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馮玉策轉學的原因,我之前起過疑心。但也僅僅是好奇而已,并沒有放在心上。
現在看來,馮玉策的轉學,疑點頗多。
首先,以馮玉策的家境來看,去私立貴族學校更加合適。
其次,轉學的時間也很奇怪。在開學之后的第二個月。
第三,馮玉策國中時期的崩壞幾乎與轉學同時發生。缺乏過渡。
最后,也是我最無法理解的一個原因。
就是那件事之后的結果。
劉備被割喉,下一個目標是我,但馮玉策以自己出國為代價,保全我的性命。
幾年之后,進入高中的我們,再次遇見國中時代的混混——他們還活著。
而劉備卻死亡。
這讓我感到不自然。
整件事都透著古怪。
馮玉策的轉學就像是帶著目的一樣,突然出現,完成任務,然后迅速消失。
這任務就是,殺掉劉備。
按照一般的道理,就算馮家再怎么一手遮天,甚至能夠做到抹殺兩人而不被社會知曉,那么他們要下手的首要對象也絕對不應該是我和劉備。
就算在當時來看,讓馮玉策脫離日常,陷入危險的是我們,但是真正出手羞辱并傷害馮玉策的人,是天臺上的那幫混混。
他們才應該是第一目標。
然而,除了在天臺上失足摔下去一個,其他人似乎什么損失都沒有。
然而,劉備死亡。
我成了下一個目標。
馮玉策妥協,去了國外。
再之后,一切都被強制掰回正軌。
所有的一切,如龍卷風經過,迅速,猛烈,不留痕跡。
疑點和真相,被掩蓋。
這一切反常的背后一定另有他因。
亞馬遜雨林里的一只蝴蝶輕輕震動翅膀,將會引發墨西哥灣的一場颶風。
如今我看到了颶風,但想要真正找到原因,還要溯源去尋找扇動翅膀的那只蝴蝶。
以前的我,礙于想要徹底埋葬國中過去的心理,以及沒有探尋原因的條件,將這些不自然深深掩埋。
現在,是時候讓它們重見天日了。
---
“馮玉策轉學的理由看上去很平常。”
華倩林掏出紙筆,寫字。
這是我第一次見她寫字,字跡端莊清秀,連筆處平滑自然,一看就不像是國中二年級學生的字。
不像我,剛剛回到這個時間的時候,差點被自己寫出來的字丑哭。
啊,重點不是這個。
我將注意力集中在字的內容上。
的確是很普通的轉學理由。
“父母工作調動,新家離學校太遠,上學不方便。”
以搬家為轉學的理由,這一點我在之前就否定過。雖然城市不小,但是馮玉策是坐車上學,新家距離原本的學校也不算太遠,還沒有達到必須要轉學才能按時到班里的程度。
而且,盡管國中是按照居住區域劃分的,但是一般轉學都會等到學期結束之后,像這種國中二年級開始后兩個月突然轉學的情況,并不多見。
因此,我認為搬家不是必須要轉學的理由。
那么,真正的理由是什么?
我看著華倩林。
華倩林套上筆帽,去吃自己的冰淇淋。
一邊吃一邊說。
“實際上,是老爺子的意思。”
“老爺子?”
老爺子是誰?馮玉策的爺爺嗎?
華倩林點頭:“馮玉策的爺爺,是個軍人。馮玉策從小被父母寵壞了,上了國中之后更加叛逆。后來馮玉策父母出國,老爺子就將他接到自己身邊,親自管教。”
這樣看來,并不是什么很特殊的轉學理由。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么華倩林沒有必要如此激動,更不會說出什么驚人的情報這種話。
事實上,轉學只是個引子,真正令我驚訝的消息,還在后面。
華倩林拿起筆,寫下一行字。
“劉備重復回到過去多達二十七次。最后一次回到的時間是馮玉策轉學當天。”
我盯著二十七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是怎樣的概念?
僅僅回到過去一次,我就已經焦頭爛額,劉備竟然回來過二十七次!
而且。
最后一次的時間是馮玉策轉學當天。
那天的馮玉策我還記憶猶新,但是那天的劉備究竟如何,我已經完全忘記。
之后不久,劉備就迎來了生命的終結。
再之后,輪回再次發動時,他的存在徹底消失。
僅只作為回憶,出現在我和馮玉策與華倩林的記憶中。
“為什么是這一天。馮玉策的轉學和劉備有什么關系?”
我的疑問也是華倩林的疑問:“就是因為這個,昨天我翻閱了數億條可能性,才終于找到答案。”
華倩林看著我的雙眼,烏黑的瞳孔仿佛映照出一條幽深不見底的通道。
那通道的盡頭,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大門。
但,大門的鑰匙我還沒有找到。
華倩林為我提供了一把可能的鑰匙。
她告訴我。
“劉備之所以頻繁回到過去,是因為之前二十六次的輪回里,無論哪一個可能性,都最終指向一個結局。就是他死于街頭混混的手下。”
這個結局,在第二十七次的輪回里,終于發生改變。
盡管死亡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但劉備的時間額度用光。他消失了。
這種結果……
我看著華倩林,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這是給我們這些妄想回到過去改變命運的人的極大諷刺。
如同當頭一棒。
連續二十六次的無功而返。第二十七次眼看就要避開原本的結局。
可,時間沒有了。
我突然想起華倩林之前說過的一句話。
“所以我說我能幫你,實際上是指,能夠告訴你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可能性,給你的選擇提供參考,并且最終到達你想要的未來——但是有一個前提。你的時間,還足夠。如果沒有時間,那么對你而言的所有可能性,都不復存在。”
不光是時間的問題。
“前二十六次劉備的經歷呢?就算結局一樣,中間的過程是不一樣的吧?這和他最后一次選擇回到馮玉策轉學的那一天有什么聯系?”
我問出了這個問題。
華倩林露出微笑。
“這個就是關鍵。”華倩林在兩行字旁邊畫了一個箭頭,共同指向第三句話。
“馮玉策是造成劉備死亡結局的關鍵人物。”
合上筆帽,華倩林舉起本子,敲打著上面的那行字:“前二十六次的輪回里,劉備一直受到馮玉策的影響,不管是不是馮玉策直接出手還是間接下手,總之都和他有關。到第二十七次時,劉備終于決定不再忍耐。”
華倩林說,她在前二十六次輪回里看到的劉備,都在拼盡全力尋找讓自己活下去的辦法,但是每一次的結局都是死亡。每一次導致自己死亡的關鍵一人,都是馮玉策。
直到第二十七次輪回,劉備改變了主意。
既然馮玉策是關鍵人物,那么在自己死亡之前先下手為強,殺了他,不就能夠改變這結局了嗎?
于是,他回到馮玉策轉學過來的第一天,以同桌的身份與他結識。
就算當時的女朋友對他一見傾心,劉備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敵意,反而與馮玉策成為兄弟。
帶著他,一起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直到那一天。
在取得馮玉策的信任之后,我們一起去打了那一架。
再之后,在我什么都不知道的時候,劉備將馮玉策的消息透漏給了吃了大虧的那伙人。
有恩未必報恩,但是有仇必須報仇。
馮玉策被帶上天臺。
之后,有人一躍而下。
然后,劉備找到我,將這個消息告訴我。
再之后。
再之后,劉備的時間額度,用光。
但他還是死在了馮玉策的手里。
盡管馮玉策并沒有要出手的意思。
是那幫混混,在馮家的威脅拷問下,將通報消息的劉備供述出來。
這激怒了馮家的老爺子:千辛萬苦將孫子留在身邊嚴加管教,誰料想被你這熊小子唆使,如今釀成大禍!
于是,馮玉策大難不死,逃過一劫,而劉備,被永遠的丟在過去的時間里。
再也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結局。
所以,的確是有被掩蓋的事,但并非我所想那樣,馮玉策帶著任務轉學而來,殺掉劉備,然后任務結束,離開。
恰恰相反。
是劉備帶著強烈的求生欲望回到過去,想盡辦法先下手為強,卻不幸喪命。
真是個陌生的人。
我認識劉備那么久,第一次產生這種感覺。
在完全不知道的那二十六次輪回里,他經歷過什么,心理產生怎樣的變化。我一無所知。
我所看到的,只有平日精神萎靡的劉備,還有道場里如猛獸一般的劉備,以及帶著我和馮玉策到處“闖江湖”的劉備。
在我看不到的背后,是漫長而無奈的一次又一次掙扎。
直到死亡。
仿佛看到了我們三個人的未來。
---
晚上睡覺之前,我給季冬云打電話。
聊了些轉學過來第一天的感覺,隱約聽出季冬云有些不滿——因為沒有和我一個班級。
我安慰他,說這也沒有辦法。
實際上,有辦法。
因為做出讓季冬云去隔壁班這個決定的人,是我。
畢竟校長是爺爺,要做這點小小的改變還是很輕松的。
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確。
華倩林在我們班。
雖然馮玉策已經將他所知道的告訴了季冬云,但是我和華倩林所知道的情報他并不知道。
而這些情報,我不希望季冬云全都知道。
如果我們三個在同一個班級,那么要隱瞞秘密就十分困難。所以做出這種決定。
說了幾十分鐘,掛上電話,我準備睡覺,一眼掃到手表。
差兩分鐘到十二月四日。
看表的同時,秒針又走過幾個小格。
我皺了下眉,終于還是決定打電話過去。
十二月四日,大限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