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是高效,慢是低效,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恨不得叮一下就抵達。現在的人總急于快速達到目的,對經歷的過程視而不見,漠不關心。
高鐵代表中國速度,而我更喜歡綠皮火車的“哐嘰“聲。坐在窗邊的座椅上,看著窗外風景不停地變換,時而群山連疊,時而村落點點,時而大片綠田。一路看著山川河流,白墻灰頂,腦袋里完全放空,沉浸在自然的電影放映中。
我喜歡慢,慢下來以后我的大腦才能深度思考,細心觀察。我喜歡少,少了以后才能注入更多新的東西。綠皮火車給了我這兩樣東西,慢旅途,少社交,從而帶來新體驗。
睡在我們對面的是來自呼和浩特的同是80后的大哥,一名體育老師,他的老婆也是一名老師,在呼市的另一所學校,他的女兒和我女兒一樣大,今年過年她帶著家人去北海玩。知道他是一名老師,我來了興趣,最關心的教育問題可以和這位大哥探討一番。他所在的學校也有教學考核,學生的學業也蠻卷,補課也有。在呼市孩子的就業出路要么體制內要么去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呼市的肉很便宜,海鮮貴,放牧養牛羊是主要的謀生方式。只有在長時間的綠皮火車旅途中,才會和陌生人聊得多,聊得深。我們選擇去一個地方旅游,總會習慣使用社交軟件,查看那些不在我們身邊的人給到的攻略,然而可否想過那些網絡博主為了博人眼球,賺取流量,可能會可以美化某些景某些地。
刷手機,泡面是長途火車旅途的標配,泡面解決個三餐兩頓,生理需求滿足好以后,對著手機各種刷,打發漫長無聊的時光。我在猜想在手機沒有被制造出來前,人們坐火車會干些什么呢,看書看報紙還是和鄰座的人攀談。那時候坐火車的人和現在坐火車的人的心理狀態有沒有不一樣呢,是時代改變了人,還是人改變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