是上了仙藥也無用,怕是還會落下病根。
“過河!“陳子湘下令。
眾人馬蹄踏上石橋,奔騰而過,百里的眼睛死死地盯著火光的方向,直至火光漸漸消失。
天光微亮,陳子湘一行到了江南的第一座城池,接下來去往梵境的路平坦了許多。
師弟們將百里解開,百里仿佛被定住了一般,只是看著天空。
“師兄?“小師弟試探地問著,百里還是一動不動,雙目呆滯。
“陳公子……“師弟請陳子湘拿主意。
陳子湘走在百里身邊,站定:“讓他呆著吧。“
兩年后,王都。
“陛下,這是今年東北呈上的稅務折子。”
楊典軻坐在大殿之上,看著手里的折子,毫無波動。這折子都是寫得好看的,上面幾分真假誰知?
楊典軻:“還有別的事稟報嗎?”
大臣面露尷尬之色,陛下對武官甚高,對文官極其不上心,此次,又要被陛下打發走了。
大臣:“陛下洪福齊天,威震四海,天下太平,無事稟報,臣先行告退。”
楊典軻沒有理他,大臣只好自己識趣地下去了。
待大臣走后,楊典軻才抬起頭來,吩咐身邊侍從:“宣嵐烽王。”
“兒臣拜見父王。”楊塵行禮,舉手投足都已成熟許多。
楊典軻:“免禮吧,王兒。”
“是。”楊塵起身,整理衣擺。
楊典軻:“聽聞齊將軍的公子前兩日鬧出了人命,可有此事?”
楊塵:“回稟父王,有。”
楊典軻:“那為何無人上報?”
楊典軻語氣已含慍怒之色,自立國以來,建國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勛橫行鄉里,欺壓百姓,此次齊將軍之子同人爭執,將人打死,其父母報官卻被官官相護,壓了下去,又逼著人家父母自殺身亡,一家三口死于非命。
楊塵:“許是下頭辦事不力,還未上達圣聽。”
楊典軻靠在龍椅上,手觸著龍頭扶手,才有些真實感:“這兩年,各地上報的都是國泰民安之像,百姓冤屈皆被壓下,朕雖是武將出身,卻有治國之心,現在朕的身邊,就屬你最有治國之才,朕需要你去一件事。”
楊塵:“父王吩咐即可。”
楊典軻:“巡視,所有。把王都里的骯臟勾當都查出來!”要把外界昏君的稱呼全部洗刷。
楊塵作揖:“是,兒臣定不負父王所托!”
“王兄。“
楊塵剛出宮門就見到了他這個弟弟,原本以為他單純不懂事,可是這些年王都將門的勾當他也參與了不少。
“阿韜。“楊塵見著楊韜,頷首。
楊韜笑道:“不知王兄又接了什么大事?“
楊塵面上仍舊冰冷:“小事。“
楊韜:“哥哥真小氣,你不愿說我就不問了,臣弟告辭。“
楊塵:“阿韜!“
楊韜轉身,面上噙著笑:“今時不同往日,王兄還是注意安全些稱呼好,都兩年沒改過來,當心外頭說王家家教都不好。“
楊塵:“王弟!與士族大家來往切莫失了分寸。“
楊韜不以為然:“那要看王兄說的不知分寸是什么了,士族將府個個巴結在哥哥身后時,哥哥怎不說失了分寸,如今我與他們交好就成了作惡了?“
楊塵不再言語:“你好自為之吧。“
“二殿下!“齊將軍顛顛地跑來,等走近了才看見楊塵,這才遲來行禮:“大殿下。“
楊塵頷首,然后轉身向相反的地方走去。
齊將軍走到楊韜身邊:“二殿下,我們進宮吧。“
“沒用了。“楊韜看著楊塵遠去的背影。他安插在父王身邊的侍從今日報信,父王已經知道了齊家公子的事,于是楊韜才約上齊將軍進宮請罪,本想趕在父王發難之前,但他已傳楊塵,已經有所行動,再去找父王求情已無用。
“這……“齊將軍著急“那我兒子……“
楊韜:“以后小心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