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出高速公路后,汽車也隨之離開了西寧,進入海南境內。此處的海南,是青海湖南岸的HNCZ治州,并非遠在祖國南端的那座熱帶海島。
很快我們到達了倒淌河,馬路兩側停滿的車輛顯示這里是一個規模不算小的旅游風景區。由于地勢高差的原因,青海的大小河流基本都是由西向東流淌,而倒淌河卻是個例外。它自日月山由東向西注入青海湖仔湖,故而被當地人奉為神水,也因此吸引了許多游客慕名而來。
雖算得上是一個熱門景點,但比起名聲斐然的青海湖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眼前的倒淌河尚不足以吸引我們在此逗留。只是隔著柵欄遠遠地往景區內眺望了一會兒,一家人便繼續駕車駛入京拉公路,也就是109國道。這是第二次與京拉線相遇,我清晰地記得上一次分手是在寧夏境內的中寧。看來,我們與這條公路的緣分不淺。
京拉公路在這里沿著青海湖的南岸向西推進,是游客游覽青海湖的必經之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青海觀光之旅也是從這條路開始。
車窗外同樣是青山綠草,然而這里的景色顯然比先前更加美出一個層次。公路的北側是遼闊的草地,嫩綠的青草一直綿延到視野盡頭的祁連山,直到被山頂的積雪蓋住,再也動彈不得。整個世界被分成了三個顏色,湛藍的天空下大地鋪上了一層薄薄的綠毯,半空中白色的雪山一不小心把藍天也涂上了幾抹白色隨風游蕩。那是云朵在巡視著這片高原,生怕被摻進別的什么顏色破壞了這份美麗。無論往哪個方向望去,皆是一幅經過上天精心調色的杰作,都足以媲美早前電腦系統自帶的那張經典桌面圖片。
我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雀躍,趕忙找尋了一處停車場,下車實地感受這公路旁的景致。不止我們,同樣醉心于這幅畫卷里的還有許多過路的游客,大家不約而同地拿出相機找尋角度拍攝。不同的是,有些人在拍攝風景,有些人在拍攝風景與人。
打開車門的那一刻,泥土的芬芳夾雜著青草香氣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清涼的空氣由鼻孔鉆入體內,喚醒了身上的每一個毛孔,沁得我一陣神清氣爽。陽光溫柔地灑在每個人的身上,并沒有給皮膚帶來任何不適,卻讓我們在涼爽的微風中感受到母親般的溫熱,以及足以復蘇萬物的和暖。若不是被公路旁豎起了一排鐵絲搭建而成的柵欄擋住,大家肯定會奔跑到草甸的懷中縱情嬉戲。只不過,那樣或多或少會破壞當地的生態。正是有了這些柵欄,得以將這份純粹的美景原封不動地留給后來的人。
片刻,我們回到車里,依依不舍地將這里的美好收藏在心底。白菜則如愿以償地拍攝到許多令人驚羨的照片,這是她每到一處景點的必修課程,如今已漸入佳境。汽車重新啟動,不一會兒遠處綠色的大地便被藍色的水面所替代,我們終于抵達了青海湖畔。
這湖水本是無色透明的,只因倒映出天空的顏色,才會有遠處看到的深藍水面。倘若是在陰雨天氣的話,那湖面也將變幻出灰蒙蒙的顏色來。這便是我們趕在晴天前來的緣由,不遠千里來此一趟,自然是要看到風景更美的一面。
由于公路距離湖邊尚有一公里左右的距離,想要近距離聆聽青海湖的心跳,就必須經過北岸的濕地。現如今,濕地上已被當地人分割成一塊一塊種滿了油菜花海,借以吸引游客停車觀光收取門票來享受旅游紅利。不僅是花海,牧民們為了招攬生意都各顯神通地在岸邊裝點造景。刻有“青海湖”字樣的石碑、漆成白色的秋千、木屋樣式的觀景臺、心形的風車拱門……都只算得上是基礎配套,再加上高原風情的騎馬體驗、牦牛合影,每一戶人家都儼然被經營成了一個五臟俱全的觀光園。
一路走來,這樣的觀光園少說也有幾十家,每一家都有不少游客駐足,我們擇了一處不太擁擠的人家停車游覽。下車后,牧民操著一口并不標準的普通話向我們介紹各項設施的收費標準。為了在與前方不遠處青海湖官方景區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惠,這里的定價讓所有游客都樂于接受。
出于對大型動物的畏懼,我們并未選擇騎馬觀光,而是步行前往湖邊,只是苦了兩歲多的玉米,高原上一公里的路程實在是讓他那雙小短腿吃了不少苦頭。
行至湖邊,近處的湖水不再呈現出寶石般的藍色,一襲襲浪潮將岸上的并不細膩沙石卷入湖中,讓湖水稍顯得有些渾濁,但仍比許多其他湖泊的水質要清澈得多。站在灘上向湖中央看去,水天相接的場景讓人生出置身在大海之濱的錯覺,這是中國最大內陸湖應有的氣魄,難怪古人將其稱作西海。深邃的湖水仿佛裝得下大千世界,讓人望而生畏,否則如何涌得起海浪般的潮水呢。3200米高的海拔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天空離我如此之近,遠處天空中的幾朵白云仿佛漂浮在水面上一樣,只要乘船接近便觸手可及。
借助岸邊幾處人為的造景,游客們無不沉浸在拍照與自拍的藝術創作中,為自己曾經來過這里留下點證據。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花上片刻時間放下手中的拍攝器材,真正用心去感受大自然賜予的美景。私以為,旅行的意義首先是滿足耳目口鼻獵奇的需求,再是通過不同的感官體驗找尋心靈上的感悟與收獲。用現代影像技術記錄下曼妙場景固然是好事,但若是僅僅為了利用美景在網絡上的分享來吸引關注或制造話題,又如何在內心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呢。
返回停車場的途中,我們遇到了一行同樣來自長沙的游客,熟悉的口音讓我一下就認出了自己的同鄉。他們是前日搭乘飛機來到西寧后選擇的租車出游,在得知我們一家三口一路長途駕車來到這里后,都表露出欽佩的目光。一路相談甚歡,我從他們聘請的司機師傅口中了解到了不少關于青海湖的有趣水文。
這青海湖原本是一座外泄的淡水湖泊,湖水經倒淌河流入黃河,后周邊山峰的地質運動導致倒淌河逆流,堵塞了外泄通道的青海湖才逐步演變成了一座閉塞的咸水湖。更令人稱奇的是,在國內其他湖泊面積連年縮減的當今,近些年青海湖的面積卻在不斷擴大,這得益于抑制過度放牧給湖區生態帶來的改善。
旅途中的偶遇不需要告別,回到停車場后,我們便各自登上車輛準備開往下一站。沿109國道沒行駛多久,一行人來到了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公路的南側是一個熱鬧的青海湖風情小鎮。
背靠大樹好乘涼,仰仗著景區往來的龐大客流,小鎮里開滿了餐廳和酒店。時間已是中午一點,我們選擇在此處落腳用餐。無辣不歡的我們,循著辣椒的香味找到了一家川湘菜館,但愿這家餐廳的菜品能夠重新喚醒我們沉睡已久的味蕾。在我的再三叮囑下,廚師端出了幾盤雖算不上正宗味道卻還算可口的湘菜,這對于流浪在千里之外的我們而言已實屬不易。
午飯后,汽車繼續在湖岸上奔馳。西半段的青海湖區,不再有牧民圈禁起來進行商業旅游開發,公路北側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原生態的濕地景色。肥美的草場上一汪汪小水泊星羅棋布,水鳥成群地棲息在水泊旁,傾聽著不遠處草地里幾匹野馬的嘶鳴聲。
一隊裝備齊整的騎行游客從右側與我們隔著車窗相遇,過往車輛自發地鳴笛向他們致以敬意,畢竟在這人煙稀少的漫長國道上騎行需要不小的勇氣與毅力。車窗另一側的草地里零星地居住著幾處人家,從纏滿彩色經幡的佛塔上不難推測出他們是淳樸的藏族牧民。
在南岸綿延了一百多公里的京拉公路終于在黑馬河鄉離開湖區。這個繁華的鄉鎮位于青海湖的西南角,鎮子上銀行、超市、醫院、酒店、餐廳、加油站一應俱全,是許多游客觀看湖上日出的首選之地。奈何天氣預報早已提醒次日將會陰云密布,我們只能與青海湖日出失之交臂,否則定要在這里住上一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