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宣和三年,汴梁城里一片繁華,青樓星羅棋布,夜夜笙歌不斷。
就在汴河之畔,有座月嬌樓,是一幢兩層高的樓房。一樓是接待普通客人的歡樂場,二樓則是接待大人物的姑娘閨房。樓前還有一個小花園,園中鑿有一潭碧池,池中養了數條紅色的鯉魚。在月圓之夜,池中的鯉魚穿梭于映月之間,把映月烘托得格外嬌美。這就是月嬌樓名字的來歷了。
月嬌樓的左邊是鳳翔居。早年從這里飛出了個金鳳凰。鳳翔居原名花滿樓,媽媽姓李。幾年前,樓里的師師姑娘與皇帝的事在民間傳開后,皇帝便出重金在別處為李師師安了家。隨后,李媽媽為了提升知名度,便將花滿樓改名鳳翔居。現在李師師雖然不在了,但鳳翔居還是汴河上最紅的青樓。月嬌樓依傍著這座名樓,自然沾光不少。
月嬌樓的右邊是翠竹苑。一進苑門,便感覺置身于竹海之間,但有幸欣賞滿苑翠竹的人并不多。翠竹苑的主人姓蘭,苑里的姑娘都稱她為蘭姨。
此外還有倚香閣、落霞軒、歸家院等好幾家青樓散布于汴河之側。
通常情況下,媽媽買來姑娘后,會將她們分成兩等,一等長相嬌美,教以琴棋書畫,跳舞彈唱,只等日后紅遍京城;還有一等長相一般的,只吩咐她們酒席伴舞和伺候當紅名妓。待破瓜之齡一到,就拍賣出售她們的初夜。一夜過后,若那客人看上了,就替姑娘贖身,買去家中為妾;若是客人沒看上的,那姑娘只得日日在樓中接客。
這天傍晚時分,夕陽的余輝透過雕刻精美的格窗淡淡灑向月嬌樓上的一間閨房。房里的一位少女正眸目注視著梳妝臺上的一面銅鏡,鏡面映出一張姣俏的臉蛋。但見她:粉臉杏腮,眼含凝露,眉比新月,唇若紅櫻,那國色天香之貌,瞧一眼都攝人心魄!但是此時此刻,姑娘卻雙眉緊鎖、滿臉憂愁,恰如五月的牡丹驟然經受了一場冰雹的摧殘。
這位姑娘名喚曼陀,蘇州人氏,原是月嬌樓里伺候其他姑娘的丫頭。三年前,蘇州“應奉局”為向宋徽宗供奉太湖奇石,強行抓了不少百姓下湖去挖石頭。曼陀的父親正值壯年,就被抓了去,隨后一去不復返。她母親本來身體虛弱,聽到丈夫撒手而去的消息,頓時暈倒在地,昏迷了三天三夜。她醒來后,給了曼陀一把折扇,讓她帶著扇子去杭州找她表哥,說是表哥見此扇后定會收養她。曼陀好不容易到了杭州陸家,在那里度過了一個黯淡的童年。特別是伯父因絲綢生意慘淡抑郁而亡之后,尖酸刻薄的伯母視她如家奴一般,打罵成了家常便飯。這些她都忍受了下來,唯獨一件事,傷透了她的心,在食不裹腹的情況下,伯母竟以三十貫銅錢將她賣給了京城名院月嬌樓。那年,曼陀年僅十二歲。
曼陀過破瓜之齡已有五月之久了,王媽媽早就迫不及待地要將她出售,只因她一段日子身體不好,賣不出價錢,此事便一擱再擱,直到近日,王媽媽見曼陀身體好些了,就定下今晚出售她的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