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歧與溝通
尊重孩子,可以減少孩子與家長的對抗,從而縮短叛逆期或消除叛逆期,但并不是說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沒有分歧,沒有矛盾,因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沒有沖突就沒有認同,一次次的沖突、碰撞才能慢慢找到彼此的認同點,但是,沖突不等于爭吵,碰撞也不是身體的真正碰撞,爭吵會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一直沉默也會讓彼此越來越陌生。我們要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求同存異。
以什么為切入點讓對方快樂接受彼此的觀點和建議,溝通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很多人際交往的問題都是溝通方式出了問題,這也是在考驗我們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約束力的把握程度。
女兒與我的分歧長期存在,以前有分歧的時候,沒有溝通,一律是高壓下的服從,沒有任何溝通環節和溝通意識,孩子變得越來越逆反,分歧多了得不到及時地解決就變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母子關系一度也很緊張。在殘酷的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這種方式的失敗,于是從改變交流溝通的方式開始,在尊重的基礎上溝通,試著理解,試著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但即使這樣分歧也會不斷出現,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世上沒有思想完全一致的兩個人,分歧的發生就不可避免。
我以前經常鼓勵女兒繼續完成學歷的提升,女兒總是敷衍了事。幾年后的一天,女兒突然對我說:“媽媽,我去繼續讀書好嗎?”我的第一反應是太好了,可是接著我又出現了反悔。
媽媽:“如果是幾年前,我肯定支持你,你現在的年齡段最應該做的是,找對象、結婚,而不是上學。”
女兒:“媽媽,那是你想要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媽媽:“你現在的工作雖然不是很好,但是沒有壓力,空閑時間又多,將來上學回來找的工作不一定就比這個好。”
女兒:“可現在的工作也不會提升我呀,我不喜歡這份工作,晚上做夢都是關于工作上的噩夢。”
到最后,誰也沒有說服誰,就這樣不歡而散了。但我知道女兒的脾氣,她決定的事不會因為我的反對而輕易改變的,最大的可能是,我反對得越激烈,她堅持得就越堅決。
我也不想因為此事和她再鬧不愉快,就迂回地對她說:“如果你想繼續上學,就先準備考試吧,考不上就別再想這件事了,安心工作。”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女兒這一次學習的勁頭,是我以前都沒有見過的狀態,抓緊點滴時間學習,真是從上學以來這次是最用功、最用心的一次。所以有目標的人生,就有努力的動力,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考試順利通過了。
拿到錄取通知后,女兒對我說:“我要好好考慮一下到底要不要去上學。”我問她:“為什么反而猶豫了?”女兒回答我:“不是猶豫,是再次慎重地考慮,畢竟現在不是小孩子了。”
幾天后,女兒對我說:“媽媽,我考慮了幾天,我還是堅持先前的決定,我怕放棄了我會后悔。”我問她:“你不怕去上學,也會后悔一輩子?”女兒說:“那不一樣,這是經過了努力和慎重的考慮,后悔幾率要小一些嘛。”
我也經過幾天反復的考慮,最后決定放棄自己的觀點,尊重孩子的決定,不然太對不起孩子的努力和夢想了,我也知道年齡不是關鍵問題,值得慶幸的是她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她可以找準方向,繼續充電。所以我決定放手,并愿意助她一臂之力,我做通了她爸爸的思想工作,我們要做她背后堅定的支持者,這是家長此時引力和約束力的最好表現形式。
在分歧產生后,通過有效溝通,我們達成共識,并為之努力。雖然現在暫時看不清前方的岔路和目標,但重要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背上行囊開始出發就會看到希望,不是嗎?不論做什么,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左顧右盼只會錯失良機,女兒讓我更加明白,年齡不是束手束腳的的繩索,而應該是一個更好的起點,溝通分歧、解決分歧會讓彼此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對于分歧的處理,是容忍還是溝通,效果大不相同,容忍是忍耐,溝通是彼此的理解,忍耐和理解的區別在于:忍得了一時,忍不了一世,忍耐容易在下一刻,以更大的沖擊力爆發,矛盾依然在那里,裂隙卻越來越大,這裂隙阻斷了父母與孩子彼此的交流通道,心意不再相通。而交流會在思想碰撞后,找到更多地交流通道,找到更多的理解元素。
分歧與溝通,即使是有效溝通,也會有不能達成一致的時候,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溝通,盡管分歧沒有達成一致,但是我們會因此更了解彼此,即使不能理解,甚至分歧更大,但如果我們因此關閉了溝通的通道,那就真的變成了彼此的路人。
父母如果不善于溝通,大概率下孩子的溝通能力也不會很好,這種家庭基因有百害而無一利,會影響到孩子今后的工作、交友、家庭等方方面面,試想,一個人即使工作能力再強,如果不善于與領導交流溝通,就會嚴重影響這個人的職業發展,會讓這個人的能力發揮不到最大的水平,如果一個人不善于溝通,會嚴重影響婚姻質量,會影響朋友的友情發展,一個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獲得與情商密切相關,情商主要體現在溝通交流的能力上,為了孩子今后的情商發展,為了好的家庭基因的遺傳,我們應該從即刻起,學著與人溝通的技巧,先從親子關系開始,先從師生關系開始,你會發現你的這種改變將會有一個全新的天地在等著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從此可以展現。
人與人之間產生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溝通是我們感情交流的唯一通道。
溝通就好比是滋潤萬物的雨水,不能因為有些雨水沒有被大樹吸收,就否認雨水的作用。
如果我們把家比喻成一棵大樹,那些數不清的盤根錯節的根須就是家庭的交流通道,它是生命必需的運輸通道,分歧就是根須,把作為運輸通道的樹根剪掉,大樹還會枝葉繁茂嗎?眾多的分歧才是保障家庭繁盛的根本,就像大樹有了眾多的根須,才能向更深處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分,然后長成一棵參天的大樹,高大粗壯的樹干,上方是巨大的傘形樹冠,在陽光下青翠欲滴,像極了一個被大地牽絆的綠色云朵,在湛藍的天空背景板上,留下美麗的剪影。這就是我們期盼的能為我們擋風遮雨的家。溝通是雨水,有溝通才能有延續,有效的溝通讓根須發達,眾多的根須讓大樹穩固,大樹抵御風雨的能力就更強。
這才是分歧與溝通的關系,對大樹來說就是根須與外界的關系,想要生長茂盛,要想收集更多的雨水和營養,就不能剪斷大樹通向外部的根須,更不能限制根須的長度和形狀。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時時反省,自己是不是無意中用愛的名義限制了孩子的成長,當我們家庭這顆大樹不健康的時候,你首先應該想到的就應該是溝通這些根須是否被你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