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陳潤家商量好之后,俞民就去找丁文燦,說了在工地上建設圍欄,進行封閉式管理的計劃。
丁文燦是工部營繕司的主事,負責整個陵寢工程的現場監督管理,算是業主代表。
跟他打一聲招呼,既是禮貌,也是應該的。
“封閉?有這個必要么?這是皇陵,沒有那么多閑雜人等過來。”
丁文燦四十來歲,干了不少皇家大工程,還是頭一回見到俞民這樣的。
“雖然是皇陵,但也時常有無關人員過來。一些商人,更是經常前來推銷各種物料。人一多,難免良莠不齊。”
“若是僅僅推銷物料,也就罷了。就怕有些心懷不軌的奇能異士,到這里施行邪術,或者偷偷下了鎮物。敗壞了風水,可就是你我的罪過,不得不防啊。”
現在人都相信風水,一些術士或者工匠,就在人家的建筑中,偷偷放一些鎮物,破壞風水。
這種事情,也不敢保證就不在陵寢工程上出現。
俞民這么一嚇唬,丁文燦就害怕了。
“遠山言之有理,就照你說的辦。你招的護院,要好好管教,不能讓他們滋事。”
“這個自然,既然也是我的人,就都歸我管,不會惹事。”
“這個……,你建設柵欄,得用不少木頭吧?這個木頭啊,價錢里面水深著呢,你可要好好鑒別。”
俞民立刻就明白了丁文燦的意思。
“我初來乍到的,也不知道里面的行情。丁主事在這里這么多年,想必在這一行有熟悉的人。若是有可靠的,給我推薦一位。”
這個就是讓丁文燦給俞民找木材供應商,其實就是給他賺錢的機會。
“我還真的認識幾個人,既然你信得過,我就給你介紹一個人,讓他明天來見你,你們自己談。放心,價錢保證公道,不會比別人高。”
“好,那就讓他明天過來。銀子不用擔心,貨到了就給錢。”
建設柵欄的木材,只要長度夠,粗一點,細一點,是否有彎,什么樹種,問題都不大,對于質量要求不高。
柵欄屬于輔助設施,不是神道工程的一部分。完工之后就拆除,不會影響工程質量。所以俞民把這個人情,送給了丁文燦。
丁文燦作為陵寢工程的現主管,他的合作,對于俞民順利結束工程很重要。
“還有一件事情,要請丁主事幫忙。”
“你說,只要能辦到的,絕不推辭。”
俞民送了人情,丁文燦也爽快起來。
“陵寢工程,乃是千年大計,質量為本,容不得絲毫馬虎。工部雖然有監工,但是也不能時時刻刻都在工地上。我有個想法,想跟丁主事商量一下,還請幫我把把關,看看是否合適。”
俞民的計劃,就是要丁文燦出面,聘請2個工部致仕的專家,組成一個監理部,來自我監督工程質量。
俞民給監理出工錢,供吃供住,丁文燦找熟悉的前同事送人情。
“遠山,你這個想法好啊,人我也可以幫你找。只是這樣一來,你又要多花一筆錢。”
“確實要多花一筆錢,但是全程監工,保證了質量。便是出了瑕疵,也可當場就糾正,不至于積重難返,大量返工。細算起來,反而可以省工,省時,省錢。”
“屆時交工的時候,一次驗收合格。我省事,丁主事也省事,可以跟上面交差。”
現代的工程建設體系,一般都有四個責任主體。
一是業主單位,二是勘察設計單位,三是建設單位,四是監理單位。
當今環境下,沒有這么完善,責任劃分也不是非常明確。
就陵寢工程來說,業主是皇家,勘察設計、工程建設、質量監理,都是工部,俞民其實只是個分包商而已。
他自己設立了一個監理部,屬于在制度上自我完善。
請工部的退休人員擔任監理,也是利用他們的工部背景,為自己背書。
竣工的時候雖然可以檢查質量,但是已經完工的工程,注定有些東西無法檢驗,不可能把建筑都一一扒開檢查。
有了監理全程參與質量監督,將來在驗收的時候,如果有人挑毛病,他們就會主動站出來,幫俞民說話。
既然已經知道皇上要借著神道工程整自己,俞民就要從現在開始,每一步都做扎實,不讓人挑出毛病。
“好,如此甚好,我幫你找人,找兩個正派公道,又內行的人來。”
“如此就謝謝了。”
“不用客氣,這也是為了自己好么。”
雙方有共同利益,合作起來就順利。
兩人正聊著,陳潤家和匠頭鄭大江過來,他們帶來了臨清磚和石材的樣品。
丁文燦自己看過之后,找來工匠,把磚和石材各自砸碎了兩塊,檢查內部質量,結果判定為上品。
于是就把砸碎的磚、石材和完整的,一起保存起來,作為留樣。以后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就以這兩個樣品為標準。
至此,俞民在最重要的材料一關上,已經過關。
對于一個工程來講,這是一個關鍵而重要的進展。過了這一關,俞民就可以大量采購這兩種材料了。
丁文燦把現場的工部其他人員都叫過來,把俞民、陳潤家、鄭大江介紹給眾人,夸獎了俞民一陣。
俞民是裘世安的關系,秦業已經跟丁文燦交代過。這一回丁文燦雖然沒有點出裘世安的名字,但也委婉的暗示,俞民是宮里的關系,警告眾人不要沒事兒找事兒。
眾人大多是老手,知道能夠承接這樣工程的人,都是有路子的,他們對此已經見怪不怪。
當然,背景也好,路子也罷,能給你工程干,就已經是莫大的面子。他們也是為皇家負責的,工程上的事情,還得照章辦事。不故意刁難,就是給你面子了。
理順了丁文燦這邊的關系,俞民、陳潤家、鄭大江。吳耀宗就一起進城。
陳潤家和鄭大江去購買一些材料、工具,吳耀宗去買糧食等食品和鍋碗瓢盆等炊具。
俞民有兩項任務,一是去工部營繕司見秦業、賈政報備,通知他們自己準備開工。
二是到流民營,去招募一些力工和護院。
到了工部,正好秦業和賈政都在,寒暄一陣,俞民就把大致情況介紹一下,說這一兩天就能把人員安置好,兩天之后就可以開工。
秦業和賈政查了一下黃歷,說后天就是黃道吉日,宜破土,就定在后天巳時正開工。
俞民特意問了是否需要舉行什么開工儀式,秦業說陵墓工程早就舉行過奠基儀式,神道工程只是收尾,不用再舉行其他儀式。
按照工程上的習慣,俞民他們自己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儀式就行。兩人也不用去參加開工。等以后有時間的時候,會過去督查。
如此省事,正合俞民心意,就離開了工部,前往流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