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謠言四起
雖然很信任自己的王妃,但是端王還是把手里所有的暗衛派了出去。
海棠林魚龍混雜,查起來難度太大,所以端王讓暗衛們把重點放在賀王身上。
很快,調查結果就出來了。賀王的確隨身佩戴著一個作工拙劣的荷包,就連沐浴時也要將它放在自己伸手可得的地方。
這份調查并沒有什么,但它就像是一根魚線,這頭是端王,那頭則是隱藏在深水中的賀王。
端王早些年行軍打仗,深知耐心的重要,這一張牌,他并不準備直接打出去。他很了解自己的父皇到底有多偏心,即便他知道,也不過是責罵幾句,再賜死那個戲子罷了,這可不是他的打算。
端王將手里的報告收好,準備去找胡先生。
胡先生為人溫和,又飽諳經史,所以這幾日住在王府里的學子們常來找他討論學問。胡濤自己也是很樂意的,這些年輕人有著很多巧妙的想法和不同于他的思路,這讓他受益匪淺。而且他也是秋考過的,所以時不時說給他們自己考試時的經驗。
"秋考共九門,每門只考一日,但中途不能出來。里面都是一個人一間屋子,屋子狹小悶熱,你們記得帶好防暑的藥丸子,還有吸汗的底衣。"馬上就要開考,這幫學生們焦躁不已,胡濤只能不厭其煩的說這些注意事項,想讓他們靜下心來。
"這些你們都不用擔心,我會讓王妃都準備好,到時候再交給你們,你們只要好生溫書就行,逛一逛花園也是可以的,別讓自己太累,這幾日照看好身體,知道嗎?"端王一進來就聽見了胡濤的聲音,想到馬上就要秋考,也交代了幾句。
端王雖然在京都名聲不佳,但在邛州百姓眼里卻是個好王爺。這幾個學生沒想到端王會說這些安慰話,還讓王妃準備好了東西給他們,心里都是感動不已。
"你們都先回去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胡濤知道端王找自己肯定是有事要商量,所以把學生都打發走了。幾人也有眼色,連忙行禮后退了出去。
端王待他們都走了,將收好的調查報告拿了出來,遞給胡濤,胡濤接過后一言不發的看了起來,報告很短,而且只是一些尋常事,他很快就看完了。
"這么說來,王妃所說之事是確定無疑了?。⒑鷿樕H為怪異的說。一個不講理的皇子沒什么,甚至很合理,但若是一個斷袖的皇子就已經是皇室最大的丑聞了。要是從子嗣方面來說,他已經沒有競爭皇位的資格了。
端王點了點頭,胡濤又說:"那王爺準備什么時候上奏給陛下?"
"本王不準備上奏。"端王說,胡濤驚訝了,趕忙說:"此等良機,王爺不可放過啊,單從子嗣一說,就能狠狠的參上一本。"
"胡先生莫急,可還記得前幾日本王說的孫墨?"
胡濤見端王胸有成竹,也就靜下來,想起端王和自己提過的孫墨,說"自然記得。"
"本王想,一個斷袖或許扳不倒賀王,但若是加上一個孫墨,先生以為如何?"
胡濤似乎猜到了什么,放低了聲音說:"王爺的意思是?"
端王勾起嘴角說:"先讓人在朝堂上上奏賀王斷袖一事,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父皇會壓下此事。在他手腳大亂的時候,再讓人帶上銀票去孫墨那里買考題。"
胡濤覺得端王這個計劃乍聽之下很不錯,但若是細細推敲就會發現不少不妥之處。
"王爺,若是陛下以證據不足,不再討論斷袖一事,那對賀王起的牽制就太小了,況且,王爺不是說還未尋得海棠林的那位戲子嗎?"胡濤說,"還有一點,直接派人上門要考題也不妥,去的人是什么身份呢?怎樣才能讓他不生疑而把考題交出來呢?"
端王一聽胡濤的話,也知道自己想的太粗淺了,問道:"那先生覺得該如何做?"
"不如我們讓人把「賀王斷袖」的消息散播出去,賀王作為秋考的主考官,所有學生都是很注意他的,這樣消息一出,不少學子就會心生抵觸。再派人將這個消息大肆傳揚,最好弄的人盡皆知。這時候再上奏陛下,陛下就算有心偏袒,也至少要調查一番。這樣就牽制住了賀王。至于考題,不若叫暗衛去偷取。"胡濤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
端王用手指叩擊這桌子,過了一會兒,說:"先生的想法不錯,只是考題一事,本王覺得,不如,也叫學生去做,學生去買考題,身份上就順理成章,若是這些學生還是世家子弟,有錢財也就說的通了。最后,還得多找幾個世家子弟混淆孫墨一番才行。"
胡濤捋捋胡須,說:"此法甚好。"
端王聽完笑了起來,說:"說起來,也好久未見六弟了,秋考臨近,過幾日下過帖子讓他帶著他府里的學生過來,到時候先生也叫上咱們府里的學生一起,本王備上好酒好菜。"
胡濤也是一笑,他知道端王是想把裕王的許家學生借過來,于是說:"在下可不會客氣,替王爺省下酒錢。"
端王很滿意胡濤的熟絡,點點頭,又和胡濤討論起府里哪位學子適合去孫墨那里要考題。
臨近秋考,不少學生都出來放松一下自己,好在考試時有個好狀態,尤其是曹家的酒樓和茶館都推出了:憑考生的秋考證明能打五折。這一舉措在贏得了不少學子好感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學子走出了書房。
今天,姚寒風照舊早早的起了**,穿好儒袍,拿起桌子上的扇子,愛惜的摸了摸扇子上的玉墜兒。
昨日,他在茶館里和幾位同僚爭論稅收問題,他正說的激動,一個身穿華服的仆人來請他,說是自家主子邀他去雅間一坐。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雅間里坐著的,正是此次秋考的主考官,當今最受**愛七王爺,賀王殿下。
賀王對他剛剛的言論很感興趣,一見他人,覺得風度也不錯,起了惜才之心,又覺得沒什么好送的,便將自己扇子上的玉墜兒扯了下來遞給他。
姚寒風哪里想到自己會被賀王賞識,更沒想到賀王還送了自己一個玉扇墜兒,萬分激動之余小心的收下了扇墜兒。兩人又說了會兒話,賀王就讓他離開了。
回到茶館大廳,他還覺得自己走路腳步都是軟的??粗車耐?,一種優越感油然而生。我可是被賀王殿下賞識的人,日后是要做大官的。
有人問他是誰請他過去的,他看一眼那人,身上的儒袍都已經洗的發白,覺得和這種人說話簡直辱沒了自己,但又想顯擺一番。于是開口說:"是賀王殿下,說是很欣賞我,還賞了我一個玉扇墜兒呢。"說完還把藏在懷里的玉扇墜兒拿了出來。
眾人一聽是賀王接見具是驚嘆一聲,又見他拿出玉扇墜兒,都羨慕不已,開口恭維起他來。
姚寒風瞥見剛才問自己的寒酸學生并沒有恭維自己,心里一陣不爽快,冷笑一聲,說:"瞧你那寒酸樣,就是有貴人召見你,你恐怕還沒一件衣服能穿出去。"
寒酸學生一聽,臉漲的通紅,想要反駁又說不出話來。姚寒風索性轉過身和別人說話去了,不再理他。
姚寒風摸摸扇子上的玉墜兒,彈一彈袍子,走出房間,他準備今日再去茶館里一趟,昨天那被眾人圍繞的感覺讓他欲罷不能。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他一踏茶館大門,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但那目光里不是羨慕而是可憐和鄙夷。
這是怎么了?姚寒風看一眼周圍,有不少人都是昨天在這里的,應該知道昨日的事,怎么今日用這樣的眼光看自己。
不一會兒大家都指著他開始嘀嘀咕咕,不時發出冷笑。姚寒風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這時一個聲音從座位中穿來,"喲,這不是姚兄嗎?穿的這么好,莫不是這一身衣服都是做兔兒爺得來的?"正是昨天被姚寒風嘲笑的寒酸學生。
他的話音一落,整個大廳就響起哄笑聲,姚寒風變了臉色,盯著他嚴厲的說:"話可不能亂說,要是得罪了賀王殿下,看你怎么辦。"
寒酸學生詭異一笑,"喲,看來你和賀王殿下關系匪淺啊。"他特意加重了關系二字。
姚寒風沒想到他抬出來賀王,對方還敢說這種話,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只在心里疑惑,到底發生了什么?
大廳里的人漸漸都把說話的音量放大,好叫姚寒風聽見,說的話也漸漸不堪入耳起來。姚寒風在眾人的圍攻之下,狼狽逃走。
這樣的事情在整個京都的酒樓茶館里都有發生,那些昔日因為被賀王接見的學子們都淪落成了大家的笑柄。
很快,姚寒風他們就知道了自己被這樣對待的原因:賀王是斷袖!
姚寒風根本不敢相信這個消息,他想告訴大家,這只是謠言,不是真的,但根本沒有人搭理他,反而認為他這是在為自己開脫,更是把他好一頓嘲笑。
就這樣,消息越傳越烈,幾乎到了全民參與的境界,大街小巷、販夫走卒、三姑六婆,大家都在討論這件事。這遠比端王想像中的效果還要好,甚至有些被賀王接見過的學生都已經不出門了,就怕被人戳著脊梁骨笑話。
其實,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完全在情理之中。賀王為了顯示自己親民,更為了拉攏這些未來的大臣,常常接見一些自己覺得有潛力的學生,而那些沒有被接見的,難免心里有疙瘩。
猛然爆出這樣的事情,那大部分沒有被接見的學生們,出于酸葡萄心理,也不管是不是真的就到處說道起來,最后演變成了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