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有了第一個嬪妃,順理成章的,各宮陸陸續續有了主人,后宮不再冷清,大皇子有了弟弟妹妹,大夏尊后賢名,譽滿天下,名垂青史。
文昌公主十二歲時,太子二十年來第一次心疾發作險些一命嗚呼,太祖與尊后驚怒,最后查出是文昌公主之母欣婕妤所為,太祖下令將其處死,文昌公主交由尊后撫養。
四年過去,文昌公主正值二八芳華,雖然其生母是罪嬪,但如今她是鳳棲宮唯一的公主,尊后視如己出的愛女,故求娶的出色兒郎絡繹不絕。
文昌公主卻偷偷只身溜出臨安,直奔云州燕王府,從此投身燕王麾下,馳騁沙場抵御匈奴,整整十二年未歸。
直到太祖駕崩,諸王逼宮太子,太子的親舅舅燕王雖早有預料有所準備,奈何恰逢匈奴來犯脫不開身,文昌公主率軍疾馳奔回臨安,與太子兄妹二人,同心協力平定亂局。
太子登基,帝號玄坤,沿用年號元楚,封文昌公主大長公主殊位,文昌公主至此全心陪伴尊后左右,尊后仙逝后,義無反顧再次北上,一生未嫁,只為守護大夏河山,不負公主之名!
在第四任燕王,也就是楚明辭的父親突然亡故之際,一直留在云州的文昌公主以七十六歲的高齡,輔佐當時年僅十歲的楚明辭鎮守燕王府,楚明辭艱難地成長起來,期間燕云未有大亂。
五年后,皇帝召燕王赴京,文昌公主起駕同行,終于再次回到了她的故鄉,京城臨安,從此居扶鹿山莊,頤養天年。
大長公主尋顏雁來見她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楚明辭,這一點,顏雁心知肚明,卻沒料到大長公主如此直言不諱,沒有半點含蓄模糊。
“老身知道逸王妃是一個好孩子,和我家明兒一樣,是個赤誠灑脫的性子,明兒更熱烈,逸王妃更溫良,依老身看,你和明兒天生一對,奈何,你們之間沒有緣分啊。既然無緣,那就不要再繼續糾纏下去,老身并無指責逸王妃的意思,只是可憐我明兒愛的太純粹了,卻得不到回應,逸王妃,只有你親手斷了明兒情思,明兒才有活路啊。”
顏雁很想反駁,她從未對楚明辭留有一絲一毫心存僥幸的余地,更沒有借楚明辭對她的心意謀求任何利益,楚明辭無論擅自幫了她和元旭什么,她都翻倍回報了,楚明辭怎么樣真的與她無關。
可是,寬敞的房間內,高懸的巍峨古松圖下,發鬢皆白的大長公主,淚眼婆娑滿面懇求地看著她,她心生不忍,一個字都說不出口,只好順著大長公主的話點頭,允諾一定斷了楚明辭對她的念想。
當時的她既感到冤枉和憋屈,但又十分理解大長公主的拳拳護犢之心,而且她能感受到,大長公主并沒有因為楚明辭而對她敷衍厭惡之類,反而對她頗為喜愛欣賞。
只是比起楚明辭,她在文昌公主心里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
之后某日,她第一次主動去找楚明辭,她至今都清楚記得,長長曲折的朱紅回廊,廊下風鈴清音,快步迎來的楚明辭驚喜的發亮的桃花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