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代代有,古羅馬特別多。
在羅馬漫長的歷史時期,產生了大批的歷史名人,若論歷史名人的數量而言,古羅馬可稱西方之最。
在后面兩章,我們要講述兩位名人的傳記,作為古羅馬名人們的代表。
這兩位就是愷撒和屋大維。
我們先來講愷撒。
古羅馬乃至整個古代西方的許多偉人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里,他們的名字即使存留,也只存在于少數精通歷史的人心里,然而愷撒卻不是這樣,他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象征,象征著某種至高無上的東西,例如權力或者榮譽。
因此,在西方人心里,愷撒不是人而是神,“愷撒”不是人名而是稱號,而且是至高無上的稱號。例如德語中的“Kaiser”、斯拉夫語中的“tsar”,甚至阿拉伯語中的“qaysar”,都是如此。像俄國的沙皇,這“沙”就是“tsar”,即愷撒,沙皇實際上應譯作“愷撒皇”。
愷撒出生于公元前102年或者100年,父親曾做過羅馬行政長官,死時愷撒才15歲。愷撒家族本是羅馬最高貴的家族,但這并不等于最有錢的家族,到愷撒這一代時,已經不那么有錢了。愷撒,像所有貴族子弟一樣,從小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花起錢來從不用腦子,沒有多久便成窮人了,與一般窮人不同的是,他不但沒錢,還欠了一屁股債。
也許由于經常沒錢花,愷撒愛跟平民們混在一起,贏得了他們的好感。這對于他做官倒大有好處,他擔任過財務官、營造官,后來又做了大法官,大法官任滿后,他得到了一個肥缺——西班牙總督,這等于把全西班牙交到他手中,任他奪金奪銀。正當他揚揚得意地準備起程時,他被債主們逮住了,這時他已經欠他們兩千五百萬塞斯提爾斯,就是把他的衣服剝光了也還不清。眼看西班牙去不成,還要坐牢,那位靠搶馬略黨發財,又從打斯巴達克斯大撈了一把的克拉蘇救了他,他是羅馬數一數二的闊佬。靠克拉蘇的幫助,愷撒順利地到西班牙上任去了。
在西班牙,他知道時間有限,總督任期僅僅一年,所以他對政務全不理睬,專心致志地組建了一支軍隊,用這支軍隊向西班牙全境發動了進攻,把那些還沒有向羅馬臣服的民族一一打垮,逼他們向羅馬稱臣納貢。這樣他既為自己掙了個盆滿缽滿,又把大量貢金送到羅馬,把元老們樂得合不攏嘴,為他以后的升遷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一年之后,當他任滿回到羅馬時,已經不但不欠債,還把腰包塞得鼓鼓的了。
剛到羅馬不久,一件事證明了愷撒是個為了權力不惜一切的人。他本來可以搞個隆重的凱旋式慶祝自己在西班牙的征服,但為了競選執政官,他放棄了凱旋,沖進羅馬爭當執政官來了。
但當時愷撒的本錢并不是很足的,他既不比其他競選者有錢,也不比他們功勞大,要競選成功是難上加難。但這時,幸運之神降臨了愷撒頭上。
在以后愷撒的經歷中,我們將看到幸運女神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寵愛他、幫助他的。
這次的幸運來自偉大的龐培。當時,從東方征服歸來的龐培已經是全羅馬最有名望的人了,他由于心頭有煩惱來找愷撒訴苦,他告訴愷撒說,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他回國之后,雖然熱鬧了一陣子,但元老院有幫家伙就是不服他,他曾經慷慨地答應給他所征服的東方君主和城市一些權利,元老院那幫家伙就是不批,弄得他很沒面子,他還告訴愷撒,這里面最和他過不去的就是克拉蘇。
愷撒聽了龐培的訴苦,馬上向他表明了他的同情和支持,龐培也大為感激,立即發誓賭咒地保證支持愷撒做未來的執政官。有了龐培的支持,愷撒做執政官的可能性驟然大增。
愷撒和龐培站在一邊并不表明他會去反對克拉蘇,他與克拉蘇本來就是朋友,克拉蘇還幫過他的大忙。他怎么辦呢?他采取了一個最佳辦法——讓原來敵對的兩個成為朋友。這主意真是妙透了,三人聚到一起后,立即成了好朋友,發誓互相幫助,共撈好處。
他們先商量著把羅馬好好地瓜分了一下:保證愷撒做上執政官,愷撒做上執政官后保證讓龐培答應東方的權利獲得通過,等等。羅馬就這樣成了他們三個的天下了。
做上執政官后,愷撒主要的事就是一件:籠絡民心。他知道自己想將來飛黃騰達甚至超越偉大的龐培就要做到三件事:一是比龐培更加獲得人民的喜愛,二是進行比龐培更大的征服,三是要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強大的軍隊。
這第一件事他是這樣做的:他要求元老院把意大利最好的公地分給平民,尤其是家庭負擔重、有三個以上孩子的父親。當元老們表示反對時,他就跑到平民中間去大大宣揚他的主意,平民們一聽,高興得跳起來,又聽到元老院竟敢反對,懷里揣著匕首就往元老院來了。在人民的武力逼迫下,元老們被迫答應了愷撒的要求,這樣,愷撒在民眾中有了更多支持者。
其次,他又把勢力同樣巨大的騎士拉到自己一邊來,方法就是免除了他們欠國庫的錢的1/3,騎士們莫名其妙從國庫撈了這么多錢,也一齊為愷撒吹起了喇叭。愷撒還把自己的腰包全掏出來,在羅馬城舉行各種各樣的大型表演,像斗獸、角斗等,他也不過分怠慢了有錢有勢的人,給他們送去各色名貴禮物。這一切活動使他成了全羅馬最討人喜歡的人。
第一步得民心完成之后,愷撒馬上就進行第二步了,他剛上任執政官,就到高盧去了,他要在那里建立他的征服偉業。這年他42歲。
在高盧,他首先拿號稱“勇武超過一切人”的赫爾維提人開刀,這些赫爾維提人曾經入侵羅馬,殺了執政官盧西烏斯·卡休斯。現在,若干年之后,愷撒在同一個地方,將他們一再擊敗,赫爾維提人最后舉族投降愷撒。
別的高盧部族看到赫爾維提人尚且不是愷撒的對手,自己就更不用說了,紛紛歸附。
征服高盧人之后,愷撒將目光轉向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日耳曼人。他們自古生活在萊茵河對岸,現在他們過河來與愷撒作戰。愷撒一向知道日耳曼戰士的大名:據說他們身材巨大、力大無窮、武藝出眾,而且極其勇敢,羅馬人以前一聽見這些日耳曼戰士的大名就兩腿發抖。但愷撒用他卓越的戰前演說技巧證明了這些日耳曼人并不可怕,羅馬軍只要不恐懼,就一定能將他們打敗。
結果,被愷撒激勵起來的羅馬士兵果真把日耳曼人打得稀里嘩啦,逃回萊茵河對岸去了,至此愷撒征服了高盧全境。
他在打高盧的同時還占領了英吉利海峽對岸的不列顛島,這是英國人接觸文明之始。
在高盧的第七年,愷撒平定了全高盧大起義,從此高盧就服服帖帖地跟著羅馬了,到后來愷撒與龐培作戰時他們還出兵相助。
對于羅馬元老院而言,愷撒在高盧的歷史只是一次接著一次的捷報。在這些愷撒親自寫就的戰報中,他用最簡潔的筆法寫出了最艱巨的勝利,元老們亦知這勝利之偉大,一次一次地舉行謝神祭,來感謝神恩讓羅馬一次又一次地走向勝利。
謝神祭可不是小事,它比凱旋式更隆重,是全國性的慶祝大典,只有在消弭了全國性大災,或者獲得了特大勝利后才能舉行,一般只有一兩天,頂長也不過五六天,龐培在東方取得最大一次勝利時也不過舉行了十天。愷撒在《高盧戰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元老院接到愷撒的匯報后,決定為這些戰役舉行十五天謝神祭,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出征高盧三年之后,愷撒回了羅馬一次,一是為了讓他的軍隊長期征戰之后能稍事休息;二是這時他已聚集了數不清的財富,想把它們好好用用;第三呢,這時他與克拉蘇和龐培之間的聯盟已經出現了一些小障礙,他想彌補一下。
三巨頭二度聚首的結果是這樣的:愷撒再作五年高盧總督,龐培和克拉蘇做下一年的執政官,同時,龐培分得西班牙和非洲的統治權,克拉蘇分得敘利亞等東方地區。克拉蘇之所以要選東方,是因為他看到龐培在東方取得了那么輝煌的勝利,他相信他也能。那結果前面已經說過,克拉蘇和他的全軍被殲滅。
三巨頭如今只剩下了兩頭,愷撒繼續在高盧搞他的征服,龐培繼續在羅馬做他的老大,漸漸地,兩人之間發生了沖突。
先是,愷撒嫁給龐培的女兒死了,這使他們之間的一條紐帶沒了;其次,龐培開始調查歷任執政官當政時有沒有搞過貪污受賄之類,許多人認為這是針對愷撒的,因為那幾年中恰有愷撒做執政的年頭。元老院開始反對愷撒,愷撒在高盧做得太好了,他要是回來做了老大他們絕沒好日子過。他們想設法把龐培拉到他們這邊來,把愷撒廢了。
這樣做對他們有好處,只有龐培能與愷撒對抗,龐培與愷撒絕不一樣,他根本沒有反對古老共和國的念頭。
元老們做到這點后,就開始設法剝奪愷撒的兵權了,先是要派遣一個人到愷撒那里去代替他,聽說愷撒已經翻越阿爾卑斯山,向羅馬進軍后,立即命令龐培統軍保衛羅馬。愷撒派人給元老院送去一封信,說他愿意與龐培一齊放棄軍權,但如果龐培不放棄,他也決不放棄。而且他將為他和他的軍隊所受的虧待復仇。元老們把這看作是愷撒對他們宣戰,于是宣布龐培為羅馬的保衛者,愷撒為羅馬人民之敵。
愷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軍往羅馬沖來,當他兵臨羅馬城下時,龐培和元老院都還沒有準備好,只得從羅馬城溜走了。愷撒把他的軍隊分成五部,各攻其敵。他自己進入羅馬,盡力用國庫的錢安慰羅馬人民,叫他們不要驚慌,他決不會效法蘇拉搞大屠殺。然后他到西班牙去了,那里有龐培的主力軍,如果他追擊龐培,他們一定會從后面襲擊他,使他腹背受敵,所以他必須先消滅西班牙這支龐培軍。
到西班牙后,愷撒用巧計和仁慈戰勝了龐培的部將,使他們把西班牙交給了他。
又平定一次兵變后,愷撒回到了羅馬,在那里做了十一天獨裁官,接著離開羅馬到了布林底西港,在這里集中軍隊,總攻龐培。
他們的第一仗發生在提累基阿姆,愷撒兩次被打得大敗,只是由于命運女神的照顧,才沒有給龐培逮住。
最后,在法盧薩戰役中,愷撒將他的智慧與勇氣發揮到了頂點,徹底擊敗了既有將才、又在兵力上占很大優勢的龐培。
但即使在那時,龐培在非洲和東方還有大量的軍隊和支持者,完全可以再與愷撒一決雌雄,然而命運女神格外照顧愷撒的同時對龐培卻格外狠心,當龐培去到埃及——其實他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被一個宦官和一個大臣謀殺了。
愷撒從此成了羅馬獨一無二的主人。
愷撒的最后一個敵人就是龐培的兒子,他的軍隊是龐培以前龐大軍隊的最后力量,也是身經百戰之后的精華,當愷撒的軍隊與他們作戰時,愷撒的將士恐懼了,甚至不敢舉起手中的劍,看到這種情形,愷撒知道他要么勝利,要么完了,他迎著撲來的敵人,沖到了最前線,他搶過一個將軍的盾牌,說:“這次我的生命完結了,你的兵役也完結了!”
說罷,他一個人往敵陣沖去,他的士兵們看到這種情形,感到了羞愧,也找到了勇氣,一齊跟著愷撒往前沖,剛才的怯懦使他們倍加勇敢,他們拼死戰斗,終于把龐培最后一支軍隊打敗了,他最后的、公開的敵人們一個個死了,頭顱被送到了愷撒面前。
作為全勝者的愷撒又回到了羅馬,羅馬人對他的恐懼可以想見,他們用以表達他們恐懼的方式是奉送給他大量的尊號、授予他前所未有的權力以及各式各樣的特權。
他被尊為元帥、大教長、“祖國之父”。他先是被選為終身保民官,在羅馬所有官銜中,保民官的權力是最大的,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個保民官甚至可以把執政官送進監牢;繼而,他又被選為執政官,不是一般的任期一年,而是十年。最后,他干脆被選為終身獨裁官,這樣愷撒就集羅馬的宗教、行政、軍事大權于一身,這是羅馬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他的權力甚至超過王政時代的國王們,是羅馬歷史上第一個實際上的“皇帝”。
在羅馬舉國,愷撒都被人們當作皇帝一樣來對待,他的身體被法律宣布為神圣不可侵犯,他的雕像在全國各地樹立起來,在每個城市里、每座神廟前甚至每個公共場所聳立著。有些神廟干脆被奉獻給他,就像奉獻給神一樣。他在以前的征服中取得重大勝利的日子被宣布為全國的節日,舉國慶祝。每五年,羅馬的僧侶們和女祭司們都要為他的安全舉行全國公開祈禱,高級行政長官們在就職時,必須宣誓絕對服從愷撒。還有,就是羅馬把他們的一個月份名改為愷撒月,就是我們現在的7月“July”。它的發音就是由愷撒的姓“裘力斯”稍微變通一下而來的。——這一切都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這一切會給人以什么樣的印象呢?那是容易明白的——“愷撒要做國王了”。
如果愷撒不想做國王的話,他是可以的,他可以像蘇拉一樣,掌握全部權力后再運用這權力把權力還給元老院等權力機關,以恢復羅馬古老的共和。
但愷撒沒有,他的確不但想做實際上的國王,還要做名義上的國王。
但羅馬人民并不想要一位國王,于是,他在元老院中被殺死了,殺死他的人是一個密謀小集團,為首的是卡西約和布魯托斯。
當愷撒看到,那把刀刺向他的人中有布魯托斯時,他才真的傷心了,因為布魯托斯很可能是他的兒子。當布魯托斯出生時,愷撒正是伽圖的妹妹、也就是布魯托斯的母親塞爾維利婭的情人。當愷撒在法盧薩戰役中戰敗龐培時,他立即命令他的部下去找布魯托斯、保護他,每當布魯托斯與人發生爭執時,平時總很公平的愷撒總袒護他,因為愷撒的妻子沒有生兒子,布魯托斯是他唯一的兒子——克莉奧佩特拉生的“雜種”不算,他生活在遙遠的東方,從來只是女王的兒子,不是愷撒的兒子。
據莎士比亞在《裘力斯·愷撒》一劇中說,當愷撒看到布魯托斯也舉刀向他刺來時,說:
“布魯托斯,你也在內嗎?那么倒下吧,愷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