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面說到愷撒被刺殺了。
但愷撒并沒有完全死去,他的一部分,他的兒子緊接著他登上了羅馬歷史的舞臺,他就是偉大的屋大維·愷撒,以后又會被稱為奧古斯都。
屋大維并不是愷撒的親生兒子,只是他的養子,他本是愷撒姐姐的外孫,或者說是愷撒的甥孫,愷撒被殺前一年,他被沒有嫡子的愷撒正式收養為繼子和繼承人。
得到這個干兒子后,愷撒很是高興,將他送到亞德里亞海濱的阿波羅尼亞去接受軍事政治教育,以便繼承他的財產之余能繼承他的事業。僅六個月之后,他接到了愷撒的死訊,這時他有兩個選擇:遠離意大利,到愷撒的部將們那里去尋求他們的保護;或者回到意大利,接受愷撒的遺產,乘機為他復仇。有很多人勸他做第一種選擇,但他拒絕了,他回到了羅馬、回到了危險之中。
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作了愷撒,稱自己為“愷撒的兒子愷撒”,而不是以前的“屋大維的兒子屋大維”,他繼承了這個名字,決心像這個名字一樣行事。
到羅馬后,他得到了民眾的支持,這些民眾有兩部分:一是愷撒的老部下,愷撒對他們一向慷慨大方,他們很感激,決心捍衛愷撒的兒子。二是那些對愷撒的被刺懷著不平與同情的羅馬平民,我們知道愷撒一向是羅馬人民的朋友,不是貴族們的朋友。他的敵人則是陰謀刺殺愷撒的元老貴族們,幾乎所有的元老都是直接或間接的陰謀者。
愷撒被殺后,羅馬并沒有立即天翻地覆,相反,局勢相當平靜,元老院沒有對兇手采取任何措施,甚至愷撒主要的部下安東尼,他在愷撒死后幾乎接過了他的全部軍隊和權力,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替愷撒報仇。
屋大維到羅馬后,安東尼對他沒有任何表示,甚至根本沒理他。當屋大維去拜見安東尼,像拜見長輩一樣時,安東尼也沒有對他表示任何友好,相反,他給了他不少侮辱。
于是,在當權者與貴族中找不到同盟者的屋大維像他的父親一樣走向了羅馬人民,他把從愷撒那里接收來的所有財產分散給羅馬人民和父親的老兵。他知道他要獲得成功,要替愷撒報仇、替自己找到權力,必須獲得掌握著羅馬最高權力的安東尼的幫助。但安東尼一再讓他失望、一再要打擊他,如果不是屋大維深知“小不忍則亂大謀”,對他一再忍讓,他們甚至要成為敵人了。
愷撒的老兵們不干了,他們看到年輕的屋大維一再受到安東尼的打擊和侮辱,心中十分氣憤,屋大維這時無論被別人,還是被自己,都是叫作愷撒的,他們怎能容許這光榮的名字成為被侮辱的對象?尤其是這個侮辱的人是愷撒一手提拔起來、靠著愷撒并且在他死后享受著他留下的權力的安東尼。于是,安東尼的許多士兵不再跟隨他,而到了屋大維一邊,當他們發現這個小愷撒與死去的老愷撒一樣慷慨、一樣地善待他們時,他們發誓要為年輕的愷撒而戰。
安東尼,這位主要因為幸運,而不是才能,幾乎成了又一個愷撒的人,這時暴露了他的毫無戰略眼光,一方面他不為愷撒報仇,又苛待愷撒的兒子,他成了許多愷撒的舊部和同情新老愷撒的羅馬人民的敵人;另一方面,他在愷撒死后不肯放棄原屬于愷撒的權力,把它重新交給元老院,他又成了元老院和貴族們的敵人。這樣當他完全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和殺死愷撒的主謀者狄西摩斯作戰,想從他手里把進攻羅馬的最好跳板南高盧奪過來時,他成為羅馬的眾矢之的。他和他的朋友,也是愷撒的老部下雷必達被元老院宣告為羅馬人民之敵。元老院要屋大維和殺害愷撒的主謀者,這時正作行省總督的布魯托斯和卡西約一起來進攻安東尼。
與羅馬的兩個執政官一起,屋大維率軍與安東尼之間發生了第一次戰爭,他打敗了安東尼,但當狄摩西摩斯對他表示感謝時,屋大維憤怒地拒絕了,公開說,他來是為了和安東尼作戰,而不是救助狄西摩斯,他和安東尼將成為朋友,但狄西摩斯永遠是他的敵人。
這時,謀殺愷撒的布魯托斯和卡西約占據著敘利亞和馬其頓、整個希臘和東方都歸他們統治,他們有著龐大的軍隊和充足的給養,隨時準備殺回羅馬。屋大維想方設法向安東尼表達他的好意,他對待被他俘虜的安東尼的士兵極其友好,使他們回去后讓安東尼知道他的善意。
打敗狄西摩斯之后,屋大維已經掌握一支大軍了,他利用這支軍隊向元老院要求做執政官,當元老院拒絕時,他就率軍向羅馬挺進,使羅馬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羅馬深知這位年輕的愷撒有充分理由使羅馬變成血海。面對這種可能,元老們害怕了、讓步了,屋大維順利地成了羅馬的執政官。
作了執政官之后,屋大維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懲罰殺害父親的兇手。他成立了一個法庭,將那些殺害愷撒的人,甚至他們的朋友列入了罪犯的名單。他也知道一切的基礎就是實力,縱使判了那些人的罪,如果他自己無力將懲罰付諸實施,那么誰也不會來幫他,甚至他自己反過來會被那些人判罪。
他必須有實力,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愷撒從前的部下召集到他的旗幟之下,使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而奮斗——為愷撒報仇。
用這目的作為號召力,他召集了許多愷撒的老部下,他們中的很多人原來屬于安東尼和雷必達,現在屬于他了。
安東尼這時仍在向狄西摩斯進攻,他不斷取得勝利,最后,狄西摩斯被他的部下拋棄了,當他越過阿爾卑斯山,一直逃到高盧時,他被一個高盧酋長殺了,他的頭被送到了安東尼面前。
狄西摩斯是第一個受到懲罰的謀殺愷撒的兇手。
此后不久,屋大維得償所愿,安東尼和雷必達終于與他走到了一起。
他們在一個荒涼的小島上舉行了會談,會談的結果是這樣的:屋大維立即辭去他的執政官職務,而由另一個人來代替,同時通過一項新法律,在執政官下設立三名行政長官職位,由他們三人擔任,都有執政官權力;由他們三人來分配羅馬其他重要職位;他們將羅馬當成一塊餡餅,分成三個部分,分別由他們三人瓜分:屋大維分得了非洲和地中海中的島嶼;安東尼分得了差不多整個高盧;西班牙歸雷必達。意大利以東的羅馬土地不在分配之列,因為布魯托斯和卡西約正占據著它們。
他們聯合在一起之后,在羅馬城再也沒有力量能與他們為敵了。他們立即將復仇之劍斬向了軟弱無助的人們。他們的方法非常簡單:公敵宣告。
這樣的事在羅馬已經不止一次了,最可怕的那次是蘇拉對馬略黨人的公敵宣告,然而這一次的血腥味絕不淡于蘇拉的那次,——如果不是更濃的話。
這些公敵大體上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三巨頭自己的敵人,又包括兩種,一是參與謀殺愷撒的人;二是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成了三位同盟者敵人的人。
第二種是三巨頭上述敵人的朋友們以及三巨頭的朋友的敵人,例如有一個人被列入羅馬人民的公敵的名單只因為他的老婆曾與安東尼的老婆吵過架。
第三種純粹是因為有錢。三巨頭手上有支龐大的軍隊,能夠使士兵們為他們服務而不是為他們的敵人服務的最佳的也幾乎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給他們足夠多的金錢和土地。怎么弄來這數字大得嚇人的金錢和土地呢?最簡單的辦法之一是順便將意大利,尤其是羅馬城里那些最有錢的闊佬宣布為羅馬人民之敵,他們的財產,除了作賞金的部分,自然轉到了三巨頭手中。
被宣告為公敵的人最初只有17個,但立即增加了130人,不久又增加了150人,總共達到近三百人,并且在后來整個屠殺過程中,隨時有新的名字加上去,其中許多是先殺了后來再添上去的。
那些在公敵宣告中逃脫的人,除一小部分逃到了亞得里亞海對岸的布魯托斯那里外,絕大部分都被龐培收留了,他是偉大的龐培的小兒子,他的哥哥,龐培的大兒子,在西班牙被愷撒殺了。這時小龐培控制著地中海和它里面的島嶼,包括距意大利本土極近的西西里,中間只隔著窄窄的墨西拿海峽,一條小船就可以劃過去。
小龐培在哥哥被殺時還很小,他逃到了地中海,做起海盜來,不久,他父親的老部下和同情者們紛紛來到他的旗下,他的勢力迅速發展,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屋大維基本完成他的屠殺大業后,立即來到了西西里對岸,準備對小龐培用兵了,但在第一次海戰中,他沒有撈到一點便宜。
這時,除了龐培這一支強大的海軍外,還有布魯托斯和卡西約的陸軍,包括約8萬步兵和近2萬騎兵,他們因為都反對三巨頭而聯合在一起了。
在第一次腓力比戰役中,布魯托斯帶領的軍隊取得了勝利,但卡西約的軍隊卻失敗了,軍營也被安東尼占了。卡西約覺得恥辱,自殺了,反三巨頭同盟軍實力大損。
在此戰的同一天,安東尼的海軍在一次大海戰中被毀滅了,死亡的人中包括那些正由海軍運送去支援安東尼的陸軍,他們誠然十分英勇,但在海戰中只能眼睜睜看著敵人把自己毀滅。
但隨之而來的第二次腓力比戰役對反三巨頭的軍隊卻是毀滅性的。在這次戰役中,雖然布魯托斯軍隊人數眾多,給養充足,他們的對手屋大維和安東尼的軍隊處于半饑餓狀態,但戰爭的實際情況與前面的法盧薩戰役相似,布魯托斯幾乎是被逼著與敵人作戰,他本人是想活活餓死敵人的。但他被逼著作戰了,結果他龐大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滅。
不久,他像卡西約一樣,也自殺了。
反三巨頭的戰爭結束了,愷撒的謀殺者們一個個用他們的生命贖了罪。
屋大維回到了羅馬,履行了對士兵們許下的預言,把意大利最好的土地給予了他們,除此之外還給了他們大量金錢。同時無數人失掉了他們的財產,他們沒有任何過失,他們失去財產的原因只是因為屋大維答應了他的士兵:一旦他取得勝利,他們將得到土地與金錢。
屋大維就此成了羅馬唯一的主宰,開始了羅馬一個新的時期——帝國時期。
這年他僅28歲,從18歲開始,他就在刀劍叢中覓生活,現在他對內戰已經厭倦,他要開始一段新的和平時期,后人稱之為羅馬和平,這是羅馬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屋大維凱旋回到羅馬后,受到的歡呼只有他的父親愷撒當年可比。元老院給予他的榮譽只可用“無限”二字來形容,元老們和人們到城外很遠的地方去迎接他,將他送到神廟祝祭,然后又一直送回家。屋大維也許看到了愷撒接受太多榮譽與權力帶來的危害,所以他一開始拒絕了大部分,他沒有做執政官和大教長,只接受了一個“終身保民官”的職位,他甚至沒有舉行盛大的凱旋式,只舉行了一個小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當他擊敗安東尼,剝奪雷必達的軍權,成為羅馬唯一主宰之后,他逐步向老爸學習,成了羅馬、大地、海洋的又一個愷撒。
他稱自己為“普林斯”,意譯就是“第一公民”“元首”。他還是“元帥”,這個詞的意義與“皇帝”相似,他又是首席元老。最后,當他在公元前27年說要退隱江湖時,元老院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干脆奉上了一個尊號——“奧古斯都”,意思就是“至圣至尊”,夠嚇人了吧!他的最后一個尊號是“祖國之父”。應該說這樣闊的尊號一般皇帝也得不來呢。
為什么他獲得這樣大的榮譽,又沒有像愷撒一樣遭受滅頂之災呢?這是因為他當權后做了很多令羅馬人民高興的事。
當權后,他即著手整頓國家秩序,因為在一個秩序混亂的國家里一切無從談起。他派軍隊大力清剿在羅馬各地橫行無忌的竊賊和強盜,維護社會安定,又征服了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地區,大約相當于現在的瑞士、奧地利一帶,又征服了多瑙河中下游地區,相當于現在的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一帶,在那里建立了幾個新行省。
在這樣的治國與征服之中,在羅馬的繁榮昌盛之中,屋大維度過了他的余生,他死于公元14年8月18日,享年77歲。
他死后,羅馬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儀,他死去的這一個月也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稱為奧古斯都(Augustus),就是現在的August。
他統治羅馬達44年之久,在他的治下,羅馬由共和國成了帝國,至少在帝國內部,羅馬享受了難得的和平,人民過上了難得的安寧日子,這是偉大的羅馬的黃金時代。
就在羅馬大廣場上,豎立著他黃金的雕像,上面刻著一句話,我們就用它來結尾吧:
他恢復了很久以前就被破壞了的大地和海洋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