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月亮讓媽媽給煎鵝蛋吃,媽媽接過鵝蛋說不夠吃一頓的,就沒有做。月亮漸漸地忘記了鵝蛋的事情,不知過了多久,月亮想再看看那枚大鵝蛋,大鵝蛋卻消失了。月亮心里琢磨著:肯定是媽媽做給弟弟吃了,我怎么這么不招媽媽喜歡,暗暗發(fā)誓——我一定要找到我的親娘。
農(nóng)村的孩子特別簡單,一把石子可以玩幾年,用根棍子畫個方格也能蹦幾年,玩石子把小手磨起皮也無所謂。踢毽子比賽時常開局,贏的那一方并不總是月亮,月亮喜歡外撇腿踢毽子,這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
混混沌沌的日子像一只離弦的箭,飛馳而過。這支箭穿過幼年的懵懂無知,穿過童年的喜樂憂傷,穿過家里的紛爭,射在一個五年級少女的心里。
上五年級時的月亮就像開了天目一般,一夜之間好像什么都明白了,書本上的難題似乎都不用老師講解,她看一眼就明白,她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聰慧,卻不曾傲驕,總是幫助不會做題的孩子學(xué)習(xí),因此,她有了一些朋友。
學(xué)校亦是一個小社會,在你失勢時,同學(xué)欺負(fù)你;在你被老師器重時,同學(xué)尊重你;在你考高分時,同學(xué)嫉妒你……總之,孩子身上也沾染了社會的風(fēng)氣。
月亮換了一間校園北面的教室,教室的布局和南面的教室布局不同,教室的前面用木板搭了五排,后面放了七八張兩人用的破木桌,月亮和同桌小敏在第五排的木板上學(xué)習(xí)。
小敏因偷了月亮一支鋼筆被月亮告到了老師那里,兩個孩子就成了冤家,不說話了,還畫出了三八線。隔壁的鄰桌也因為三八線不理月亮了,說月亮胳膊越界了。月亮總是一個人玩耍,成了被孤立的那一個,月亮很失落,因為她失去了最要好的朋友。
突然有一天,前面一個同學(xué)小芳邀請月亮,來我們第一排吧,我們都給你做朋友,歡迎你的加入。
月亮滿懷喜悅地收拾了書包,搬著凳子來到第一排,這里的同學(xué)確實很夠朋友,一起學(xué)習(xí),一起玩耍,一起吃東西,玩耍起來都忘記了回家,徹底放飛了自我。
這幾個孩子不光白天膩在一起,晚上也出來歡聚。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小芳帶著小靜和月亮,約了一個叫小震的孩子男孩子出來玩。
小芳帶領(lǐng)三人來到村委會大院,這個大院北面一排新磚瓦房,房子的前面幾根柱子撐起三尺寬的走廊,在那個年代算得上是上等建筑了。
小芳耳語著告訴小靜和月亮:“咱們給小震要錢買好吃的,我們一塊給他要。”于是,小芳抽出腰間的皮帶,慫恿著小靜和月亮圍住了小震,小震舉起雙手任由小芳搜索褲兜,從小震的口袋里摸出了五元錢,這才放小鎮(zhèn)離去。
得了錢的小芳帶著小靜和月亮去商店買吃的,小芳把剩下的錢裝進(jìn)了自己的口袋,小靜和月亮都覺得小芳不仗義,卻惹不起她,只能默默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