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人自古以來就住在希臘的阿提卡半島。
雅典一開始也只是希臘許多小城邦中的一個。最初實行君主政體,由國王和貴族們進行統治。后來改由好幾個執政官一起管理,最大的就是首席執政官。
在君主政體或貴族政體下,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有錢人經常乘著別人需要錢用時把他們的土地買下來,或者借給別人高利貸,當借錢者還不起時就把他們的土地奪過來甚至把他們變成奴隸,即債務奴隸。
很多雅典公民就此失去了土地,隨著失去土地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力量也越來越大,當他們感到自己打得過那些闊佬時,就起來反抗,他們獲得了比他們富不了多少的平民的支持。他們要求改革,這就是“梭倫改革”。
梭倫在公元前594年時做了首席執政官。他的改革措施很簡單也很嚴厲,具體內容大家從中學課本中早已知道了,這里不再多說。中心之一是廢除債務奴隸制,使那些因欠債成了奴隸的公民重新成了自由人,之二是讓那些沒有財產的公民也能參加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中的一員。
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時雅典終于發展出了一整套民主制,它為雅典走向文明之巔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使雅典終于走上文明之巔的是希波戰爭。這場戰爭也是古代西方最著名的戰爭之一,是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之間第一次真正的較量,所以我們在這里也要說一說。
希波戰爭
波斯大軍是從地中海攻入希臘本土的,為此大流士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橫越愛琴海,在希臘的馬拉松平原一帶登陸。
馬拉松平原坐落在雅典東北40公里左右的愛琴海海邊,面海背山,呈新月狀,有近10公里長,但中間狹窄,最寬處只有約3公里,總的特點是利于守而不利于攻。
這時候大流士統率的波斯大軍約有10萬人,而雅典的總兵力只有約1萬人,雅典也向各邦求救,結果只有普加太亞提供了1000人的援軍,但雅典人憑借有利的地形,還有合理的戰斗隊形、也就是著名的希臘長矛密集陣戰術——希臘方陣,以及強大的重裝步兵,當然更加重要的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激起的無畏斗志,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軍——先在方陣作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敵人,逼使其撤退,后又乘勝追擊,一直把波斯軍隊追趕到海邊,波斯軍隊慌忙登船而逃。
據說,勝利之后,為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雅典人,雅典軍隊的統帥米太亞得派了一名士兵斐第庇德斯去報訊,他也全力奔跑,一直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廣場,對正等待消息的雅典人喊了一聲:“大家歡樂吧,我們勝利了!”之后就倒地而死了,可以說是活活跑死的。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神行太保”和這次偉大的勝利,以后希臘人便在每屆奧林匹克競技會上都跑這么一次,這就是現代馬拉松長跑的起源,全程的距離大致相當于馬拉松到雅典城的距離,約42公里。
此后,大流士就率軍駛回了亞洲,這場戰爭對他而言幾乎無足輕重,因為損失很小。
10年之后,公元前480年,波斯大軍在薛西斯一世的統領之下再次猛撲過來,爆發了第二次希波戰爭,這次戰爭更加有名,并且爆發了世界上最早的有確切記錄的大規模海戰。
這次薛西斯將軍隊分成海陸兩路,陸路從赫拉斯滂海峽——現在的達達尼爾海峽——攻入歐洲,通過色雷斯和馬其頓,從希臘北部攻來,不久爆發了著名的溫泉關戰役。
溫泉關位于希臘中部,是一個十分狹窄的通道,一邊是大海,另一邊則是十分陡峭的懸崖,通過這里可以直抵雅典等希臘的心臟地區。斯巴達王李奧尼達率領300斯巴達勇士堅守咽喉要地溫泉關。
其實一開始不但有300名斯巴達戰士,還有數千名其他希臘城邦的戰士,但核心當然是300名斯巴達勇士。戰斗共持續了三天。在第一天的戰斗中,薛西斯一世先派出了弓箭手,向斯巴達人射出了如雨般的利箭,然而斯巴達人的盾牌既寬大又堅固,再多的箭也奈何他們不得。薛西斯一世又先后派出了兩支都多達萬人的士兵進行攻擊,但斯巴達戰士們退守在溫泉關最狹窄的地方,結成了嚴密的人墻,由于通道太狹窄,波斯人的人數優勢難以發揮,攻擊再次失敗。特別是在第二波的攻擊中,薛西斯一世派出的是他最精銳的部隊,被稱為“不死之士”,但同樣沒有奏效。
在第二天的戰斗中,薛西斯一世再次派出了上萬的士兵向斯巴達人發起了攻擊,但結果一樣,他們寸步難進。看到這種情形,薛西斯一世只得退回軍營,愁眉不展。這時候,有一個背叛者來了,為了獲得獎賞,他告訴波斯王,有一條秘密的小路可以繞過溫泉關。薛西斯一世大喜,立即派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在這位希臘人的帶領之下繞到了溫泉關的背后。
第三天黎明時分,波斯人繞到了溫泉關背后。這時候李奧尼達已經得到了波斯人從背后殺來的消息,據說他召集大家開了一個會,要求所有非斯巴達人的戰士都離開,由他們來單獨對抗敵人。其他希臘人都走了,只有數百名底比斯人堅決不肯走,要和斯巴達人共同戰斗到底。
戰斗的具體情景就不用說了,成千上萬的波斯人圍住斯巴達人和底比斯人,向他們發動了猛烈的攻擊,由于這時候已經不是在狹窄的通道上了,四面受敵的斯巴達人依然殊死戰斗,他們用長矛刺,長矛折斷后就抽出短劍砍,短劍也折了之后就用雙手搏斗,甚至連牙齒也用上了,但依然難以抵擋,紛紛死戰而最終戰死,包括李奧尼達在內。后來有一些底比斯人投降了,但斯巴達戰士沒有一個投降的,最后全部壯烈犧牲。
溫泉關失守后,波斯大軍長驅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棄城退往薩拉米斯島,波斯軍隊進占雅典城,將其付之一炬,隨后大軍追擊到薩拉米斯島對岸,與正在蜂擁而來的波斯戰艦群配合,欲將雅典人一網打盡。
就在溫泉關之戰發生之時,還發生了一場大海戰。這就是薩拉米斯海戰。
薩拉米斯島夾在希臘半島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之間,東面和希臘半島僅僅相隔一條海峽,海峽當然屬于地中海的一部分,十分曲折且狹窄,希臘海軍有約300艘戰艦,就停泊在海峽內,面對波斯人的上千艘戰艦,雙方實力對比懸殊。
對雅典人更加不利的是,波斯海軍封鎖了海峽的兩端出口,雅典人成了甕中之鱉。
面對這樣的局勢,雅典人逃無可逃,只有決一死戰。
雖然實力對比懸殊,但雅典海軍的軍艦是長而低矮的三層槳座的槳帆戰船,靈活且堅固,特別是它們的船有一種非常厲害的武器——撞角。
所謂撞角就是在艦首水線下用青銅包裹的巨大而堅固的突出,就像牛的角一樣,所以叫撞角。
雅典軍艦看到波斯艦隊進了海灣,立即掉轉船頭,向敵艦沖去,而波斯人的槳帆戰艦既大又不靈活,只能與希臘人的戰艦迎頭相撞,一撞之下,有的當時就被撞毀了,有的則只能后退,于是與后面自己的軍艦相撞了,而希臘人的船還在一次又一次地撞向他們。不但如此,船上的弓箭手們還手挽強弓,萬箭齊發,其中甚至有燃燒著的火箭。當然,更加重要的是,他們是為了保家衛國、反抗侵略,那種氣勢與勇敢是由無數民族組成的波斯雜牌軍無法相比的。
幾個小時之后,大海戰結束了,波斯艦隊有約200艘戰船被擊沉,50艘被俘獲,剩余的波斯艦船掉頭逃跑了。其實這時候余下的波斯戰艦依然比希臘人的多得多,只要他們拼死一戰,希臘人是難以打過的,但他們怎么會有這樣的勇氣呢?
不但波斯的士兵們沒有勇氣,就是薛西斯也如此。事實上,他站在山頭上,從頭到尾親眼觀看了這場海戰,看到他龐大的艦隊被摧毀、逃跑,像拜倫一首詩里面所說的一樣,波斯王一覺醒來,發現他繁星般的艦隊已經灰飛煙滅。
薛西斯自知不可能征服雅典人了,于是率殘軍逃回了小亞細亞。薩拉米斯亞灣海戰以希臘人的大勝而告終。
此后,還有一系列的戰爭,一開始波斯人頻頻失利,但后來也取得了一些勝利,加上這時候雅典已經與斯巴達開戰了,所以雙方舉行了和談。
到了公元前449年,希波戰爭雙方簽訂和約,大致包括以下四點內容:
一、所有亞細亞的希臘城邦都不再由波斯人統治。
二、波斯軍隊或者總督不能越過克澤爾河,在沒有河流的地方,不能靠近距愛琴海少于一天馬程或者三天步程的距離。
克澤爾河是小亞細亞半島中部的一條河流,也是半島上最大的河流。這等于說是承認了希臘人對大約一半的小亞細亞半島的統治。
三、波斯艦隊不能越過從瑟里斯往南的愛琴海海域,這就意味著希臘可以控制絕大部分愛琴海以及整個達達尼爾海峽。
四、倘若波斯人遵守了上述協議,雅典軍隊將不會進入由波斯統治的地域。
此后,漫長而血腥的波斯人與希臘人之間的戰爭暫時就告一段落了。
但對于希臘人而言,戰爭并未結束,因為一場更大的、對全體希臘人而言不再是勝利的災難已經開始。
這就是希臘人的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
這是我們下一章要講的事了。
擊敗波斯人之后,希臘世界從此安寧了,它們將視線轉向了和平與創造。
雅典的繁榮
到公元前450年左右,雅典城邦實際上已經變成了雅典帝國,雅典也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這時,正如雅典人的偉大統帥伯利克里所說,雅典成了“整個希臘的學校”,他說:
我們的政體并不與他人的制度相敵對。我們不模仿我們的鄰人,但我們是他們的榜樣。我們的政體確可以稱為民主政體,因為行政權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數人手中。當法律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公正地調解人們的私人爭端時,民主政體的優越性也就得到了確認。一個公民只要有任何長處,他就會受到提拔,擔任公職,這是對他優點的獎賞,跟特權是兩碼事。貧窮也不再是障礙,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國家,不管他的境況有多黯淡。
伯利克里統治雅典30余年,他統治的這段時期仍是希臘古典文明的巔峰,也是整個西方古代文明的巔峰時刻。
雅典因為強大和成功而得意揚揚,但它的高興沒有持續得太久。因為另一個同樣強大的城邦——斯巴達——不高興了。
公元前431年開始,爆發了持續10年之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一開始雙方不相上下。因為斯巴達的陸軍舉世無雙,雅典的海軍也天下無敵,斯巴達在陸上逞英雄,雅典人在海上顯好漢。
但一場天災改變了一切,公元前429年,雅典爆發了空前大瘟疫,整整一半人死了,包括他們的偉大領袖伯利克里,實力大打折扣,戰爭中開始處于下風。
14年后,雅典決定派海軍遠征西西里,那里是斯巴達的糧倉。但雅典的整個海軍如修昔底德所言:“艦隊和軍隊統統從地球表面消滅掉,什么也未能保全下來。”
雅典又頑強地抵抗了10年之后,于公元前404年,在彈盡糧絕之下,終于投降。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后,被打敗的雅典人并沒有甘心服輸,他們聯合底比斯人展開了反擊,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人徹底擊敗了斯巴達人,把他們幾百年來的威名掃了個一干二凈。
這以后希臘的歷史又是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一樣諸雄亂戰的歷史,甚至連一個霸主都沒有,亂成一團,直到公元前388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喀羅尼亞之戰中大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將整個希臘并入了自己的領土,希臘第一次真正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被暗殺,他的兒子執掌了王權,他就是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
這一年也是整個西方的古典時代終結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