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政逐條閱讀夜闌遞給他的計劃書,越來越激動,當他讀完以后,虔誠地跪在夜闌的面前,夜闌推讓不及,只好站起來受了禮。
“下官自知資質駑鈍,臨水為官多年一無所獲,如今得遇貴人,下官代臨水鄉民叩謝七皇子恩德!”話音落下,他恭敬地給夜闌扣了三個響頭。他再平凡的資質也能看出夜闌計劃實施的可行性,和發展后的帶來的天大利益。
得知胡玉軒打算賣“印刷術”給禮部尚書王大人,趙政驚異“造紙術”的原出處,也坦言他自己是趙良趙大人的遠房堂弟,趙良為官清正,只專心學問一道,兩人也沒其他的私交,不然也不會一直在這里一任就是十多年。
和夜闌認識也有些時日了,他也知道誰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沒有再多問什么。只是站在中間的立場給夜闌分析了如今皇都的局勢。
現在,首輔——兵部尚書祝家是夜闌的依仗,次輔——吏部尚書白家擺明了只會是夜闌的對手。剩下的兩位輔臣分別是禮部趙良,還有閑賦多年的王爺:上官洪濤,歷代的輔政大臣多是立身事外,不曾參與皇儲的爭端,上一代帝王人選其實就是兩位,其中一位就是上官洪濤。
豈料,這代白家的家主野心勃勃,把女兒嫁給了還是皇子的上官弘澤,后來上官弘澤在皇子比試之中險勝了上官洪濤,白希若如愿冊立為皇后,隱秘地鏟除異己,獨霸**至今。
而她的父親則在朝堂上不斷挑釁祝老大人,妄想染指首輔的位置,祝老大人已經連任兩朝首輔,無論威望和能力是白大人遠遠不及的,就這樣僵持了多年。
文武百官近年來看去倒是一片風平浪靜,實則底下早已波濤洶涌。若是夜闌想要往前一步的話則必需面面俱到,步步為營;若想只是做個安穩王爺的話,則大可和上官洪濤結交一番,當年新皇登基后,其他的王爺要么被封個偏遠小地方,遠離朝堂;要么就沒有實權,慢慢被架空并沒落了,只有這位看似最能威脅皇位的上官洪濤,被封“并肩王”,還能夠讓上官弘澤放心的交付輔臣之職,肯定有他獨特處世之道的。夜闌是他的親侄子,也是被白家暗害,求教到他的話,他不會坐視不理的。
夜闌認真聽取了趙政的分析,選擇讓胡玉軒把“印刷術”送給上官洪濤,任他安排,也附上自己寫給并肩王的一封家書。
胡玉軒離開后,臨水城的改革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起來,在提及資金沒到位的難處時,藍蘭又向夜闌提出了——曬鹽。這里日照充足,海水資源便利,最簡便的方法是用經過太陽曬干的海灘泥沙澆海水過濾,制成高鹽分的鹵水,再將鹵水存在池中,在陽光下蒸發結晶成鹽。
這里的人們也自己曬鹽,但他們沒有鹵水沉淀這個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曬的鹽極少,也不純凈。夜闌把這個方法交給了趙城主,由他去安排。
再來說說祝音非和臨水的官差分頭找尋家禽幼仔,回來后提了一個連藍蘭都大加感嘆古人也不駑鈍的大計劃:既然有長江穿溯源南北而入海,為什么不利用它來運輸,傳遞沿途訊息呢?
他此次考察了順江而上的兩個最近的城市,第一個還能偶爾吃到海產品,第二個則只有大富人家才在盛唐酒樓里吃過海魚,更遑論其他城市了,加之現在盛唐酒樓的海產品味道奇好,更勾起了富人的品嘗欲望,不過太稀少了。這就證明臨水的海產只要能大量上市,是不愁銷路的,只是運輸問題必須解決。
調查到了這些訊息,又馬不停蹄地順流而下,發現長江最寬的河面有近百米,最窄的也有五米左右,水位最深的有十數米,淺的也有一米左右,只需要略微調整,改造,完全可以通過體積不是過于巨大的河船。順江再往上的城市,他也派人去測量了。
這個計劃讓夜闌很是驚喜,藍蘭也在心底重新認識這個有時有些脫線的武夫,他的這個計劃實施成功的話,這完全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藍蘭又想起一個暴富的行業:旅游!雖然臨水不還不具備這個條件,不得不承認祝音非還真是個天才!
祝音非感覺后背有些發涼,他也估計到是夜闌的“鬼先生”在審視他,挺起胸膛準備接受夸獎,果然,夜闌問道:“蘭和我都很好奇你怎么想到這個絕妙好計的?”
“呃?”祝音非焉吧了,還是實話實說了,“這幾天,連我的馬背上都綁兩個籠子裝家禽,我都這么犧牲形象了,那些畜牲在路上還是死了不少,可惜了!當時我就想,要是有辦法不損我英武的形象,還能安然完成任務多好啊!碰巧在一個小鎮上我就看到有人用小船在鎮里的小河穿梭,連船上碗里的水也沒有灑出來,我就……呵呵”
夜闌確定了河運的可行性,另外制定了開發河運的計劃,苦于現在無人可用,只能先派出幾個人順江而上沿河制圖,然后修書快馬傳給祝先生,請祝先生幫忙籌劃一二,希望能在胡玉軒離開皇都的時候一起把結果帶回來。
……——…………………………分割線………………
兩個多月過去了,藍蘭靜坐在金色沙灘上遠眺海面即將落下的夕陽,身后的丫鬟小桃接過小杏抱著的披風,輕柔地給她披上,
“小姐,乖??!跟奴婢回去了吧,您都在這里待了一天了,現在天氣轉冷了,以后我們不要待這么久了?好么?”
站在遠處的小杏連忙跑過來和小桃一起扶起藍蘭,給藍蘭拍拍屁股上的泥沙。小桃伸手拿過一旁的點心籃子,三人緩緩地走向岸邊的小漁村。
時間回到半月前,胡玉軒從皇都回來,他此行收獲頗豐,上官王爺閱讀了夜闌寫的家書,沒有遲疑的把“印刷術”依然轉賣給了趙大人,所得銀錢也分文未取,甚至還添置了三千石米糧,隨后由王府親衛送到,送糧的二十位王府親衛以后就交給夜闌調遣。
祝先生把夜闌的《臨水改造計劃書》連同《河運計劃》一起私下呈交給皇上,皇上召集內閣書房的眾位大臣詳細商量后,覺得大有可行。
臨水的改造他不打算插手,河運之事,皇上知道現在夜闌已經分身乏術,就交給了工部,此次工部所派的侍郎姓秦,隨后就到。
同時,皇上還賜給夜闌一個太監總管,四個小太監打理常務,四個丫鬟伺候夜闌,不過臨行時,得到消息的皇后送來了一個敬事嬤嬤,說是教導皇子妃皇家規矩,以便今后管理七皇子的后院。
本來一幅云淡風輕的夜闌,聽到這兒臉立刻陰沉下來,吩咐胡玉軒全權負責海運和海產銷售,祝音非負責山林田地的改造,自己則去海邊負責漁民捕魚和監督“灘涂養殖”的進程,會在漁村暫住幾月,即刻就走。
祝音非則忙著分派祝家派來的幫手,皇都來的管家一行人負責了山林養殖,溯陽他老爹那兒則送來了兩百戶有經驗的農戶,可以負責農田之事。任務一分下去,他就閑了下來,想到住在府里的人除了祝家送來的幾個下人,就剩被夜闌拋下的“皇子妃”,連個說話解悶的都沒有。
都怪那個傻女人,夜闌有這樣一個皇子妃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皇后這手用得太絕了,溯源歷代就有“生不休妻,死不除名”的規矩,現在那個傻女的名字在皇家玉牒上存在十年了,根本沒法抹去,弄得夜闌以后的前景也不怎么看好了。
試問:哪個勢大的家族會把寵愛的女兒送給夜闌為妾?小家族倒不計較,但對夜闌的幫助形同雞肋。沒有姻親的牽制,就是自己家,也許對夜闌都不敢完全信任了!
祝音非越想越氣,也不可能直接殺了吧?好歹一條人命,還是不怎么忍心?換個角度,人家也是無辜的???算了!不想了,先去看看皇后派來的嬤嬤有沒有亂教那個傻女做什么不利夜闌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