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爸爸正在客廳里看電視,他看了我一眼說:“回來的有點晚啊。打電話也不接。”
我愣了一下。
父親有打過電話嗎?
我看了一眼手機。
果然有兩個未接來電,時間都是十點半——十點半?
雖然穆小暮的家離我家有點距離,但是從下午放學的五點半到現在,最多也不過兩個半小時而已,現在怎么會是十點多?
我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十點四十。
再看手機,依舊是十點四十。
我有點疑惑。
去看家里的腦中。
十點四十。
這不科學啊。
中間的兩個半小時去哪里了?
難道是我的感覺出了問題?
還是說,因為趕上堵車,時間過得比我想象的快?
只有這個解釋了。
我點點頭,給季冬云發了晚安短信,鉆進被窩,準備睡覺。
睡覺之前,稍微看看穆小暮的朋友圈吧。
稍微瀏覽了一下穆小暮可以稱之為“穆振遠病情觀察日記”的朋友圈,安心睡了。
---
周日,父親照例去補習班,我一個人坐在陽臺的秋千上寫作業。
中午慵懶而溫和,太陽斜斜的掛在天邊,悄無聲息,精神萎靡。帶著冰冷寒意的風在窗戶外頭呼呼地刮著,身處溫暖室內,沒有一點感覺,反而讓人昏昏欲睡。
我低下頭,看一眼臥在腳邊的凱蒂與凱文。
凱蒂已經睡出了新高度:整個身體躺在凱文懷里,四只爪子交疊,像是筷籠子里四仰八叉的筷子,半個腦袋耷拉下來,仰面朝上,半條粉色小舌頭露在外頭,眼睛微微瞇著,面部表情猙獰。
凱文正僵硬得臥著,生怕自己一個動靜,擾了貓主子午休,又害怕凱蒂從自己身上滑下去,大尾巴時不時抬起來,像是要托住凱蒂。
真是辛苦。我來幫幫你活動筋骨。
我用筆戳凱蒂。
凱蒂抬頭回了我一個白眼,在凱文身上打了個滾,鉆進凱文懷里,繼續睡。
凱文打了個哈欠,將頭輕輕放在凱蒂身上,陰陽魚一樣交纏著,睡著了。
有種,被家里的貓狗秀恩愛的感覺。不爽。
可這種透著甜蜜的不爽,卻在不久之后因為一通電話而終結。
我接到了那個電話。
---
事后當我回想那個電話的時候,無數次都覺得,那凄厲的鈴聲就像是小學組團看電影時,電影院里的開場鈴聲。
尖銳如空襲警報。
它提醒我,接下來的日子就像一場電影一樣,走馬燈似的場景在腦海中不停旋轉,不停重播,不停剪輯。
最后,曲終人散。
我們都被困在那幕布里面,無法脫身。
---
電話是李燦打來的。
語調低沉,沮喪的情緒沿著電波傳進我的耳朵,直達心臟:“大蕊——劉蕊約我們兩個出去。”
“出去?做什么?”
“說是。。。談談。”李燦嘆了一口氣,“小愛,她畢竟是我朋友,我。。。”
電話那邊沉默了。
我想了想,答應:“那就去吧。”
李燦又嘆了一口氣,將見面的地點和時間告訴我,然后掛掉電話。
我想,她其實還是舍不得的。
畢竟是那么多年的朋友。
可有些裂痕一旦產生就永遠無法消弭。有些人關系一旦破裂就是永別。
也好,說清楚也好,最好井水不犯河水,別再來煩我。
我收拾一下準備出門,接到了季冬云的電話。
是關于昨天沒有看成的電影,因為穆小暮的突然出現,季冬云想改在今天把電影補上。
“不好意思,我剛答應了李燦,少年你慢了一步。”
“李燦?你們兩個去干嘛?逛街?”
“是劉蕊。因為之前和你說過的那件事,想找我們兩個聊聊——”“別去。”
季冬云幾乎是立刻說出了這句話。
我沒有反應過來。
季冬云加強語氣又說一遍:“今天別出去。就待在家里。”
“為什么?”
“總之。。。總之見她就只會給心里添堵,還不如和我一起看電影。”
“少年你啊。。。”
最近我開始稱呼季冬云為少年,他一開始還有點不習慣,后來發現直呼其名更加不習慣,于是就默認了我的這種稱呼。
季冬云仍舊堅持:“看電影吧,或者去滑冰也可以。”
“但是李燦那邊——不好意思有插播電話。”
我將季冬云的電話擱在一邊,接通了那個電話。
是劉蕊打來的,大意就是今天好好談談,以后就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再聯系。
我思考了一下兩邊約會的緊迫性,決定選擇劉蕊。
于是我掛上電話給季冬云發了條短信,然后離開家門。
走出家門的時候,凱文突然叫了一聲,聲音很大,炸雷一般,嚇了我一跳。
我回頭看著他,他卻盯著我身后空蕩蕩的地方出神得看。
看到了什么呢?
大約,是死神之類的吧。
又或許是天使。
我胡思亂想了一陣兒,徑自走了。
---
南關巷。
新舊城區的交界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工廠煙囪鱗次櫛比,曾經是全城最熱鬧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上個世紀剩下的殘渣在南風中搖搖欲墜。
走在斑駁墻皮脫落了一半的工廠外墻陰影下,風吹在身上有點冷。我抬起頭,望著太陽。明明是春天,卻一星兒的暖意都沒有。
分明在室內看著那樣溫和的。騙子。
啊,到了。
我在一處二層小樓外停下腳步。
劉蕊指定的地方就是她家武館,一個隱藏在灰黑色磚瓦房之中的古舊武館,滿墻的爬山虎須留下道道撕裂創傷一樣的痕跡,像是埋藏在地下數千年的竹簡一樣帶著腐朽的滄桑。
不知道表哥和唐哥他們有沒有來這里尋找古建筑呢?這里舊是舊,但是一點都不美啊。
我伸出手,按響了門鈴。
刺耳的門鈴聲就像每年十二月十三日準時在城市上空盤旋的防空警報一樣,帶著喪氣,拖著長音,響徹整座建筑。
我覺得這座建筑在顫抖。
不知是不是因為聽到劉蕊笨重的腳步聲在樓梯上發出沉悶回音而產生的錯覺。
我覺得有點不對勁兒。
回音。
那樣多的回音。
重重疊疊。
浩浩蕩蕩。
越來越大。
紛至沓來。
最后一個成語不對。
應該是,鋪天蓋地。
這不是一個人能發出的足音——除了劉蕊,還有很多人。
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