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有時也被稱為拉西夢第或拉哥尼亞,位于希臘半島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南部,他們的祖先就是毀了邁錫尼文明的多利安人。
斯巴達人的生活方式斯巴達人自古以來就酷愛打仗。他們先住在肥沃的歐羅塔斯河流域,后來,大約是公元前8世紀,又征服了同樣肥沃的麥西尼亞平原,按照老習慣把原來的居民變成了奴隸,斯巴達人稱他們為希洛人。從此這些斯巴達人便洗心革面,不再到處侵略了,安心過起奴隸主的悠閑日子來。
斯巴達人的生活方式舉世聞名,下面我們將全面地介紹這種奇特得幾乎只有在“理想國”當中才能存在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斯巴達的人有三個分明的等級:希洛人、裴里歐齊、斯巴達人。
希洛人占了總人口的一大部分。他們是奴隸,但處境很怪。一方面,他們要替斯巴達人耕種土地,供養主人;另一方面,他們的生活卻相當優裕而且自由。平時主人絕不會去地里監工,用鞭子逼他們干活。他們每年只要將相當有限、數量固定的一部分收獲交給主人,其余的全歸自己。他們都有相當數量的私有財產,主人絕不會肆意勒索他們。不過他們也有危險,由于希洛人生活好,養得起孩子,他們的人口往往比斯巴達人增長得還快。他們痛恨奴隸的生活,一有機會就起來造反。為了削弱希洛人,斯巴達人每年都會向希洛人搞一次“宣戰”,這時,斯巴達人有權隨意殺死那些身強體壯、可能造反的人。
裴里歐齊是自由民,他們自耕自作,不是奴隸,但也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做官。
斯巴達人則是斯巴達的主人。他們是奴隸主,占有幾乎所有的土地,享有所有政治權利。
斯巴達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極其鄙視生產勞動,甚至用法律來禁止斯巴達人干活。他們終生只有一個工作——戰爭。
為了這個唯一的工作,斯巴達人采取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措施,也許正是這些措施令斯巴達人存在時威名遠播、消失后百世流芳。
我們下面就來談談斯巴達人是怎么古怪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一個斯巴達人,當他剛生下來時,會被送到家族長老面前去。這些長老們會仔細地檢查他的身體,倘若面色紅潤、哭聲響亮,才會交回父母手里。如果看上去身體不那么健康,立即就會被扔到深水潭里去喂魚。
長到7歲后,他們就得離開自己的父母,開始上學了。不過他們上的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是軍營。在這“學?!崩锼麄冞^的是這樣一種生活:他們被分成一組一組,每組選出一個膽子大的孩子來做老大,負責指揮。他們用一點時間來“學習”,這“學習”的內容不是書本知識,斯巴達人認為讀書識字不但不值得學,連懂都不好意思。他們學的只是一些對造就一個戰士有用的東西,例如如何在沒有糧食的荒山野嶺中生存、如何忍受痛苦和饑餓,以及打斗擊劍之類。另一項重要的內容是學習怎樣服從,對于斯巴達人,與勇敢同樣重要的是紀律,具有鋼鐵一般的紀律性是斯巴達戰士之所以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12歲以后就不穿外衣,大部分時間都赤身裸體地在一起游戲,渾身骯兮兮,齷齪得令人作嘔。他們一年只洗兩三次澡,睡在草床上。大人們教唆他們去偷東西,但如果被捉到了就要受處罰——不是因為偷東西,而是因為偷得太笨。
在這樣的學校里一直待到20歲,這以后他們就是一名斯巴達戰士了。他們住到“男子之家”,在這里被訓練成一位斯巴達戰士,直到滿30歲。
30歲后他們成為一名正式的斯巴達公民。不過他們仍要過集體生活:他們每一個人都吃公共食堂,所有人,包括國王都在這里一起吃大鍋飯。
不用說,飯肯定管吃飽。斯巴達人絕不會沒有糧食。但也僅此而已。在斯巴達沒有公民富有,正如沒有公民貧窮。他們每個人都由國家分配一塊大小相同的土地,由他們的希洛去耕種,他們的一切收入僅此而已。他們的土地不能買賣,他們甚至連金子銀子都不許擁有。為了限制大家做生意,他們的錢是用鐵做的,如果想要一頭羊,也許得拿比羊還重的鐵去買。鄰邦的商人們當然也不會要這樣的錢,所以他們從不來斯巴達做生意。
斯巴達人認為外面的世界奢侈腐朽,所以不允許自己的公民到外邦去,外邦的公民如果沒有特許也不許踏進斯巴達的土地。
在斯巴達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女性普遍受歧視的古代社會,斯巴達人對女性卻非常尊重,妻子在家里絕不是附庸,例如2/5的家庭財產是屬于她們的,她們經常鼓勵丈夫和孩子要做一個真正的勇士。如果他們沒有做到這一點,她們會公開地鄙視他們,甚至把丈夫從床上趕下去。
國家鼓勵她們多生孩子,越多越好,如果她們沒有生育,那么她們有權到其他男人那里去試試,看另一個男人是不是更行,她們的丈夫絕不會吃醋?!腋艺f,從來沒有一個文明國家的男人比斯巴達的勇士們更不吃醋,上面的情形他們固然不會吃醋,其他情形也不會。例如某個男人看上了一個有夫之婦,按偉大的歷史學家普盧塔克的說法,他就會大大方方地走到那位丈夫面前,“請求她的丈夫讓他和她同床,使他得以開墾這塊豐富的土地,并且播下寧馨佳兒的種子?!币且粋€人老了,他的妻子還年輕,他就會請別的男人替自己在妻子身上耕耘耕耘,讓他“不勞而獲”。
斯巴達人從來不認為裸體有什么不好意思,在他們看來,一個人裸體還是穿衣服純粹是小事一樁,姑娘們也這樣。
憑著上面的一切,斯巴達人培養出了堪稱古往今來最強大的戰士。雖然斯巴達公民最多時也不過一萬,其中能打仗的不過幾千,但他們稱霸希臘幾百年之久?!耙砸划斒笔且粋€形容勇敢的詞兒,對于斯巴達戰士們卻是最平常不過的事實。每次戰斗,斯巴達戰士無不以一當十甚至當百。
他們的無數次戰斗中最為有名的當數溫泉關之戰了,這場戰爭我們前面講雅典時已經說過了,這里不再多說。我們在這里要講的是古希臘歷史上第三場著名的戰爭,即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
到公元前450年左右時,雅典城邦實際上已經變成了雅典帝國,它的實力從希臘半島一直擴展到大西洋,也就是整個地中海地區都在雅典人的統治之下,這應該是地中海地區第一次歸屬一個民族的統治。
這時候,驕傲的雅典人正如他們的偉大統帥伯利克里所說,雅典成了“整個希臘的學?!?。
他統治的這段時期仍是希臘古典文明的巔峰,也是整個西方古代文明的巔峰時刻。
但這巔峰時刻并不長久,因為雅典人與另一支同樣強大的力量斯巴達發生了矛盾,到公元前431年開始,爆發了持續數十年之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ThePeloponnesianWar)。
伯羅奔尼撒戰爭最早始于公元前435年,直到公元前404年才結束,長達27年。
戰爭的起因主要是希波戰爭之后,雅典人依仗其強大的實力壓迫其他希臘城邦,甚至有建立雅典帝國之勢,于是,另一個強大的希臘城邦斯巴達人自然不會答應,于是也建立了以它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與提洛同盟分庭抗禮,這樣一來,雙方的利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而沖突的最終結果就是戰爭。
戰爭主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公元前431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前421年,這時候雅典在伯利克里的領導之下,實力強大,特別是擁有無敵的海軍,縱橫地中海。他針對雅典人的優勢,揚長避短,采取了陸地防御、海上進攻的大戰略。斯巴達人則相反,他們這時候的領袖是阿基達摩斯二世,由于沒有強大的海軍,便主攻陸上,公元前425年,他率軍攻打雅典及其主要盟友所在的阿提卡半島(Attica),所到之處大肆搶掠摧毀。但雅典人也展開反擊,并且在公元前424年于斯法特克里亞島一帶進行的海戰中大勝。由于互有勝負,于是公元前421年雙方簽訂了《尼西阿斯和約》(Peaceofnicias),各城邦恢復了戰前疆界,等于戰爭沒有發生過一樣。
但和平只持續了短短六年,到公元前415年,戰爭重新爆發,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戰爭中心是意大利半島南面的西西里島,——這時候南意大利和西西里一帶有許多希臘城邦,因此被稱為大希臘。這里有著斯巴達人的重要盟友敘拉古,結果雅典大敗,派往敘拉古作戰的大軍幾乎全軍覆滅。這是公元前413年的事。
此后戰爭進入第三階段,斯巴達人已經取得了優勢,特別是公元前408年,斯巴達竟然與希臘人的宿敵波斯人建成了同盟,得到了波斯人的巨額資金援助,戰爭對雅典人更加不利。雖然期間雅典人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終歸失敗,到公元前405年,在另一場大海戰——羊河口大海戰中,雅典海軍被萊山德率領的斯巴達海軍大敗。
不久,從陸上到海上雅典都被封鎖了,饑寒交迫之下被迫投降。公元前404年雙方簽署和約,雅典承認失敗,接受斯巴達的領導。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
這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大致經過了,下面我們再來稍微詳細地講解一下其具體過程。
當時希臘是城邦制,所謂城邦就是一座座的小城市,基本上一座小城市就是一個城邦,城邦外面則是鄉村,一般的城邦的公民總數不過萬人,有兩三萬就是大城邦了。斯巴達的戰略就是在陸地上打垮敵人,具體地說就是先摧毀城邦沒有城墻防衛的鄉村,然后逼迫城邦投降。于是斯巴達大軍所到之處,大批鄉村被毀,農民們只能逃入城中避難。
伯利克里深知無力在陸上與強悍無比的斯巴達大軍對抗,只能順應時勢,開門接納公民們入城,盡量幫助他們在城中安居,并加固城墻,準備抵抗斯巴達人的進攻。
同時,他派出強大的艦隊,沿著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海岸航行,一遇到防衛不強的城邦就打上岸去,像斯巴達人一樣進行破壞,以圖摧毀敵人的后方基地。另外,如我們前面所說的,斯巴達居民分成三個截然不同的階級:希洛人、裴里歐齊、斯巴達人,其中希洛人占了總人口的一大部分,他們實際上就是奴隸。斯巴達人甚至每年都會向希洛人搞一次“宣戰”,隨意殺害看上去強壯或者聰明的希洛人。希洛人當然不會甘心這樣可悲的命運,于是,雅典便派人到了希洛人那里,鼓動他們起來反抗斯巴達人。
不止如此,伯利克里還獲得了重要的同盟,就是與希臘北部、相當強大的色雷斯人和馬其頓人建立了同盟。
伯利克里的戰略無疑是十分高明的,加上雅典有著斯巴達人望塵莫及的巨大財富,倘若戰爭能夠這樣平衡地進行下去,雅典人是很可能取得優勢甚至勝利的。
然而,一場天災降臨了。
公元前430年,斯巴達再次派大軍攻入阿提卡半島,大批人再次涌入雅典城避難,由于城中集聚了太多的人口,衛生工作很難得到足夠的保障,這時正值炎熱的夏天,蚊子蒼蠅成堆,終于使雅典爆發了可怕的瘟疫,大批人像蒼蠅一樣死去。即使活著的人也因為恐懼而失去了戰斗的意志。而他們又出不了城,因為城外已經被斯巴達人摧毀得殘破不堪。
后來偉大的伯利克里也死于這樣的瘟疫。但雅典人并沒有就此投降,而是繼續戰斗。他們派出了強大的艦隊,在伯羅奔尼撒半島沿海一帶展開攻擊,還派遣了一支軍隊北伐屬于色雷斯人一部分、卻與斯巴達人結盟的卡爾西斯人和波提狄亞人,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參加了這場戰斗。
不過,后來他們發動了另一場絕對不應該發動的戰役,這就是遠征西西里,想要斷絕斯巴達人的后援。
但結果,雅典人的西西里遠征徹底失敗,占據雅典軍力之大部的海軍與陸軍被徹底摧毀了,共有戰士約5萬人,其中作為軍中之軍的重裝步兵有1萬余人,損失的戰艦達200艘,另外還有巨額的戰費。如修昔底德所言:“艦隊和軍隊統統從地球表面消滅掉,什么也未能保全下來。”
可以說,經此一役,雅典元氣大傷,也注定了在整個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失敗。這是公元前413年左右的事。
使得雅典人最后失敗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是羊河口之戰。
在這場大海戰中,雅典軍隊最后的精英幾乎蕩然無存了。不久之后,斯巴達人在陸上和海上都包圍了雅典城,經過長達數月的圍困,城內糧食已盡,絕望的雅典人只能投降。
據說,本來有些城邦如科林斯人和底比斯人想要徹底消滅雅典人,但斯巴達人卻不愿這樣,一則因為他們不想底比斯這樣本來就強大的城邦勢力太過強大,以致成為斯巴達的敵人,所以需要雅典保存適度的力量以制衡它們,二則他們沒有忘記雅典人曾經立過的大功:曾經在希臘最危險之際——當波斯人入侵的時候——拯救過全體希臘人,所以不應當毀滅之。
結果就是,雅典人同意了斯巴達人提出的條件,毀掉了連接雅典城與比雷埃夫斯港之間的長城,并交出全部剩余艦隊,只保留12艘擔任安全警戒的船只;召回被民主政府流放的人,并且同意采用斯巴達的政治制度,即寡頭制,由30位親斯巴達的寡頭政治人物領導建立新政府。這是公元前404年4月的事,隨著這一和約的簽訂,持續達27年之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了。
這只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束,此后還有一場重要的大戰,這就是奈達斯戰役。
奈達斯戰役的起因很簡單,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后,斯巴達人建立了強大的海軍,此前他們也有著強大的陸軍,這樣一來,他們就比此前只有強大海軍的雅典人更加強大,這不但讓其他希臘城邦恐懼,也讓波斯人恐懼了,于是,他們迅速也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并聯合其他希臘城邦與斯巴達人作戰。
結果就是奈達斯戰役,以斯巴達人的慘敗告終。
此后,斯巴達人再也沒有能力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他們在愛琴海上的短暫優勢就此徹底結束了。
后來,雅典人重建了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后被迫拆毀地從雅典到比雷埃夫斯的長城,雅典重新站起來了,不過再也沒有往日強大的榮光。
但得益最大的也許是波斯人,因為奈達斯戰役之后,波斯海軍已經成了愛琴海甚至是整個地中海最強大的力量,這樣的局面一直要持續到另一個古希臘或者說整個古代西方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亞歷山大大帝——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