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夢若在,希望在
當我們站在交叉路口,如果人生沒有方向,就會產生彷徨,人生就會缺少意義,也缺少探索和期待。我見過一些學生整天抱怨生活無聊,甚至連抱怨都提不起精氣神,渾渾噩噩,更別說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是人生方向出現了問題,要有一個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人生目標,才會有選擇人生方向的判斷力和執行力。
父母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指引孩子早早地確立人生的大目標,夢想應該就是人生的燈塔,指引他們前行的方向,并能讓孩子的人生發光發亮,有了別樣的意義,這就是教育的約束力的意義所在。
夢想和幸福一樣,是個人對世界的理解,沒有高下之分。夢想越具體,動力就越強勁。有心有夢,就能體會人生意義,就能充滿精氣神,就能向著夢想奮力前行,不怕寂寞、不畏艱險。
在網上有一件非常勵志的新聞:27歲小伙何世豪從專科生,通過努力專升本、再讀研,最后來到了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讀博。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記住你的熱情和遺憾。”這就是夢想的力量,這力量讓他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經受了別人難以忍受的孤獨,一路辛苦打拼成功逆襲。這個故事可以鼓勵很多孩子可以不是贏在起跑線上,只要堅持自己,夢想終將實現。
雖然這個故事三言兩語就講完,可是沒有敘述出來的艱辛、掙扎、徘徊、絕望一樣也不少,里面的主旋律因為有了夢想的追求,因此有了不一樣的結局,因為有了夢想,中間的曲折都會變成錘煉。
與此相反,很多老師和家長信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并把這錯誤的理念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灌輸給孩子,以此激勵孩子刻苦讀書。但這是一碗毒雞湯,喝了這碗毒雞湯,考不上本科,考不上好大學的孩子,就沮喪地給自己的夢想判了死刑,一蹶不振,從此沒有了繼續拼搏的動力。
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能意識到老師和家長的這個錯誤的觀念把自己害得有多么徹底;他們也許一輩子都無法見證自己潛能的大開發;他們也因此一輩子都不知道和那些佼佼者相比,他們到底差在哪里。而生活中,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不要人為劃定什么所謂的起跑線,任何時候努力都不晚,大多數人的智商水平差別不大,差別就在于是否有一顆不服輸的心,是否有一個不怕打擊的夢想。
滴水石穿靠得不是力量,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間斷的堅持。
只要有夢想和追求夢想的勇氣和決心,什么時候努力都不晚。最可怕的不是學歷不高,而是自己給自己設限,自己把自己的夢想之光親手捻滅,從而失去努力的斗志。而那些學歷高的孩子取得驕人的成績,何嘗不是這種鼓勵在心里暗示他們,致使他們奮發努力的結果。
我們的老師和家長不要再把“起跑線”、“第一學歷”這錯誤的理念繼續灌輸給孩子們,正是這些錯誤的理念,扼殺了很多孩子的夢想和奮斗的勇氣。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有一些媒體開始引導大眾,國家根本沒有什么“第一學歷”的規定,是招聘和用人單位人為制造的說法。作為老師和家長不能左右用人單位的硬性規定,但也不能簡單粗暴地扼殺孩子的夢想。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有夢想,就要去努力,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次不行,下次、下下次,一定會實現。決不能讓“第一學歷重要論”輕易地扼殺了孩子們的夢想,一定要鼓勵孩子們不論起點高低,只要心中一直有夢,追夢就是希望所在。
稻盛和夫說過:“真正的貧窮,不是沒房沒車,不是窮困潦倒、身無分文、缺乏物質。它是臉上的膚淺無知,是眼中的空洞無物,是心靈的一片空白,是思維的高度貧窮,是精神的極度匱乏,是茫然隨波逐流的心,真正的貧窮是看不到的,是無所愛,無所寄,無所望,無所期”。
我一開始就進入了自己不喜歡的行業,雖然如此但仍然有著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夢想,希望自己事業有成,帶著這個夢想,一路走來,體會最深的是這個夢想實現起來困難重重,心理不強大的我也曾一度長時間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不是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實現夢想的路上,來自周圍的鼓勵和支持,特別是認可太重要了,這些鼓勵和認可就是人生路上的加油站,缺少了這些加油站,就缺少了前行的動力。
有時我們會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無力、無助、渺小和絕望,這時候如果周圍有伸出的援手和指引的方向,將會給我們很大的勇氣和決心,我們就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人生路上這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所在,我們都希望有這么一個支持者的存在,都希望有人能助我們再邁上一個臺階,人生就會有更多的可能,可能從此打開你潛能的通道。而大多數情況下這個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出現在你的生活和事業中,反而是阻力重重,相信大家在人生的路上,都有過這樣痛徹心扉的感悟和期盼,有了這樣的感悟,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有意識地去做孩子人生路上的那個支持者,成為孩子的加油站。
如果沒有鼓勵,可能就此夢想破滅,一事無成。一個助力還是一個阻力,會對一個人的發展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影響。所以,我們更要有同理心,以己之心去度人,去充分認識和理解孩子世界里的壓力,更要大視角的理解并支持孩子,為他們的夢想助一臂之力,為孩子點燃希望之火,不要讓孩子因為困難和阻礙放棄了他們的夢想,失去前進的動力,要指引孩子前進的方向,不讓孩子迷失在狂風暴雨之中,不讓孩子迷失在糖衣炮彈之下,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要做好孩子的第一領路人。
從世俗角度來看,我是一個沒有實現夢想的人,沒有什么榮譽加身,也沒有什么碩果展示,但是換一種角度來看,我對教育事業,從原來被動的熱愛到現在主動的熱愛,也是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能深刻體會到職業幸福感,也是一種莫大的滿足,是不滅的夢想一直在帶動我的前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認識到了夢想的力量,“讓平常者變得不平常,讓優秀者變得更優秀”,每當我看到鎏金的學校校訓高懸在教學樓的入口處,就會增加一些自信,盡管沒有幾個人知道這是出自我手,那又有何妨?這是我們學校在2010年征集學校發展思路時我寫下的句子,后來被確定為校訓,我知道這些文字是我關心學校的發展認真思考寫出來的,因為懷揣著教育的夢想,才能凝練出這樣的思想,這樣一個弱小的我在無意中卻確立了學校的校訓,這是不是一種成功呢?但是我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還是缺少助力,低情商讓我在事業上達不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低情商限制了我的發展,所以,同行們,不要總是抱怨和等待,因為這解決不了問題,提高我們的情商,也就是提高我們的修養,主動求發展,放下所謂的面子,孜孜以求,讓我們前進的路上充滿助力,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夢想,這是我的切身感受。媽媽們,請提高我們的情商,用更好的交流方式,用更高的眼界,讓我們成為孩子更好的助力,助力我們自己的夢想,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夢想。
夢若在,希望在。希望在,就不會有游戲人生的頹廢,就能活出一個不屈向上的人來,愛若在,夢就在,愛的引力和約束力就會恰如其分地發揮著作用。
希望我們的孩子在追夢的路上因為我們的愛腳步不止,因為我們的愛能看到更多的風景,遇到更多有趣的人,在追夢的路上,前方是無限風光的引力,身后是我們愛的約束力,這樣他們就不會在險峰處迷失方向,才能欣賞到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絕妙,然后才能瀟灑地離開,去欣賞更好的風景,去做一個更獨立的自我。
我們不要做孩子追夢路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沒有人可以無視他人的夢想,我們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尊重孩子的夢想,助力孩子的夢想。這個助力可能只需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友好的問詢,可是你的這個小小的舉動卻有著驚人的力量,一個超越了你想象的力量,現在就發揮你教育者的引領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