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茶會帶來的那片刻悠閑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不管瑞?塞斯瑞特準備得是否充分,御前軍事會議在紅寶石宮仍按時召開了。
少年對此當然無從抱怨。威奈戰事歷時一年多久拖未決,但人人都明白這場戰爭已經到了必須做出改變的臨界點了。
畢竟,和實力強大的亞迪斯帝國不同,月海王國既輸不起這場戰爭,又沒有那么充足的國力能夠長久地拖延下去。
德斯波特?沃瑞爾國王坐在王座上,連連打著哈欠。
這一年來,多次被迫參加這個“無聊”的會議,讓他始料未及。王國至尊看向眾人的目光,在慣常的懶散遲鈍中,因此時而夾雜著銳利的敵意。
不過這個敵意,卻少見的沒有把普瑞蒂王后包括在內。
雖然被公認為昏君、暴君,但國王陛下的智商其實還是在一般水準之上的。他當然能明白堅持要他出席這個會議的并非是王后,而是下面的大臣們,他們的目的無非是以尊重傳統的名義抬他這個至尊出來方便壓制王后的權威而已。
對于這些王國重臣,德斯波特國王一向就沒什么好感。他和王后的矛盾如果還談得上是感情破裂的話,和這些大臣完全就是利益沖突了。
如果不是安于淫樂,德斯波特國王心想自己或許也能致力于重振沃瑞爾王朝,做個中興的英主。選的是那條路的話,這些虛偽貪婪,只顧為自己家族謀私利的家伙,他可是一個都不會放過的。
實際上國王陛下對于攝政的王后居然能長期容忍這些反對她的人存在,是十分看不起的,這也太軟弱了!早就該找借口甚至根本不需要借口,直接把他們全都宰了!這世界順從聽話的奴才可多的是,換一批容易得很嘛。
當然,雖然抱著這種想法,現在讓他放棄荒淫舒適的生活,來干這些麻煩事也是絕不可能的。他德斯波特國王可是一個非常專注的人,只不過專注的是及時享樂罷了。
普瑞蒂王后雖然察覺到了德斯波特國王眼角流露出來的些微兇光,但她并不想去深究他此刻的想法。國王的那些想法即使她知道了,顯然也不可能去贊同。
王后并非是個不果決的人,但那樣的蠻行,帶來的只會是整個王國的混亂和流血慘象,這是普瑞蒂?沃瑞爾個人所絕不愿意看到的。
在掃視一下參會人員是否齊備后,王后陛下舉手示意御前軍事會議開始。
于是,按照慣例,王國宰相布洛塔爾公爵開始進行情況說明。
對于這項體現自己政治地位的特權,宰相大人顯然十分得意,頗為緊張危急的局勢因此在他嘴里變得更像是頌禮的贊歌了。
不過,無論布洛塔爾公爵如何巧言虛飾,很快大家還是明白了月海軍隊在威奈面臨的窘境:
在這長達一年多的較量中,月海和威奈聯軍控制的區域,已經從岌岌可危的僅存的威奈首都威奈港城附近、擴展到了超過整個威奈島三分之一面積的整個島嶼北部。從表面看,這似乎說得上是有進展的。
可問題在于,這一差強人意的戰果,與其說是聯軍浴血奮戰的結果,不如說是敵軍主動放棄的收獲。
聯軍統帥克拉西德?斯萊公爵固然是能征善戰的宿將,但亞迪斯軍隊的統帥也不是什么平庸之輩。這位名叫伯納德的亞迪斯將軍曾經征服過好幾個小公國,在亞迪斯的諸多名將中也算是戰功相當顯赫的。
在洞悉月海的大軍增援到達,速攻征服威奈的計劃已經破產之后,伯納德將軍又清醒地認識到海域已被強大的月海王國海軍控制,海上補給線已被封鎖的現實。
他很快就主動收縮了陣線,以便能減少來源斷絕的補給消耗速度,并配合實行了卓有成效的補給分配機制。因此在經過一年之后,亞迪斯的軍隊仍然沒有露出補給耗盡的跡象。
“也許他們還能堅持兩三個月,但到那時一定只有乖乖投降了。”布洛塔爾公爵如此樂觀的斷言道。
他的樂觀卻沒有得到大家的熱烈回應。兩三個月看起來是不長,但如果算上已經過去的一年多時間的話,足夠讓亞迪斯帝國建立起一支強大到可以抗衡月海王國海軍的龐大艦隊了!
以亞迪斯帝國現在所擁有的恐怖國力來說,這并非難事。
實際上,這一年多以來從大陸傳回來的諜報顯示,沿海各港口的造船場的生意都非常紅火,帝國戰艦的訂單占據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份額。
亞迪斯帝國正在竭力發展海軍已是明確的現實。
雖然強大的月海皇家海軍無懼任何挑戰、也不可能被輕易擊敗。但只要入侵威奈的亞迪斯軍隊能得到一定數量的補給和增援,這場戰爭就會無期限的拖下去了。
對于國力和亞迪斯帝國這樣的巨無霸相差甚遠的月海王國來說,長期消耗戰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亞迪斯的大艦隊也許明天或者后天就會滿載著援軍和補給出發,這種擔憂在眾人的心中變得越來越緊迫。而要避免這種擔憂成為現實,進而導致在威奈戰事的失敗,唯一的辦法就是增派兵力,以盡快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其實增派兵力在這一年多來,已經很多次在御前軍事會議上被提議。但大批援軍意味著要新增巨額的開銷,費用的攤派無論如何都難取得一致,所以出現了增派兵力這個眾人都贊同的提議卻始終無法成行的怪事。
在這期間,真正派往威奈的后續增援部隊,也就是格拉西爾城和羅斯哈特斯萊家因為沖突而被處罰增派的那各半個軍團的兵力了。
重臣們曾幻想,靠著現有的這5個軍團的兵力,能夠擊潰入侵威奈的亞迪斯軍隊。畢竟,對手不過3個軍團,己方還有著本土作戰的威奈軍隊的配合,應該是不難加以解決的。
但一廂情愿的想法往往會在冰冷的現實面前碰得粉碎。
格拉西爾和斯萊家因為被處罰而被迫派遣援軍,但都心照不宣的派遣了新征募的士兵——他們其實純粹是些毫無戰斗經驗的普通民眾,并不具備獨立戰斗的能力。
因此,這些新兵很快就被分散增補到了其他軍團中,用于彌補長期戰爭帶來的傷病減員,月海軍隊的實際戰力仍然只能以4個軍團來衡量。
而威奈的軍隊雖然有本土作戰的優勢,但和他們的海軍相比,長久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陸軍幾乎就是一群白白消耗國家資源的廢物。
之前的大潰敗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且這樣恥辱也并沒有刺激起他們的自尊心,反而讓他們更加自暴自棄起來,似乎是在驗證這好男兒都去當海軍這個威奈的諺語。
即使以克拉西德元帥的嚴厲,也難以把這群自甘墮落的頹廢家伙重新整訓出來。
入侵威奈的亞迪斯軍隊雖然只有3個軍團,不過由于伯納德將軍明智的收縮了戰線,現在他們扼守著島嶼中部的狹窄地段。
在這里,聯軍的優勢兵力發揮不出來什么作用。
伯納德將軍甚至只需要在正面布置1個軍團,然后用半個軍團作為預備力量隨時馳援重點受壓部位,就可以讓聯軍寸步難進。
因此,兵力處于劣勢的亞迪斯軍隊直到現在,仍然占據著威奈島上更大面積的區域。
如此曠日持久的僵局下,增派兵力是迅速解決威奈戰事的唯一途徑。而且增派的兵力還不能簡單的投入到已有的陣線上去,那樣在地形限制下,無非是平白增加了戰爭的開銷,對于形勢來說并無任何幫助。
一個頗為可行的方案是,援軍在威奈的南部登陸,開辟第二陣線,對威奈敵軍形成南北夾擊的有利態勢,讓其首尾不能相顧。
這在戰術上來說,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既能夠有效的化解地形對于聯軍優勢兵力的限制,兩面作戰還能擴大亞迪斯軍隊在兵力上的劣勢。
而且,以月海海軍現在對于威奈周邊海域的絕對控制權,實行這樣的敵后登陸行動并無太大困難。
不過,這個方案至今未能成行也是有原因的:敵后登陸缺乏安全的上岸環境,緩慢的上岸過程和灘頭不可避免的混亂局面,很容易成為敵軍攻擊的良機。
伯納德將軍手里還有著最多可達1個半軍團的機動力量,足夠對登陸場發起強力的攻勢。
要避免被趕下海,登陸動用的兵力至少得是3個軍團以上,才能以數量優勢來抵消登陸時混亂所造成的戰力虛弱,抗衡伯納德將軍的反擊力量。
不過要再籌集3個軍團,對于月海王國這樣的島國來說可并非易事。
皇家陸軍常備的5個軍團已經出征了4個。而皇家近衛軍的2個軍團半數以上都是治安官,他們擅長小規模戰斗而缺乏大規模軍團級別作戰的訓練。
并且,近衛軍擔負的首都防務和治安工作也同樣重要。
再加上之前近衛軍的第2軍團已經分割派往拉瓦爾和波塔爾填補出征的皇家陸軍第1和第2軍團的防務空缺,并非處于可出擊的空閑狀態。
所以,名義上未出征的3個軍團,實際上可用的卻只有皇家陸軍的第5軍團了。
可就算是這個軍團,在各重臣的心中,也是無法調用的。皇家陸軍第5軍團駐地是伍德,處于威斯特蘭和安格林之間。第5軍團擔負的其實是監視威斯特蘭,防止高地人勢力東擴的任務。
雖然現在作為威斯特蘭領主的格瑞斯夫家族長期和月海王室聯姻,普瑞蒂王后更是月海王國當今的攝政王。但在重臣們所屬家族傳承下來的觀念中,月海王國始終還是那個七城的聯盟、是傳奇英雄埃斯特蘭?沃瑞爾最初締造的那個組織。威斯特蘭得算半個外國來看待。
月海的重臣們所屬的各大家族,最初都是出自于七城聯盟,是那些追隨埃斯特蘭建國的英勇高貴的騎士們的后代。
而威斯特蘭的高地人,和七城聯盟關系卻談不上和睦,甚至有過不少宿怨。
畢竟,七城的祖先,基本上都是一個時代從同一個來源移民到月海島的,而高地人是從什么時候從什么地方移民到月海島的就不得而知了,這讓他們無法對彼此產生出真正的認同感。
雙方在月海島上的魔物怪獸對人類的大規模侵擾期間才有了初次的接觸。出于共同的生存需求,有過并肩作戰的經歷。不過,這種伙伴關系在魔獸退回到月海島的內部之后就立刻結束了。
實際上,雙方都不滿意對方在魔獸戰爭中的表現。
七城聯盟認為高地人莽撞無謀,導致了很多無謂的犧牲;高地人則認為七城聯盟怯懦狡詐,在故意讓他們多受損失。
這或許只是雙方在作戰策略上的思路分歧,是一種認知上的誤解,但卻導致了曾經的戰友成為了敵人。
之后,高地人成立了威斯特蘭王國,七城聯盟成立了月海王國,雙方開始爭奪起月海島的控制權。
剛從魔獸爪下掙扎求生的人類,竟迫不及待地又開始了自相殘殺,這實在是一場頗具諷刺意味的悲劇。
雖然這些紛爭最終以雙方持續聯姻的方式得到了和平解決,月海王國領土也得以囊括了整個月海島。但這些宿怨,經歷了幾百年,仍未完全消解!
所以在七城聯盟后代為主的月海貴族的心中,威斯特蘭的高地人雖然名義上早已是月海的一員,但依然還是需要嚴加防范的對象。
普瑞蒂王后當然對于月海貴族們的這種愚蠢的歷史偏見心知肚明,第5軍團她也不會主動去調用。
不過這樣一來,再好的策略因為無兵可派,也會成為空談,而威奈的戰事卻已經到了不容繼續拖延的程度了。
于是,為籌集兵力,王后陛下提出了這樣的方案:
1、新建3個皇家陸軍的預備軍團,組建地點分別是波塔爾、拉斯特和弗伊森。
2、考慮到費用問題,新建的預備軍團不會采用正規軍團5000人的編制,兵員定額為3000人。預備軍團由招募的新兵和再動員的退役老兵混合編成,以保證在缺乏訓練時間的情況下能快速具備基本的戰斗能力。
3、在波塔爾組建的預備軍團賦予皇家陸軍第6軍團的番號。第6軍團將替換近衛軍第2軍團擔負波塔爾和拉瓦爾的防務,近衛軍第2軍團將作為援軍投入到威奈戰場。
4、在拉斯特組成的預備軍團賦予皇家陸軍第7軍團的番號。拉斯特的退役老兵較多,第7軍團的預期戰斗力會較強,因此第7軍團將直接作為援軍投入到威奈戰場。
5、在弗伊森組成的預備軍團賦予皇家陸軍第8軍團的番號。第8軍團作為預備隊,將留在弗伊森訓練,根據戰局需要,再決定是否投入到威奈戰場。
6、皇家近衛軍第2軍團和皇家陸軍第7軍團到達威奈后,將接替現有的皇家陸軍的第3軍團和第4軍團的任務,這2個戰斗力更強的常備軍團騰出來作為此次威奈南方登陸開辟第二陣線的主力部隊。
對于王后陛下的這個提案,重臣們大多表示了贊同,因為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能打破威奈戰事僵局的辦法了。
不過在原則同意的大前提下,對于細節,他們還是有些不同的看法的。其中質疑最多的是,投入到威奈南線登陸的部隊是不是太少了?
根據之前的推算,威奈的亞迪斯軍隊有著1個半軍團的可機動兵力,僅僅2個軍團,很難在艱苦的登陸作戰中取得什么優勢。一旦登陸失敗,白白損失掉2個正規軍團,想要快速解決威奈戰事的企圖顯然就落空了。
當然,北線是不能抽調更多兵力的。
增援的皇家近衛軍第2軍團和皇家陸軍第7軍團短期內并不能指望具備什么進攻作戰能力,不管是退役老兵還是那些治安官,不經過一定的時間的再訓練,就投入到要求很高的進攻作戰中,除了造成混亂拖后腿外,不可能有其他結果。
北線施加壓力還得靠2個主力軍團,新增部隊只能是起到以壯聲勢的目的,讓敵人不敢從現有防線上抽調更多兵力去阻止登陸罷了。
那么,該如何增強在南線登陸的兵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