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起點發文到現在,已經兩個月過去了,心里有許多感觸,醞釀到今天才敢說出。小說曾經是我的一個夢,感覺遙不可及,卻又十分有趣。我本來的專業是油畫,在上學的時候專業課也還算優秀。大學的生活,是整日泡在圖書館里度過的,面對成堆的圖書,我才能感覺到真實的快樂。人生的快樂是自己給的。我始終相信這句話。因此,我在竭盡所能的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看雜書,成了這快樂的一部分。說實在話,我看的小說并不多。雖然學的是文藝類,卻對社科和科普很感興趣,同時也十分喜歡文史類以及人物傳記。另外對宗教類書籍也十分愛好,個人信仰為佛教。時常親近善知識,并將隨師父上山小住當做暑假到來的一項重要安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看小說的我,愛上小說創作,這也算是個奇怪的事情。可不知為什么,我的心里似總有另一個我,時刻督促著伏弓,要把某些故事記錄下來。并不是為了迎合什么,實在是覺得有種創作的欲望需要被滿足。這或許與所學專業有關。繪畫和文學一樣,都是極富神秘色彩的個人意識運動。我個人認為,文學創作相對于繪畫來講,還是要容易許多的。我想對于這個問題,有這方面體驗的人,應該都會贊同。比如,我們可以用文字來描寫和演繹一段故事,但如果只通過一個定格的畫面來體現,就會變的非常困難。因此,繪畫的訴述性相對于文字要差很多。因此繪畫和文字還是互相補充的兩個方面的。我很慶幸,自己能夠兼顧。寫《一段錦》的時候,讓我感覺到有些疲勞。短時間內進行大量文字創作,是需要體力和意志力的活動。于是,以此為契機,我開始了瑜伽的學習和鍛煉,并在此中受益匪淺。達利為什么能創作巨幅作品,因為他的身體素質非常好。比如畢加索和米開朗基羅,都是這樣的人物。我沒有鄙視小題材和小篇幅的意思。但在我們美術創作中,量和質是真的需要耐力和體力來實現的。否則想搞原創是不可能的。這讓我聯想到了文學,如果想高產,高質和強大,也應該有好身體作為基礎。于是,鍛煉成了我必須要做的事情。正因為按時的參加瑜伽,最近又報了肚皮舞班,讓我可以及時轉換思路,保持身體和腦力的良好狀態,即便每天操作一萬甚至是兩萬字的創作,也不會感覺腰酸背痛。有時候我也會想,我會寫到什么時候?網絡日新月異,我又把握不住讀者的口味喜好,只一味的寫自己愛好的故事,這樣閉門造車是不是總有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一刻。不過,想著想著,便也釋然了。寫到不想寫就不寫,做到不想做便不做。這本來就十分簡單,也是事物發展的常理,遵照這個規律去工作和生活,便可自信坦然。那么,何必還去蹉跎。趁著年輕有為,把自己想做的,都做一遍。當華發映雪時,也不必有任何的遺憾。百年后,字入水中,我的神識也終究得到安慰。再次,向喜歡我文字的朋友們感恩。希望你們一切順利,時時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