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氣東來入云山,佛光普照天地靈。
若說西湖美景甲天下,紫云山則以千佛寺而盛名四方,寺中終日云霧繚繞,香火不斷。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此山不僅善男信女往來不斷,文人墨客,鴻儒雅士也是絡繹不絕。
竹林書院便坐落在這人杰地靈之地,與千佛寺只有二里之遙。
陸小風懷揣妙玉師太的書信一路乘馬狂奔終于趕到了山腳下,不過卻不是來千佛寺燒香拜佛的,更不是游山玩水,只因走投無路才選擇來到這里。
他賣掉馬匹給自己換了套衣服,現(xiàn)在完全是一副書生打扮的樣子。
“不求眾佛爺保佑,只希望師太的書信顯靈,若不然老子可真就無路可走了!”
陸小風仰望紫云山一席感慨之后,便朝山上走去。
山中翠竹遍野,綠影婆娑,漫天盡是青青世界。
漫游在竹海之中,深幽絕塵空氣飄香,竹葉清香的氣息讓陸小風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洗去了他滾滾紅塵中的煩憂。
當爬到半山腰時聽到鐘鳴之聲響起,他知道已離千佛寺不遠了。
深幽古剎果然是名不虛傳,不過陸小風只是瞥了眼寺門便沿羊腸小道繞了過去。
他走了一程來到了寺院的后門,這時從里面走出兩位妙齡少女,奇怪的是不見二人下山,卻與他同路往山上而去。
陸小風并不知道竹林書院具體在什么地方,心想不妨問一下前面兩位姑娘,或許能為自己指條明路。
“兩位姑娘請留步。”陸小風急忙追了過去,在后面喊道。
二人聽到身后有人說話,駐足回頭一看是一個陌生人。
“請問公子有什么事嗎?”其中一位身穿紅衣的少女問道。
“請問姑娘可知竹林書院怎么走?”
“竹林書院距此不遠,我們姐妹也正好路經那里,不如一起同行吧。”
這位紅衣姑娘倒也知書達理,說話的聲音都很是斯文。
陸小風聞聽此言連忙道謝,于是便跟在二人后面一起同行。
“你到竹林書院可是求學?”另一個身穿粉裝的少女回頭問道。
“正有此意,不過我先要到學院拜訪一人,他是學院的老師名叫方儒。”
陸小風此話一出,兩個少女相互看了看,臉上都是露出驚訝之色。
“你認得這位學院的老師?”紅衣少女問道。
“這位老師與我素不相識,不過有人讓我?guī)б环鈺沤o他。”
“實不相瞞,你要找的這位老師正是家父,不知公子是受何人所托?”
紅衣少女此言一出讓陸小風大感意外,看二人樣子也不不像說謊,他便實言相告,并把妙玉師太的書信掏了出來。
“這果然是姑姑的親筆信,既然如此那就請公子帶著書信隨我姐妹見家父,我叫真真,這是小妹倩倩。”
紅衣少女一眼認出書信的筆記的確出自妙玉之手,于是便自報家門,對陸小風以客相待。
三人在路上一番交談之后,陸小風才知道原來妙玉師太居然是方儒的親妹妹。
方儒在竹林書院教書十余年,獨住在學院外面的一座竹樓里。
他早年喪妻,這兩個女兒與其母同住在杭州府,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上山與他團聚一番。
大女兒名叫真真,年芳十七,性情溫和,里外透著成熟少女的韻味。
小女兒倩倩今年十六,與姐姐性格恰恰相反,倒有一股子潑辣味。
一路上屬她話最多,對陸小風問這問那,把他的戶口查了個底朝天。
陸小風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在路上把兩個少女哄得十分開心。
三人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便來到一座偌大的庭院前,院門之上“竹林書院”四個大字蒼勁而渾厚。
“陸公子這里就是竹林書院。”真真指著前方大門說道。
竹林書院那古樸的建筑,優(yōu)雅的格調讓陸小風心生感慨,能把書院建在這如此清幽之地果然是大手筆,當真是學子們讀書的極佳之所。
他孰不知竹林書院乃是杭州府的郡學,按現(xiàn)在話說相當于一個地級市的重點學校。
在明朝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能進入郡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能到竹林書院讀書學習的人至少也得是這個級別。
方儒所住的竹樓距書院不過三百米,周圍環(huán)境幽靜清雅,絕對是個養(yǎng)老的好地方,不過他住在這里只是圖個清凈而已。
三人走進竹樓,從樓上走下一位中年人,身著寬袍,系闊帶,一身儒生裝束,此人正是方儒。
真真把陸小風的來意告訴了方儒,并把妙玉師太的書信拿給他看。
信中開篇妙玉便把自己對陸小風的才華和為人大加贊賞了一番,又將他的遭遇做了詳述,其主要意思是希望方儒能保舉陸小風進竹林書院學習。
方儒只有妙玉這么一個妹妹,多年前因被情所困,遁入空門,如今妙玉有所托,作為兄長怎有不管之理。
他看完書信對陸小風說道:“你既然與我妹有緣,而且她對你也是刮目相看,想讓我保舉你入竹林書院。”
“妙玉師太對我有救命之恩,又以書信所托讓我來投前輩,此恩此德晚輩感激不盡。”陸小風說了一番客氣話。
“我妹此意雖好,但卻不知要進這竹林書院絕非易事,即使是書院的主事也不能隨意收入學生。”
陸小風見方儒面帶為難之色,他口中所說的主事應該就是竹林學院的校長。
校長都不能隨意收入學生,何況他還只是個老師。
“前輩不必為難,我出身貧賤,又無名分,對這樣的學府不敢妄想。”
“賢侄能理解我的苦衷就好,不過你既然是我妹所托,我也不能坐視不管,若不嫌棄可先在我舍下做個門生,在此好好讀書,來年我向主事求個情讓你參加考試,若能通過,進入書院也不是沒有可能。”
方儒倒是一副熱心腸,能說出此話已是對陸小風最大的照顧。
陸小風本是四海為家,如今杭州府已無落腳之地,若是在這里能被方儒收留那是最好,至于能不能進竹林書院他并不在乎。
“多謝前輩厚愛,晚輩感激不盡,我定會盡心盡力,不負前輩再造之恩。”
“這是我兩個小女,我想在路上你們已經認識,過幾日她們便回杭州府,到時這竹樓里只有你我二人,你可安心在此讀書。”
陸小風來到大明屢遭坎坷,如今遇上方儒這個大好人,心里自是非常高興。
他現(xiàn)在總算有了個安身之所,而且還有方儒這個“免費家教”自己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