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的時候,爸爸在縣城西邊的鎮上找了份司機的工作,于是就帶著媽媽和我一起搬了過去。在那個鎮子里,我們住了近十年的時間,一直到我十六歲初中畢業才離開。
爸爸的工作穩定不忙,就是需要早起,每天5點半起來洗漱吃早飯去單位,中午12點之前就差不多回來了,下午也不用上班。在東北,好像大家都有早起的習慣,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太陽早升早落,冬日里有的時候4點半天就黑了,而且小鎮晚上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娛樂活動,大家都會早早的睡下,誰家要是大白天八九點鐘還在拉著窗簾睡覺會被說懶惰的。媽媽沒有工作,平日里主要負責爸爸和我的一日三餐,她性格很好,勤勞愛干凈,善良又熱心,不僅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還跟左鄰右舍都能打成一片,和我同學的父母也相處的很好。
在小鎮的十年里,我們一直在租房子,總計搬了六次家,住遍了鎮子的東南西北,有趣的是每一家房東的姓都不重復,蔣,潘,王,鄒,楊,馬。選擇房子的原則一直都是地點要離我上學的地方近,搬家的原因有一點子豐富,有的是因為房子冬天保暖不好,屋子里竟然都會結冰,媽媽把最厚的棉被蓋在我身上還是會覺得冷,有的是因為房子聯系好了買家要被賣掉,有的是因為突然莫名的漲了不合理的租,還有的是因為房東的孩子結婚了要用。于是,我從小就在搬家中長大,平均一年半換一個住處。
我很喜歡這種動來動去的日子,每次搬家都會很開心很興奮,積極的幫忙收拾拎東西,有時候因為上課錯過了搬家的過程還會覺得遺憾,爸媽還會逗我,放學以后還能找到家了嗎。媽媽會在租住房子的院子里種菜,并且分給房東跟左鄰右舍吃,爸爸在空閑的時候也是誰家需要幫忙就隨叫隨到的那種,平時發現房子有什么破損,我們就幫房東修繕,每次搬家離開,我們都會把屋子收拾的干凈整齊。每一任房東和鄰居對爸媽的人品都贊不絕口,還會主動幫我們找下一處房子,甚至過來幫我們搬家。在小鎮的十年里,他們倆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大家樸實又真誠。我也很感激小時候自己的這些經歷,這使得長大后的我即使一個人離家在外,也能輕車熟路的打包行李,滿心快樂的搬家,還能跟周圍的人很快熟絡起來,很少有漂泊異鄉之感。
爸爸跟我都很喜歡小狗,聽鄰居說誰家的母狗生了一窩小狗崽兒,我就讓媽媽帶著我去要。人家看見我這個小姑娘蹲在狗窩旁邊,小心翼翼的撫摸著小可愛們,也很樂意放心的把狗送給我,覺得給它找到了個好主人。我把狗狗放在提前準備好的紙殼箱子里面,箱子底下還會特意放上一層毯子,怕它受凍,然后就歡喜的抱著箱子慢慢的走回家,怕狗狗受到顛簸。
我會根據它們毛的顏色想名字,小白,小黃,大黑,灰灰,拿出家里平時吃飯的碗當作狗狗的飯盆,它們就像我的家人一樣。我給它沖奶粉,把我的面包分給它吃,家里的飯菜做好了單獨給它準備一份,天涼了喂熱水,下雨陰天怕它冷就給它在床上弄個小窩,過年的時候還會把餃子分給它吃,說到這兒,還發生過一件有趣的小插曲。在東北過年,我們有在包餃子的時候往餡里面放硬幣的習慣,然后誰吃到了帶有硬幣的餃子就寓意新的一年里最有福氣,有一年過年爸爸媽媽跟我幾乎把所有的餃子都吃了仍舊沒發現硬幣,最后在狗狗的碗里找到了,幸好它沒吃到肚子里,要不就得送醫院了。
那時候,我每天放學都會開心的往家跑,還會帶著同學一起回來看它,它就那樣小小的乖乖的呆在窩里,黑溜溜的眼睛圓滾滾,清澈又透明。再后來,它長大了一點,經常圍在做飯的媽媽身邊跑來跑去,每次我回來叫它的名字,它都歡脫的跑來門口接我,跳起來吐著舌頭搖著尾巴。它會趴在我的旁邊跟我一起看電視,等著我喂它好吃的,追著我奔跑玩耍,眼睛好像會說話告訴我它能聽懂我。可是后來它生病了,喂了藥看了獸醫都不見好,直到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哪里都沒找見它,我對著它空蕩蕩的小窩嚎啕大哭,心都碎了,悲傷了好些天。爸媽安慰我,又會四處給我找新的狗狗。
很久的后來,我去到了大城市,第一次認識并見到了金毛,柯基,柴犬,泰迪,邊牧,薩摩,哈士奇,第一次了解狗有專門的食物叫做狗糧,才知道自己小時候養過的狗的名字是土狗。有的人從小就出生在繁華的大城市里,有的人四歲就見到過天安門,而我六歲之前沒出過村子,上大學之前沒走出過縣里。最開始,我的心里有過一只土狗的自卑,無論是財富,眼界,知識面,我都顯得那么小家子氣,手足無措。我也漸漸明白為什么好多人拼命努力的要留在大城市,它帶來的資源與條件確實是小地方無可比擬的。慢慢的,我也見過了一些世面,明白了一點道理,摒棄了那些自卑,土狗也有屬于它的自由和快樂。我很愛我的土狗。
以上就是第4章的全部內容啦。本來想著白天寫的,但是情緒醞釀不到位,還是晚上的安靜更適合打字。2022年11月30日23點27分。眼睛困兮兮,先睡啦,明天再繼續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