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時候,車隊到了高家莊,就把貨物卸下來。
這邊已經準備了伙食、住處、馬料,德州來的人今晚就住下,明天返回。
吃過飯之后,俞民帶著一個包袱,來到了葉培林的房間。
丫鬟春燕此前沒有去迎接車隊,留在這里安排伙食,這會兒閑了下來,也在房里
“葉小姐,這是給你的。春燕,拿過去。”
雖然葉培林是個豪爽的女子,但是丫鬟在場,俞民還是要講究一些禮節的。
男女授受不親,現在還是廣泛存在的觀念。
春燕也不客氣,直接打開了包袱。
“呀,這衣服真漂亮啊。還有鞋、胭脂、彩線。哦,這么多東西啊。”
“還有一雙鞋和一套衣裳是你的,小包里包的那個就是。”
“李秀才,這是你給小姐買的,這合適么?”
一個單身男子,給一個單身女子買衣服買鞋,便是沒有什么特殊關系,說起來也怪怪的。實際上,就是說不通的。
春燕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她確實舍不得這些東西,所以沒有拒絕。
但是就這么收下,也有些說不過去。
“我買的確實不合適。這是我家嫂子送給葉小姐和春燕姑娘的。”
“你嫂子為什么給我這些?我們不認識她啊。”
春燕其實是在替葉培林發問。
“我回家的時候,跟嫂子說起了你們的事情。嫂子對你們非常敬佩,所以買了這些,讓我帶給你們。”
這當然是假話,東西就是俞珉在錢塘縣買的,讓吳耀宗一起帶了過來。
“原來如此啊。若是你買的,我們不能要。你嫂子送的,就是另外一回事情。我們就收下了,回去的時候,替小姐和我謝謝你嫂子。”
“一定轉告。”
葉培林沒有制止,就是認可了春燕的決定,收下了禮物。
春燕嘰嘰喳喳品評一番,收了包袱,在院子里面的桌上擺了茶,俞民就和葉培林出來喝茶。
院子里還有別人,這樣做,自然會為了避免男女單獨相處的嫌疑。
“紡紗機放在何處,你想好了么?”
俞民問道。
“我覺得還是放在老家那里穩妥一些。”
“那里是穩妥,但是交通不便。”
“此事我也仔細權衡過,覺得還是那里更加穩妥一些。紡紗機是朝廷禁止之物,最重要的是隱秘,不能暴露。”
“高家莊這里,還有三十多戶人家。時常有人到這里來,用不了多久,就會暴露。”
“吳橋的衛所那里,房子雖然夠用,但是那里人太多。別說還有別有用心的人,便是沒有那些人,也難以隱秘。”
“老家那里雖然偏僻,但是咱們人多,機器、棉花,棉紗運進運出,其實不難。不過是花些時間、人工而已。人挑肩扛便能解決。”
“要緊的是那里都是自己人,不用擔心泄露。便是偶爾有外人靠近,也進不了營地,看不見虛實。”
葉培林的考慮,首先是安全因素,這一點是對的。運輸的問題,也不象俞民認為的那樣不方便。
從道路到老家,七八里路而已。現在的人帶著幾十斤走七八里路,是很尋常的事情。
老家那里有的是人,人工不缺。在那里練兵的人承擔運輸任務,就當是一次拉練演習。
“既然如此,就放在老家吧。”
“我一會兒就叫人去知會他們,讓他們明天就來。這些貨物,一趟就搬了過去。”
“老家那里,已經留下了一些女子,都是挑選出來的心靈手巧之人。周匠頭去了之后,便可以開工。”
“葉小姐,說起周匠頭,倒是有一件事情要跟你商量一下。為了讓他到這里來,心甘情愿留下來,我曾經答應在這里給他娶一門親……。”
俞民就把經過講了一遍。
“他家里父母那里我已經見過,他們委托我代理他們。當然在這里還是要按照規矩來,媒人、長輩什么的,也不能少。”
“這個倒是不難,老家那里,有十來個姑娘,年齡也合適,長相不錯,身家清白。媒婆也好找,找個歲數大的就行。”
“就是有一樣,姑娘家窮,拿不出什么嫁妝來。”
現在的社會,娶妻是一件大事。便是窮人家娶親,也要想方設法湊一筆彩禮和嫁妝。
嫁妝不僅僅是一筆財物,還關系到女方的體面、尊嚴以及將來的家庭地位問題。是一件很受關注的嚴肅問題。
俞民雖然不在乎這些,但是他不能不考慮社會觀感和當事人的感受。
“這個無妨,我出一百兩銀票給你,以你的名義給女方作嫁妝錢,這不就體面了么。”
“這不好吧?”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們不說,有誰知道?你給出嫁妝錢,也名正言順。”
葉培林嘆了口氣。
“難為你想的如此周到,這個錢本該是我出的。可是我實在沒有多余的錢。就這樣吧,謝謝你了。”
“不必客氣,都是為了盡快把紡紗做起來。”
“也謝謝你送給我的衣裳,還真的需要幾件衣裳充一下體面。”
“不用謝我。那是我嫂子送給你的,要謝的話,將來見面了,你去謝她。”
葉培林嫣然一笑,顯然不信。不過也沒有戳穿俞民的謊言。
在這件事情上,她其實挺喜歡俞民撒謊。
“你說幫我找到了一條出路,此刻可以說了吧?”
“可以。我準備到遼東開辟一片天地,如果你愿意的話,你們將來可以到那里去。”
“遼東?你上次提到羅娑斯和扶桑,我還以為到那里去呢。”
“我是曾經考慮過那兩個地方,但是仔細斟酌,反復推演,覺得目前還不合適。倒是在遼東,極有可能可辟出一片天地來。”
俞民就開始分析選擇遼東的原因,說的很詳細。
“我的人已經出發,前往遼東考察,尋找立足之地。最遲明年,我在金陵的生意,都會轉移到遼東去。那里既有陸地的地利,又有海上交通之便,賺錢甚為方便,糧食也容易得到。”
“錢糧乃是第一要務,有了錢糧,就不怕招不到人,有了足夠的人,什么事情做不成?別說在那里立足割據,打敗韃靼,都不是難事。”
“韃靼不過幾十萬人,草原部落雖多,但是經常內訌,彼此傾軋。也就是朝廷無能,邊鎮糜爛,才被韃靼欺負。實際上,韃靼遠遠沒有那么可怕。”
“是啊,家嚴在世的時候,就時常感慨嗟嘆。太祖時代,把韃靼打得潰不成軍,遠遁萬里。那個時候,番邦蠻夷一見神州軍,不是跪下投降,就是聞風而逃。”
“想不到才五十來年,竟然糜爛至此,丟盡了顏面。你說的有道理,如今招安,雖然暫時安定下來,但這里終究不是久留之地。若是你決心去遼東,我愿意帶人過去,咱們共同打出一片天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