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公主大婚,當官的都攜女眷來祝賀。
“玉娘,等會兒人多,切莫亂跑。”
身為叔叔的楊玄璬叮囑眼前這個如花似玉的女子。
“是,玉娘知道了。”這個正當花季,膚如凝脂,傾國傾城的女子便是楊玉環。
她十歲左右,家庭突遭變故,父親身亡,寄養在叔叔家,小時候長相瘦弱的她如今已經長成這般亭亭玉立的模樣。
楊玉環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
平日里她沒機會出門,很少見到這花兒草兒的,一時間有些忘乎所以。
“她是誰家小姐?”壽王早早就注意到她。
“回王爺,她是楊玄璬家的侄女,十歲便喪了父。”
這位長得英俊瀟灑且地位尊崇的富貴王爺一見她生得這般美麗,便一見鐘情。
走上前去,“你喚何名?”
楊玉環被眼前這個男人嚇了一跳,不知所措杵在那里。
旁邊的奴才提醒了一下她,“姑娘,壽王問你話呢。”
楊玉環緩過神來,他是壽王?當今得寵的武惠妃之子誰人不知。
“小女楊玉環。”
“玉環,好名字啊。”壽王滿意地看著她,單刀直入,“本王娶你可好?”
選妃兩年,沒有一人是他滿意的,現在好不容易遇上一個喜歡的,他怎么能錯過。
楊玉環抬眼看壽王,劍眉英挺,五官俊美,透著一股高貴不凡的氣質。雖沒見過很多男子,但壽王無疑是屬于長得好看的。
玉環心下一動,竟些許嬌羞起來。
壽王見狀,窮追問道,“玉環妹妹你肯是不肯?”
“小女十歲喪父,不敢忘記叔叔養育之恩,終身之事全憑叔叔做主。”
壽王一聽,喜上眉梢,他堂堂王爺想要這楊玉環,那楊玄璬又怎么會拒絕這門親事。
“你姑且在這等我片刻,我這就去啟稟母妃。”
玉環看著他冒冒失失的樣子,忍俊不禁。
心下一想,壽王如此俊朗不凡,又是皇族子弟,她一個寄人平女,何德何能攀上這門親。
如果這門親事成了,往后她也便有了去處,不用寄人籬下了。
不一會兒,只見壽王高高興興跑來,拉著她道,“母妃說想見見你,本王這就帶你去見我母妃可好?”
“憑王爺做主便是。”
壽王把楊玉環帶到武惠妃跟前,“母親,這就是孩兒說的楊玉環。玉環,快快拜見我母親。”
“小女楊玉環拜見惠妃娘娘。”
“這模樣確實不錯,難怪皇兒這么著急忙慌跑來見我。”武惠妃笑了笑,見楊玉環眉宇之間倒有幾分神似自己。
楊玉環看著眼前貴氣逼人、姣麗可人的武惠妃,想著就算有千萬朵花同時盛開也難掩這位娘娘的姿色吧。也只有這樣的美人,才能在全臣抵制她封后的情況下也能讓玄宗皇帝造一個空前的封號。
都說兒肖母女肖父,也難怪壽王這般英俊。
楊玉環暗暗感慨。
武惠妃寒暄問了一下楊玉環的情況,見她回答得當,知書達禮,自己兒子又這么喜歡,也對這個兒媳婦十分滿意。
當下就說,“本宮這就去和皇上說這門親事。”
便讓壽王帶著楊玉環隨自己去見皇上。
“兒臣拜見父皇。”
“小女參見皇上。”
行完禮后,楊玉環遠遠跪在外面,不敢抬頭。
“皇上,臣妾特來請婚。”
“愛妃,是皇兒看上哪家女子了。”
“是楊玄璬家的姑娘。”
武惠妃喜笑顏開,指著地下跪著的楊玉環道,“楊玉環。”
“哦?楊玉環,楊氏,是個大姓。”
唐玄宗遠遠瞅了一眼楊玉環,看起來確實姿色不凡,看武惠妃和壽王又這么喜歡,當即下旨同意了,“那就她吧。”
眼下的唐朝在唐玄宗的治理下正處于“開元盛世”,唐玄宗這時候還是個英明的君王。
況且他身邊還有一個受寵的武惠妃,就這么遠遠看一眼,也看不太清,所以他沒把楊玉環放心上。
楊玄璬接旨后,樂得合不攏嘴,“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啊。”
街上有人稱羨,都道這楊玉環命好,容貌俏麗,一朝走向榮華,成為壽王妃。也有人嫉妒,說她是狐媚子功夫足,得見壽王便想著攀龍附鳳,才換來了這門親事。也就仗著年輕有幾分姿色,指不定紅顏禍水。
楊玉環就在這些褒貶不一的閑言碎語中嫁入了王府。
壽王娶了她后,如獲至寶,對玉環寵愛有加。
二人時常一塊彈琵琶,一塊歌舞,好不膩歪。
府中的丫鬟小廝個個都說,“這壽王的魂兒都被我們這壽王妃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