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課堂的引力
人們常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一個老師品行的認可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了解,是一個時間的積累,而一個老師的學識,把控課堂的能力可能在第一節課就能被學生認可或否定。學生往往因為喜歡或討厭某一老師的授課風格,就簡單粗暴地喜歡或討厭相應的這一學科,很多學生就是給喜歡的老師學的,雖然學生的這種做法很幼稚,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存在。
這就是課堂上的引力,需要老師基本功的積累,除了專業能力,還需要表達能力和表達的技巧,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曾經教育界流行過這樣一個理論: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理論發展為: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是長流水。這里不僅要求了水的數量,也說明了水的質量,長流水才能保障水的活性和靈性。可是這好像還是不能準確的表達教學的真正含義,因為這里只是闡述了老師的知識儲備。我們都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又“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所以,要想成為一個被學生肯定的老師,需要長時間的磨練。
而一個老師的課堂絕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傳授,它是一個老師全方位的展現,包括學識、道德、語言、哲學、處世、服飾、審美等各個方面對學生的影響,所以一個優秀的老師,可以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他一定是一個肯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是一個對自己有高要求的人,這樣的老師,課堂才會有引力。
沒有引力的課堂一定是一盤散沙,沒有了聚焦的眼神,沒有了熱情和向往,就沒有精氣神,就沒有了課堂的靈魂。
我們辦公室有一個老師,在領導眼里是識大體,挑重擔的優秀員工,在同事眼里是情商高,會處事的學習典范,說話、做事每一個同事都很欣賞,在我心目中也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有一次他問我:“這幾天我總感覺我們的分管領導和幾個同事在議論我,什么事呢?你知道嗎?”我安慰他說:“我沒發現啊,你是不是想多了?”而此時我心里卻十分佩服他的敏感。的確是分管領導和部分關系比較近的老師正在議論這位同事,原因是最近學校接到這位同事所教班級部分學生的簽名訴求,理由是很多學生認為他的授課水平很差,幾乎再無法忍受他的課堂,要求學校為他們更換老師。分管領導很震驚,忍不住和關系近的幾位老師議論,幾位老師也不敢置信,又和其他幾位老師議論,同事之間的竊竊私語、閃爍的眼神和過度的掩飾,讓他看出了端倪,但是大家都不會戳破這層窗戶紙,分管領導可能也是為了保護他的自尊心,才對他本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然后出現了上述情景。
由此可見,缺少課堂引力的老師即使人品可靠,也會折損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愛因斯坦說過:“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與才。”德才兼備才會產生課堂的引力。
提升課堂引力,教學方法很重要,同樣的內容采取的教學方法不同,課堂效果就大不一樣。就像做飯一個道理,改變一下做法或者添加一些佐料,同樣的主料,卻會讓就餐者食欲大開。教師授課技能的提高只是這些佐料般的秘訣,卻收獲大不一樣的效果,這也是書匠與大師的差距。
我女兒小學時參加了一年的毛筆書法學習的培訓班,培訓老師是一個小學老師,地點也是租借的小學教室,辦學條件很普通。他允許家長在教室陪同孩子聽課,培訓班的孩子有的還是學齡前兒童。這位老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有辦法,一堂課的后半部分是讓學生分組上黑板寫字,然后老師把每個學生寫的字都評價一下,好的字用粉筆畫出來,他能找出每個學生的優點,實在寫得不好的,也能找出寫得相對好的筆畫,對于那些明顯的不足就用調侃和比喻一帶而過,孩子在笑聲里接受老師的指正和建議,所以他對每個孩子的點評,實際上就是對每個孩子的贊美和愉悅的交流。
課堂上沒有高標準嚴要求,更不要說吹毛求疵,孩子雖然年齡都很小,但是課堂上的積極性和愉悅感都很高,都愿意到他的課堂上學習寫字,回家練字、臨摹的積極性也很高,因為下節課帶去的作業,老師也會一一點評,也就意味著下節課老師的表揚和肯定。上課前表揚、下課時還是沉浸在自己的被肯定中。關鍵點是,這里的表揚具有針對性,針對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寫字特點,語言詼諧幽默,孩子是開心的、期待的,這是有效的表揚,而不是泛泛的無效表揚。這個教師充分發揮了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可能枯燥的書法課卻上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孩子們每個周末都盼望著來此學習,小小的孩童上課時一直處在鼓勵——進步——再鼓勵的良性互動中,然后帶著期盼回家,這個書法老師把小孩子的興趣完全開發出來了,女兒的書法進步很快,讓我也自嘆不如,這個老師一定是懂孩子的,這種教學模式讓我也學到了很多,這就是課堂的引力。
中國現代教育家葉圣陶說過“誰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深奧的問題通俗化,誰就是教育家。”這是最能體現教師功力的最高教學基本功,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理,沒有最高的追求,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也不會是好老師。
越是學習不好的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技能要求就會越高,因為學習不好,絕不會是因為智力水平,而是因為種種的原因,讓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老師怎樣提升教學興趣,提升課堂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關鍵,這些都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課堂的引力,課后反思也非常重要,同樣是上課,如果沒有反思,幾十年下來,你的教學水平保持平穩那是最好的結果,更多的可能性是沒有反思,就不會敏感地捕捉到時代的變化、學生的變化、教學的變化,教學水平更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反思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問題,給自己一個發展進步的空間。
提升課堂的引力,給自己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很重要,應該要有夢想和追求。在評上副高以后,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基本上是躺平了,上好每一堂課是我教學上唯一的要求,公開課和課題研究不再涉及。可是我并沒有在這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收獲更多的輕松和快樂。因為不再潛心研究,這種情況下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課,也是一種低質而非優質高效的課堂。做一個研究型教師,課題研究必不可少,剛開始時可能會有一點困難,隨著研究的深入,你會發現,課題研究會帶動教學,因為它會給你學習和前進的目標、方向,會帶動你主動反思,會拓寬你的教學思路,會讓你更多的關注社會、學校的發展方向,課題研究的內容會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多,會讓你思如泉涌,會使自己職業的長流水越涌越歡,充滿活力、厚積薄發。但是如果做課題只是想成為評職稱的加分項,就會容易流于形式和內耗,最后一定脫不掉“假大空”的結局。
我們的年齡可以老去,我們的教齡可以老去,但是我們的知識不應該老去,只有在探索的路上不斷地行走,才會讓自己的儲備知識常用常新,高水平的教學水準是師生關系領域里最好的通行證。
當你看到學生眼神里崇拜的目光,當你看到學生解惑時釋然的輕松表情,當你看到學生解開疑難問題時帶著收獲般的成就感,一股成就感和欣慰感也會從你心底不自主的流淌出來,引力真的是雙向奔赴的,這就是職業幸福感產生的源頭。
不論我們什么年齡都應該有獲取職業幸福感的能力。選擇碌碌無為還是為理想而奮斗,全在于我們自己的追求。二者相比,你會發現,有目標然后為之努力是多么充實和幸福的一件事。實際上,混日子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最難熬的就是整天無所事事打發無聊的時間了,看似輕松的混,實則是漫無目的熬,毫無成就感和幸福感而言,而為理想去奮斗和努力的人生會讓我們收獲成功后的喜悅和輕松,這才是真正的心靈體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