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收受不法之財的小報記者的調查進展得異常艱難。
在經過連日的奔波與調查后,他們終于發現了一絲看似關鍵的線索。
一封匿名信被悄悄塞進了劇院后臺,信中稱,報社內部有一位心懷正義的員工,實在看不慣報社與小林野喜勾結的種種惡行,愿意提供鐵證,且約定了在城郊一處廢棄倉庫見面交接證據。
杜云生看到信件后,心中既興奮又警惕。
他立刻找到柳之瑤,將信件內容告知于她。
柳之瑤黛眉輕蹙,沉思片刻后說道:“云生,這事兒似乎太容易了些,會不會有詐?”杜云生點頭表示認同:“我也覺得蹊蹺,但這或許是個難得的機會,若能拿到關鍵證據,便能一擊即中。咱們多加小心便是。”
兩人經過一番商議,決定一同前往約定地點。出發前,他們做好了充分準備,不僅帶上了防身物品,還提前告知了杜云齊和張之林他們的行蹤,以防不測。
當他們來到城郊那座廢棄倉庫時,四周一片死寂,只有風聲在空蕩蕩的倉庫間呼嘯回蕩。
柳之瑤和杜云生小心翼翼地走進倉庫,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突然,角落里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你們終于來了,證據就在桌上,拿了趕緊走。”兩人順著聲音望去,只見昏暗的光線下,一張破舊的桌子上放著一個文件袋。
杜云生正要上前拿取,柳之瑤一把拉住他,低聲說:“先別沖動,小心有詐。”
杜云生會意,兩人便躲在一旁,觀察了許久。
見沒有異常,杜云生才慢慢靠近桌子,拿起文件袋,快速翻看里面的內容。
文件里有一疊裝訂整齊的紙張,第一頁便是報社與小林野喜之間資金往來的明細賬目,詳細記錄了每一筆資金的到賬日期、金額數目以及款項用途備注。
其中,有多筆大額資金被標注為“輿論宣傳費”,時間節點恰好與針對柳之瑤和北平劇院的造謠報道相契合。
再往后翻,是每次造謠行動的策劃方案。
方案中詳細列出了造謠的主題、目標受眾、傳播渠道以及預期效果。
例如,針對柳之瑤“品行不端,暗地勾結權貴”的謠言,策劃方案中明確提到要先在幾家影響力較大的小報上刊登聳人聽聞的文章,然后雇傭一批人在街頭巷尾傳播,引發民眾的好奇心和憤怒情緒,從而達到破壞柳之瑤聲譽、影響北平劇院生意的目的。
方案里還涉及到具體的人員分工,包括哪些記者負責撰寫虛假報道,哪些人負責與傳謠的人對接,以及如何引導輿論走向等。
證據中甚至附上了一些內部通訊記錄,清晰地顯示了報社高層與小林野喜之間關于造謠計劃的溝通內容,從指令的下達,到對造謠效果的評估,一應俱全,看起來極具說服力。
然而,柳之瑤心中的疑慮并未消除。
她仔細端詳著文件,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她注意到文件上的簽名筆跡十分相似,且部分數據的記錄格式與常規財務記錄有出入。她將自己的發現告訴杜云生,杜云生也頓覺事情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