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僅僅是那九匹錦緞,還有陸哲兩文錢一石收回來的酒糟,雞鴨雛和牛,淳樸的村人不知其意,只知道是陸哲買回來的東西,都暫且擱置了。
這段時間,村里人為了喂養這些牲畜,全村都忙得不可開交,紛紛上山挖野草,用黍米喂雞鴨雛,由于此時大雪尚未完全消融,工作量就變得很大,幾乎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一到天黑就回家休息了,更有甚者,此時還在山上挖草呢,所以這就是陸哲回村沒有看見什么人的緣故,因為村里人要么家里休息,要么還在山上。
“發展的步子太大,扯到蛋了呀。”陸哲現在開始明白為什么鄧爺爺說要一步一步走了。自己光考慮到如何發展,并沒考慮到五莊觀的實際承載能力和生產力水平,所以就導致了村民們的不堪重負。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大規模的農業養殖為什么沒有發展,就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生產效率低下,養殖成本比較高。特別是雞鴨等,是吃糧食的,農人自己都吃不飽,哪有糧食喂養牲畜。
但是陸哲知道,隨著大唐的逐漸穩定和強大,對于地方的掌控力也將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己這些不受主流接受的山門中人,想要維持在深山中逍遙的日子,也是越來越難,只有大隱隱于世,把五莊觀混入大唐的體系之中,才是正道。
陸哲隱隱有個想法,就是把五莊觀辦成大唐的科學院,讓其融入大唐但又獨立于其他政治勢力之外,因為他對于接下來幾十年,大唐上層的各種斗爭,內容還是記得很清楚的,所以他才把村子起名五莊觀,而且讓木氏的人把道士版西游記四處傳播。為的等到有一天,當天下人都熟知西游記,突然驚喜地發覺書中的五莊觀竟然真的存在,并且還時不時拿出一些“仙家器物”的時候,就算是唐朝的統治階級要對其動手,也要考慮一下吧。
之前的曲轅犁,就是陸哲為了打響五莊觀名聲的第一炮,因為他要給世人一個印象,那就是五莊觀出品,必是世間從未出現之物,讓五莊觀符號化,成為大唐人心中的在世洞天,人間福地,再不濟,至少要超過桃花源。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先把五莊觀建設好,不然到時候,那些“誤入”五莊觀的世人一看,此地跟外面的村莊沒有區別,那豈不是失去了神秘的面紗。
所以,接下來的建設才是重中之重。聽完了“林狗”組合描述的陸哲,本來是準備明天再去挨家挨戶拜訪的。此時他也顧不得天已經黑了,叫上林狗組合,讓他們幫自己拿著帶來的禮物和綢緞,挨家挨戶地拜訪村里眾人。
男人是一瓶蒸餾的高度酒,婦人都送上了一匹錦緞,小豆丁們每個人都一個巴掌大的小小布偶。
雖然所有人都覺得這些禮物太貴重了,不過在陸哲的堅持下,所有人半推半就地收了禮物。
于是,在回來的路上,三人手里多了很多的臘味和糧食。不得不借了一個手推車才行。
對于村民的熱情,陸哲一點都沒有拒絕,雖然他知道,那些臘味可能是對方家里僅有的肉食,但是他如果不收,這些村民也是同樣不會收他的東西的。
當然,陸哲這么著急,并不是僅僅過來送東西聽取叔伯嬸娘們的夸贊的,他主要是上門告訴每家每戶,明日不用去打牛草了,自己帶回來的酒糟就是喂牛的,而且明天早上來祠堂門口的空地上,自己有事情要說。
是的,陸哲準備給村里人開個會,主要是告訴自己關于五莊觀接下來的規劃和春耕的計劃,當然,這個會議是經過了三位長老許可的,因為陸哲抱著美酒綢緞的第一站,就是三位長老家。
有了之前蕈子,豆腐甚至火炕的經驗,村民們點點頭,表示一點問題沒有,這種把他當做大人看待的眼光,讓林狗組合艷羨不已。
苦思冥想了大半夜的陸哲,第二天罕見地起了個大早,來到了祠堂前面的空地上,結果發覺還是有不少村民都來了,等到太陽漸漸升高,山里的薄霧散去,三位長老高冠博帶,聯袂而至。
五莊觀第二次全體股東大會,就在這微冷的初春清晨,在一種頗為輕松地氣氛中,慢悠悠地開始了。
在會上,陸哲拿出了后世講ppt的勁頭,詳細地給大家描述了自己對于五莊觀以后的設想,聽得一些人激動不已,另一些人則保持懷疑態度。
因為陸哲所介紹的五莊觀遠景,正是桑基魚塘的模式,此模式雖然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但是在后世,哪怕是陸哲穿越的時候,珠江三角洲一代的農戶都采用的這種模式,要知道,桑基魚塘模式可是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間少有美景·良性循環典范”,可謂是人類歷史上最經典的良性生態循環模式了。
桑基魚塘模式主要是“塘基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因為有了不少牛羊,陸哲就把養魚替換成了養雞鴨牛羊,反正山外有酒糟送來喂牛,自己也會養蚯蚓。
于是,五莊觀的桑基魚塘模式就變成了,酒糟喂豬牛,豬牛糞肥田,肥田養地龍,地龍喂雞鴨,雞鴨糞肥魚。
村民們對于這套體系,還是半信半疑地,雖然聽著很有道理,但是總覺得有些不靠譜,但是當三位長老都沒有表示異議的情況下,也算是接受了。
但是對于雞鴨吃地龍這一點,還有豬牛糞肥田這一點,他們還是有些無法接受。特別是后者。
為了增強說服力,陸哲不得不說這又是得自于仙授,而且帶來了不少小雞和小鴨,也拿出了自己養了一冬天的蚯蚓,讓這些小雞小鴨,當著眾人的面,好好開了下葷。
“這地龍,雞鴨等物當真如此愛食。”看著小雞小鴨瘋狂地啄食那些肥大的蚯蚓,村民都沸騰了。
這些雞鴨雛送來這么久,每日都只有一點可憐的黍米配上野菜,個個都營養不良,特別是鴨子,因為是吃葷的,村民們自己肉食都不夠,哪有什么肉來喂它們,都死了好幾只,騙了蘊娘段小娘等小豆丁不少的眼淚。
“哲小郎君,這地龍,可好養活?”看著雞鴨如此愛吃蚯蚓,有人提出了疑問。
“地龍食腐,正是最為好養,聚一落葉堆,放入各種腥臭之物,便可以養上不少,連哲家幼妹都會,諸位叔伯若是不信,可去哲家后院,一觀便知。”陸哲笑著回答了眾人的疑惑,眾人又是一陣喧嘩。
“哲小郎君一向是極為穩妥,既然你說了,那便是確有其事,嬸子我信你。”
“妾也信你!”
“這下好哩,可是省下不少糧食哩。”
“別說糧食,你看這些雉雛與鴨雛,吃得可歡,年底定會長得肥大。”
…….
一起盤過火炕地婦人們,對于這個聰明伶俐的哲小郎君,是打心眼里信任和喜愛,紛紛出來為他站臺。
于是,在婦人們的七嘴八舌中,地龍喂雞鴨的方略,就這么被決定下來了。
而關于豬牛糞肥田,還是無人能夠接受,在村民的印象里,地里怎么能撒這些污穢之物呢,肯定會導致地里長不出莊稼,所以堅決不愿意。于是陸哲只好讓他們挖個糞坑,用來裝人畜的糞便,說自己自用,到時候可以讓畝產提高不少,讓眾人好一頓數落。
“哲娃子,你年紀還小,你家的地,哪能如此糟踐的。”情急之下,林姜氏連哲小郎君都不叫了,直接叫了陸哲以前的稱呼。
“極是,極是,哲娃子你如此胡鬧,豈不是斷了一年的收成?”
眾人都七嘴八舌地勸起陸哲來,逼得陸哲沒有辦法了,只好放出大話說,自己有制鹽秘術,能換來不少糧食,所以自己愿意試試自己的仙人師傅夢中所教的方法。
見到陸哲堅持,眾人心中又氣又不忍,不過嚴格來說,陸哲已經算是陸家的當家人,他要做什么自己也攔不住,最后,在明長老的一錘定音之下,眾人便不再多言,不少人心中都暗暗打定主意,等到陸哲今年家里缺糧了,自己再多周濟他們兄妹便是。
方正這哲小郎君幫了自家許多,些許糧食,自家省一省,還是能省出來的。
確定了五莊觀第一個兩年計劃之后,陸哲開始對于春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要想多打糧食,只得采用后世的人民公社形式,集體勞作,分工進行。一起吃大鍋飯,一起耕田勞作。
陸哲按照后世農業學大寨的模式,對即將到來的春耕做了安排,分為了后勤組,主要由幾名體弱的婦人組成,主要負責做全村人的飯,這樣,就不必每家開伙了。畜牧組由鐵三帶著林狗組合等半大小子組成,負責喂養牛羊雞鴨。壯勞力們就負責耕田犁地,而插秧等活就由剩下的婦人為主,全村一起勞作。就連蘊娘他們,也被分配到地龍飼養小組,負責養出大量的蚯蚓,喂養雞鴨。
不少男人們對此還覺得很新鮮,但是對于參加過盤火炕的婦人和半大少年來說,這個無非就是把盤火炕時候做的事變成了春耕而已,陸哲一說,他們就自動按照自己的勞力,自己分好了組,期間還夾雜著“鄧鬼氏,你身子弱,還是在村里煮食罷。”之類的謙讓話語。
聽完陸哲說的一大通之后,三位長老相視一眼,露出了了然的神色,于是在鄧長老氣若洪鐘地一句:“此法極佳,就按哲小郎君說的做,家去吧。”之后,這件事就這么決定了下來。
轟轟烈烈地五莊觀春耕大生產運動,就這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