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城集團的老總的辦公室里,老總正在與陳經理商量著物流部改物流公司的事。
“你們物流部這一年來的改觀還是很明顯的,這些都與你陳經理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這些都是集團發展得好的結果,我們只是按集團的統一部署在做著份內的事。”陳經理謙虛地說。
“現在集團大了,象以前一樣事事都管著是越來越難了,集團公司的高層已經開過好幾次會,打算把有些部門獨立出來單獨核算,你們物流部是條件最好的部門,因此決定讓你們物流部先試點看看,如果不行再收回來。你的意下如何?”
“一切都服從總公司的安排。”陳經理沉默了一會,說。
“既然這樣,新成立物流公司后的總經理暫時由你擔任,你這里有什么要求可以盡管提,集團能滿足的都會考慮的,你這里是第一個獨立出來的部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老總也知道這事還沒有先例,不斷地給陳經理鼓勁。
物流部分出去獨立核算的傳聞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陳經理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那些同仁開玩笑叫他陳總已經很久了。再說,集團已經決定的事也不會因陳經理的看法而改變的。因此,他此時想的是如何爭取更多的條件。
“老總,其它的方面我還沒有想好,我先籌劃一下,到時一并提個方案上來。”陳總想先梳理一下思路,不希望下結論太早了。
“這樣最好,你做事就是認真,這樣我很放心。”
出了老總的辦公室,陳經理開始思考起整個物流公司的規劃來。他對獨立核算這作法并不是太清楚,今天先讓老總緩一下,至少他有時間可以規劃一下自己需要哪些職能了。
陳經理其實沒得選擇的余地,集團公司不會因為他反對就延遲改革的步伐的,還不如先做做。在隨后的方案里,他向集團明確了集團的物流業務先給他做三年,集團公司給了他提了個要求,那就是不能隨便開除員工,集團不想引來過多的外部壓力。
于是,陳經理隨之變成了物流公司的陳總經理了。
從集團分離出來之后,集團只關心物流公司的贏利情況了,大量的權力都放了出來,甚至人事權也放了出來,人事權倒也沒什么,民營企業機制靈活著的。為了保證物流公司能平穩地運作,集團跟物流公司承諾集團的業務主要還是給物流公司做的,并將努力保證物流公司在三年之內的平穩過渡。
有了集團三年的平穩過渡期的承諾,陳總放心了不少。心想只要趁著這幾年打開市場,后面就好做了。他甚至想著有朝一日進入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領域,他感覺利用物流業的基礎來做電子商務會比較有前途。
陳總清楚,集團的用意還是希望他們借這個機會走出去,這樣既發展了物流業務,又壯大了集團的實力。
陳總一方面繼續穩定集團的業務,一方面想著辦法要走出去。要走出去,必然要求市場開拓能力要先打開局面,這也成了陳總工作的重點。為了充實市場開拓能力,集團也給陳總提供了一個有利條件:自公司成立起半年之內只要陳總看上的人,集團都會努力去協調,只要有人愿意過來,集團一概放人,甚至半年之內去了物流公司如果不滿意的人員還可以調回集團來。在一番努力之后,物流公司的營銷部最終找到了五六個人。
經過一番緊張的籌備,物流公司終于開始掛牌營業了。
物流公司成立最擔心的就是如果把營銷工作做好。眼看營銷部已經成立并運作了快兩個月了,沒有拿下一單業務,陳經理不免有些急了。
他把營銷部的臨時負責人小賴找到了辦公室里來。小賴,三十歲不到,挺精干的樣子,是原來集團那邊的營銷人員,在那邊沒有謀到一官半職,聽到集團的號召,認識加入物流公司是一個大展鴻圖的機會,因此找到了陳總要求加入的,陳總對小賴在集團的工作也很滿意,因此讓他臨時負責營銷部的事。
“我們營銷部的弟兄們要加把勁了,爭取早日拿下第一單。拿下了第一單,我就可以把你的臨時負責人里的臨時二字去掉了。”陳總對小賴說。
“陳總,我們已經跟不少客戶都進行了接觸,可每次談到具體的業務時總是把握不準,營銷還得再熟悉一下物流業務才行,我們爭取盡快適應。”小賴很無奈地說。
說起營銷這事,其實好的營銷人員對自己所經營的業務那是相當熟的。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樣,認為營銷與業務兩塊沒有多大的聯系的。
陳總想了想小賴說的也有道理,那些生產現場的員工有的做了好幾年了也還不懂物流,更何況營銷部過來才一個多月的小賴呢。也罷,再等等。不過他決定先親自去領導營銷工作一段時間,讓營銷部的人員好盡快熟悉業務。
陳總不得不先兼著營銷部經理。他把生產業務放松了,授權給行政辦來處理日常生產事務,具體由小鄺負責。其實陳總也知道,授權行政辦管理生產事務也只是個權宜之計,但目前他確實沒有辦法了,他顧不過來。
營銷部門的人開始不斷地拜訪客戶了,原來的客戶還好辦,都跟陳總有著不錯的關系,一個電話就可解決不少問題,自然進展也是順利,讓陳總鬧心的是開拓新的客戶。他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新客戶的需求,開拓新客戶。
話說讓行政辦管兼生產,短時間還可以,時間一長,倒是把機關作風帶下去了,生產效率開始下降,每到了這個時候陳總就不得不親自去過問生產的事。就這樣,陳總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營銷,忙得不亦樂乎。
最近,陳總打聽到有一客戶與集團的業務量越來越大,于是派營銷部的人去了解情況。
不久,營銷人員回來了。
“那客戶每年供集團有五千多噸貨物,都放在開發區一個租用的倉庫里了。”
“那送貨的是誰?自己的車隊還是請的外面的車隊?”
“請的運輸公司,最近聽說跟運輸公司有矛盾,準備換一家了。”
陳總說:“怎么不給我們呢?我們不是就在集團邊上嗎,放我們倉庫來,包送貨的。”
營銷人員明白了陳總的意思,于是聯系了客戶見面。
陳總與客戶聊完,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正在這時,小鄺打電話過來了。
“陳總,集團那邊說單據有問題,要你來補辦手續。”
“這種事你辦了不就可以了吧,也用得著給我打電話?”陳總有點不悅。
“這次量有點多,我先跟你說一聲,我馬上就把手續辦了。”
客戶看著陳總,陳總尷尬地笑了笑。
這次雖然沒有影響到協議的簽訂,但想起客戶那異樣的眼神,總不是滋味。心想:“這點事也用得著請示?”
回去之后,陳總把小鄺找了過來。
“你今天打電話的時候,我正與客戶準備簽協議了。人家一看這點小事也得請示,會懷疑我們的管理出了什么問題。今后這種事就不要打電話了,等我回來再匯報吧。”
“這種事我也不懂,萬一出了問題......”小鄺一臉的委屈。
陳總明白小鄺的意思,不再說什么了。讓小鄺回去繼續忙自己的事。
小鄺出去了。
陳總想:“這樣還是不行的,生產不能亂,必須要有個人來管著生產才行。”
陳總想到了順子,但他知道順子不會來的,順子很久以前跟他閑聊就說過,之所以回來更多的是為了照顧好小孩,正是為了照顧小孩才選擇了學校。前面順子給陳總的幫助已經不少了,總不能讓順子天天跑現場來的,而且一個外人在現場管生產也不一定有人聽的。
沒多久,小鄺又找到了陳總,說生產現場出問題了,相互之間扯皮推諉起來了,陳總有點惱火了,心里想:“你這小鄺呀,怎么回事,這種事已經教了你好幾回了。”
當看到小鄺那著急的樣子,火還是沒有發出來,倒是安慰起小鄺來。
“小鄺,讓你受委屈了,現在公司正處在這種轉型的關鍵時期,我確實分不出身來,你還得多擔當些。”陳總這么一說,小鄺更急了,她知道陳總對他們員工都不錯,不然不會有這么多人跟著他,但這些事自己確實也管不成的。有時她給發現了下面的員工干活的時候想去指出來,自己話還沒說完,被下面的人一吼,自己就先退縮了。做生產的管理還是要有點狠勁,必須要壓得住才行。而小鄺缺乏這種氣場。
“陳總,你還是換人吧,我真沒有這個能力,你如果要我管管行政的事,那是沒有問題的,但生產上的事差距真的好大,我也想適應,但真的做不來。”小鄺一個勁地要推辭掉這個兼管生產的工作。
陳總沒有辦法,只得讓小鄺推薦一下人選,但不能從生產組調人,因為生產組調了人之后就缺人了,而且生產組的人學歷也不夠的,想法過于簡單,要調只有從行政辦里推薦。小鄺想了半天,推薦了幾個都被陳總否決了,眼看換不成,小鄺不樂意了。
“要不從外面再招一個經理吧。”小鄺說了自己的想法。
“招人難啊,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招得到的,光熟悉業務就得半年,集團那邊的人都不愿意過來的。那就只能從外面招了,而且還不知招進來的人能力怎么樣,你看之前試招了這么多,你們行政辦都不滿意,隨便招個人容易,要招到合適的人真不容易的。真正好的要引進來那費用也不是我們現在能承擔的。”要說招人,集團那邊確實有不少人才,但那邊的工資比他們這邊高,沒有一定情懷的人是不會過來的。
陳總對之前招聘的事心有余悸,能力平平還開口就是年薪二十萬,最后連談的興趣都沒有了,招聘這個事要慢慢來,有時也得看機緣的。
“你要有能力,又不想出錢,肯定招不到人啦!”小鄺剛說出來就后悔了,上次那招聘二十萬的事當時讓他們行政辦的人見識過了,開出的薪酬是他們行政辦四個人一年的工資總和。如果真招進來了,估計他們行政辦都要散了去。
“要不你招個兼職的吧,我管管日常事務就行,生產關鍵環節讓兼職的來管,我來配合都行。”小鄺想,如果有個人商量一下也可緩解自己不小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