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兒送出去后,招娣感覺肩膀松了下來,但是心里又好像缺了點什么。
春梅已經三年級了,時不時會打電話哭著要到縣城讀書,哭訴為什么只有她留在老家。招娣現在只用帶二女兒比較輕松,于是又跟建平商量把大女兒接回身邊,但是轉學不是那么容易,這個問題還得費腦筋。
晚上二女兒睡后,招娣和建平說起這件事來。建平也認為只把大女兒留在老家不公平,加上大女兒想到城里讀書的意愿很強烈,的確應該把她接回來接受更好的教育。
招娣開始打聽轉學的事宜,后來在新開的一家學校得知只用交借讀費就可以獲得學位,但是借讀費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果把戶口從老家轉到城里,倒是可以直接上學,但是轉戶口并不好辦,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思來想去,建平決定先走交借讀費這條路,因為錢能解決的事情,只需要多賺錢,而重新辦戶口,則要找人,大概率還是要花錢。
為了多賺錢,建平更加賣力干活,除去已經熟練的木工活,還開始干裝修,時下流行的天花吊頂、酒柜、屏風等,他都認真去學。慢慢的,建平由于老實,做工細心,會的又多,開始有了口碑,有的屋主甚至全屋木工部分都交由建平去做。建平越來越忙碌了,早上七點半出門,要干到晚上七點半才回家。
春梅三年級剛準備放暑假,招娣和建平就提了袋蘋果找到學校招生處。招生處了解了春梅的成績后挺滿意,同意春梅到學校借讀,但是建議招娣給春梅報個英語補習班,因為城里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了一年英語了,春梅落下了一年的英語課。在招生處的推薦下,由一名英語老師幫春梅補習一個暑假,招娣和建平都欣然接受了。
這樣一來,大女兒總算是可以回來一起生活了,招娣不禁有些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