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暴力的鄰居
來到省城時,和我們一起調(diào)來的還有我的鄰居。他們是有一兒一女的四口之家,我們兩家相處的非常好,經(jīng)常在一起活動。所以不久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我的家庭暴力和他們家的女主人相比,簡直是望塵莫及。
他們家的女兒在家里過著正常兒童的生活,媽媽基本沒有體罰過,兒子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挨揍是家常便飯。因為兒子從出生后就放在老家奶奶身邊長大,爸爸媽媽為了工作,只有在節(jié)假日才能回老家探望,兒子七歲時為了上學(xué)才讓兒子回歸家庭。女兒對弟弟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是撿來的?!倍麐寢尩闹饕^點是,兒子在奶奶身邊養(yǎng)成了一身的壞毛病,下決心一定要幫他改回來,因此對兒子格外的嚴格,暴力是經(jīng)常采用的教育手段。孩子剛回到家里的時候,有咬指甲的習(xí)慣,只要是媽媽不在現(xiàn)場,就舉著手放到嘴里啃,我曾經(jīng)見過,他盡情用力地啃指甲,啃得那么專注,好像天底下最美的美味一般,啃得指甲很短,手指的皮膚破損,所以根本瞞不住媽媽,為此挨了不少打。
有一次他們一家四口來我們家玩,孩子可能放松下來,就不自覺地習(xí)慣性咬起了指甲,被媽媽當場發(fā)現(xiàn),當著我們?nèi)业拿?,媽媽上前狠勁地往孩子臉上扇耳光,為了不讓我們阻攔她教訓(xùn)孩子,媽媽把兒子揪到另一屋里并別上門鎖,不讓我們打擾,雖然我們在外屋聽不到任何聲音,但我們知道里面一定是媽媽狠勁修理兒子的畫面。孩子出來后神情沮喪,耷拉著眼皮不看任何人,也不說一句話,堅強地守著自尊不肯哭出聲來,臉上卻掛著淚痕和紅色的巴掌印,我們也噤若寒蟬,寂靜又壓抑的空氣里流淌的是尷尬的氣氛,好長時間我們都失去了顧左右而言他的能力,但是我們都能強烈地感受到這位媽媽的“愛之深,恨之切”。
只是媽媽暴力的效果并不明顯,媽媽下了狠心似得,一定要把他的這個毛病給改過來,除了打罵,也在兒子的手指上抹大蒜,只要聽說某種方法,就第一時間實踐,種種方法用了很多,可是孩子啃指甲的行為并沒有很快戒掉。
媽媽的暴力事件經(jīng)常發(fā)生,特別是為了養(yǎng)成孩子們放學(xué)回家就寫作業(yè)的習(xí)慣,更是揍過孩子很多次。我看她這樣打孩子,并不認同,心里也泛起了對她孩子深深的同情感,可是卻沒有更好的反省自己的暴力行為,反而是從眾心理在作怪,在這位鄰居的感染下我減輕了自己打孩子時的負罪感和心理壓力,打孩子的頻率和力度都有所增加。
我們兩家的三個孩子經(jīng)常在一起玩耍和寫作業(yè),其中一項主要活動就是相互控訴自己家長的罪行。
有一次我在一旁聽到我女兒對他姐弟倆說:“有一個當老師的媽媽真不好,假期也在她的監(jiān)視下?!?/p>
然后那倆孩子回答我女兒說:“我媽媽回來檢查作業(yè)更狠,不僅有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有我媽媽自己布置的作業(yè),布置每天必寫的日記最討厭,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你比我們好多了?!?/p>
因為我平時對這兩個孩子挺好,這兩個孩子也經(jīng)常向我訴苦。姐姐說:“我們都希望我媽媽到外地出差,時間越長越好?!薄皩Γ姨貏e希望我媽媽不在家,她太壞了?!钡艿芨胶偷?。
當時我聽到孩子們的這些談話就很有感觸,現(xiàn)在回想起來,孩子們說話時認真的煩惱模樣還能浮現(xiàn)在眼前,因此格外覺得心酸。孩子是何其的無辜啊,我為什么不能早點醒悟呢,因為做媽媽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補,對孩子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孩子們在大人們“為你好”的掩飾下,受到了父母太多的傷害。這種傷害,來得理所應(yīng)當,又無處申訴。
雖然孩子的反抗遲早要爆發(fā),但是在爆發(fā)之前傷害早已經(jīng)造成,這種傷害一輩子如影隨形,鑄就了生命的悲涼底色。不論他們將來干什么,取得多大的成就,他們的心里永遠有一副鎧甲,可能永遠也學(xué)不會與人正常相愛,并且?guī)е@身傷痛,可能不自知地再去傷害他們的親人和未來的孩子,成為一個永遠不完整的人。
而孩子的一些問題根本就是父母的問題,譬如,咬指甲的行為,根據(jù)心理學(xué)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咬指甲其實是孩子心理壓力過大的一種表現(xiàn),是孩子試圖通過這種方法來緩解自己壓力的一種行為,是因為孩子的安全感特別差,情緒經(jīng)常緊張,內(nèi)心的情感依戀得不到滿足的一種外在反應(yīng)。
研究表明,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教育——父母的陪伴教育,小時候長期缺少家長的陪伴,孩子怎么可能不缺少安全感呢?可是父母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認為孩子是在爺爺奶奶那里慣出來的毛病,矯枉過正,孩子即使回到家里,朝夕與父母相處,安全感也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建立起來,嚴格要求就會引起適得其反的叛逆。
如果我們這些打孩子的父母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而是獨立于父母的,與父母平等的人,就不會產(chǎn)生暴力,因為我們這些打孩子的父母根本不會去打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對別人家的孩子和顏悅色,慈愛有加。不是我們大人太會偽裝,是因為我們對外人沒有要求,就能夠把握好與不相干人的距離,我們沒有理由給別人家的孩子更多的關(guān)注,也就沒有了近距離帶來傷害的機會。
打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因為沒有意識到應(yīng)該與孩子保持合適的距離呢?一定是的,父母與孩子的血脈相連,彼此的距離太近反而更容易受到傷害,我們父母保護孩子的決心是堅不可摧的,絕對不會允許別人傷害自己的孩子,可以為保護孩子上刀山下火海,卻忽視了自己對孩子的傷害,有時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傷害遠大于外人的傷害,這是父母沒有意識到的傷害,更不會意識到這種傷害帶來的嚴重后遺癥,如果父母意識到對孩子的傷害,一定會遏制自己的行為。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當我把兒子當做別人家的孩子后,兒子變得更優(yōu)秀了》。不用具體閱讀其中的文字,從題目里就能看出,家長調(diào)整了與孩子的距離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正在看書的你是打孩子的父母,并且難以自抑、病入膏肓,就試著用這貼膏藥吧,希望這個藥方有足夠的藥力治好這個頑疾,挽救你的家庭,挽救你那可愛的孩子。
可能有的家長或老師會問:“難道看著孩子有錯,可以放任自流嗎?棍棒之下出孝子,你沒有聽說過嗎?你在這里的隔靴搔癢,一點作用也不會起到!”如果你們這樣想就錯了,這些教育煩惱我都曾經(jīng)有過,實事證明,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是我們理解的隨意的打罵孩子,應(yīng)該是懲罰的時機和力度問題,絕不是對孩子的隨意打罵,打罵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一定是我們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我也是從這個偏差里走過和走出的人。
無數(shù)事實證明,隨意打罵孩子,是對孩子的無情摧殘,是父母無良情緒的發(fā)泄,是父母缺乏民主和智慧的表現(xiàn),不是真正的教育。打罵下的孩子心靈一定是殘缺的,你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殘缺嗎?特別是為了學(xué)習(xí)成績打罵孩子,更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當你要揚起手,張開嘴傷害孩子的時候,問一問自己:真的是黔驢技窮了嗎?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了嗎?這樣的自問一定會讓你找到更具智慧的方法教育孩子。
暴力的教育方式是家長無能的表現(xiàn),是愚蠢的表現(xiàn),有了這樣的認知,就會讓家長認真對待,就會促成家長開發(fā)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
我們一起來分享紀伯倫的教育觀:“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當時沒有人對我棒喝一聲,沒有人讓我及時清醒,讓我走了很長的一段彎路。
如果我們是一個負能量比較多的人,一定要遠離負能量的人,多與正能量的人交往,正能量的人就像太陽一樣,可以治愈人心,賜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