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衣站在飛花中沉思,“你比你師傅當年,強上不少?!?/p>
是嗎?
不是的,天下想。
師傅當年在瀾滄江救下了數以萬計的災民,而她充其量只救下一個應何從和一個裴東來,如果沒有應何從,她在邵陽一樣誰都救不了。甚至如果沒有墨惘,她也救不下裴東來。
武定、鮮參、大藥谷、崔倍、薛勇……她誰也沒能救下。
“不,我遠不如我師傅。”
“我師父說,給我五年我能成劍仙。”她拍開自己的劍匣,于是此刻終于十二柄劍全出,“其實用不了五年,不過是一個劍仙而已,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擇日,不如撞日。
江湖第一次,還有人說可以選哪天成為劍仙。
當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我剛剛向你問了一劍「月夕花晨」,也用風雅和水月答了一劍「清絕影歌」?!碧煜麻]上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現在,該你來答我的劍了。”
“風起?!袄詈聸]有廢話,她提起鐵馬冰河,那劍的劍尖青芒繚繞,山風呼嘯,帶著山峰之間的寒意襲來,聲勢浩蕩。
據說,高山有四季。
人掠至山頂之時,會見寒風蕭瑟,比在雪夜中狂奔還要寒冷的多。
李寒衣持劍漂浮在空中,猶若仙人,一睜眼,身邊的狂風在瞬間呼嘯起來,她手持名劍,閉目沉思,凜冽的長風隔著十六層閣樓,都吹得閣樓底下的人幾乎站立不住。
“起!”李寒衣揮劍指天,仿佛是雪嶺中的狂風順勢朝天而起,要叫山巔之上的積雪都紛紛墜落。李寒衣再提著手中之劍,那幾乎積壓著滿山狂風的一劍,用力地一轉。
這一劍,很霸道,沒有詩意,有的只是可怕可怖的殺意。
雪月劍仙李寒衣修習的劍法,名叫「止水」。
而這,是李寒衣練的止水劍法的最后一重,天道。
這一重大成之時,據說可以用一劍之勢將這雪嶺之間的狂風逆轉過來。原本當她習得這一劍的時候,就打算下山去慕涼城,找五大劍仙位列第一的洛青陽比試。
如今這一重她還沒有大成,但是卻也是她最強的一劍了。
“李寒衣你瘋了!!”司空長風握起長槍,這一劍他擋的下來,可是從這劍下,他未必能全須全尾的救下一個人。
李寒衣的劍分三重境界,第一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二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第三重: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山,和,水啊…
天下在狂風中御劍而起,開始思考著。
這是一個并不陌生的佛教中語。
清風閣第一層藏書,禪宗史書《五燈會元》卷十七,《惟信》中有禪宗青原行思大師所標注解。
看山是山,是俗人境界。
我們相信「眼見為實」,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斷力。山不是山,是什么?
看山不是山,是修行者的境界。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萬象,皆是虛妄。覺悟的人明白,我們看到的山水,是剎那生滅的連續相而已。所以「看山不是山」,而是幻象,是觀山者的「心」。
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這是悟者的境界。
下無大地上無天,水無波浪火無煙,耳聽塵事心不搖,眼觀形色內無有。雖然曉得一切相是空的、假的,但是真空不離妙有,真相不離假相,相不離性,性不離相。
眼見色不被色塵所轉,耳聞聲不被聲塵所轉,享受著內在的甚深禪定。所以「青山依然舊青山」。
天下嘆了口氣,想,自己總歸是個俗人啊。
明白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道理,但她就是學不會啊。
五歲鬧洪災讓她沒了家的瀾滄江是水,無雙城里那穿城而過的大運河也是水。
把武定滿城尸骨燒得酥脆的大火是火,新年夜里嬈疆苗寨堆起的篝火也是火。
盧玉翟帶她去爬棲霞山看的楓樹是樹,磨溪鎮鮮參向往的那百年水杉也是樹。
當年楊知縣墓地所在的山谷飄的是霧,小毒癡擦干眼淚那天早上飄的也是霧。
入逍遙殺廉貞時中寒毒飄的小雪是雪,在洛陽梅苑和裴東來看的瑞雪也是雪。
因為熱血難涼,看見了就難以麻木。
因為暖是真、冷是真、開心是真、悲苦亦是真。
寒暑易節,春種秋收,大地永遠在按照自己的節奏運行。
但在苦難中,在希望中,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潮,在無休止的黨派爭論中,許多相遇仍然正在上演、許多樸素而深邃的信念逐漸生根發芽,直至結出碩果。有多少死亡,就有多少新生,那些難涼的熱血、執著的道義,如同新生命的蓬勃律動。
于是總有一些作為和聲音,會穿過戰火紛飛的年代,穿過喧囂與沉寂,直擊人心深處。
她抬起了手。
有一道劃破了天際的紅色。
拂曉已過,黎明已致。
那是……一聲無比嘹亮的鳳鳴。
登天閣下無雙的劍匣嗡鳴不止,一把火紅色的長劍從中暴起飛出,直奔天下手中。
——————劍榜排行第二的大明朱雀,此刻于雪月城出鞘了。
大明朱雀,劍榜排行第二,藏在無雙劍匣之中,乃是第十三柄劍。
此劍被稱之為魔劍,因為它會噬主,據說會控制持有它的主人,所以這樣的神兵稱之為兇兵不為過。
人們都說,大明朱雀是一把魔劍。
人們不懂,名劍有靈,劍客道心。
于是江湖相傳此劍蠱惑人心。
但這樣的魔劍,真的能影響一個已經明心見性的人嗎?
天下。
天、下。
她的劍、她的故事,都始于無雙城。
她所暗合的,是百年以來無數前輩為無雙城前赴后繼立命之心。這份思念,不會因為離無雙城的遠近而改變,亦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無論怎樣滄海桑田,總會有人來背負起這座城。
一如無雙劍匣,無論有沒有人打開,它都一直在那里。
她希望著,希望這座城的命數,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那是僅此而已的愿望。
后來她走過了很多的路,看過天地蒼生,走過山川大河,識得青天高,黃地厚,也見過月寒日暖煎人壽。
于是她又取了這一縷紅塵,想為這凡塵人世———出劍。
天下的心很小、也很簡單,小到只能裝的下一座城的命運。
天下的心很大、也很通透,大到裝下了三年在外的風雨飄搖與悲歡離合。
然而去過的地方越多,越知道自己想回到什么地方去;見過的人越多,越知道自己想呆在什么人身邊。留下來的和想要抵達的,她已然明了。
小天,你的劍是什么?你以什么為劍?
師傅,當年沒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有答案了。
貪嗔愛慢,人我是非,五欲六塵。
——————師傅,這就是我的劍。
“我有一劍,名,天地紅塵?!?/p>
我們所有的執念、癡惘、恐慌,皆來自于「生」;但也正是因為「生」,我們才燦爛、熱烈、壯麗。
這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和晦暗,有冤屈,有傷害,有失意,有劈頭而來的風雨雷電,有不知何時就會沉入的深淵。
但只要你活著,并且愈加努力地向上生長,也許就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來自生命的力量。
那種力量無比浩闊,從你的心魄里噴涌而出。
于是天地一劍,紅塵囂囂。
走過泥濘,趟過血水,一路顛簸,一路崎嶇。
———那攀上極天之高的九霄,摶扶搖而上的姑娘,直入大逍遙了。
整座登天閣轟然倒塌,李寒衣那滿山的狂風被再度逆轉了回來,一層層疊著天下的紅塵氣,沖著李寒衣迎頭砸了下來。
人們都說劍仙一劍難尋覓,那劍客成為劍仙的那一個瞬間呢?
明明是初春,可是天地間的氣溫卻因為這把劍而升高了,劍氣卷攜著滾滾的熱浪,沉甸甸地壓在人身上,哪怕是司空長風和雪月城的長老幫忙擋著,周圍一些沒什么武功地人群還是幾乎能感受到喉嚨間的惺甜。
李寒衣攤在一片廢墟里,她橫著,吐出一口血。右手手臂上一道猙獰的劍傷還在流著血。
天下站著,周圍浮著那十二柄劍,手中拿著大明朱雀。
——————那柄大明朱雀,此刻就橫在李寒衣的脖子邊上。
“四城之一的城主雪月劍仙,死在了無雙城弟子的手里,”天下砸吧砸吧嘴,“應該會是說書人很好的故事素材?!?/p>
“不可!”從這少年小輩給自己帶來的震撼中剛剛回過神的司空長風大喝一聲,可就在他的烏金槍露出八分槍勁之時,從剛剛就一直在一邊觀戰的無雙城二人的長劍也是三尺寒芒畢露。
眼瞧著局勢就要不對勁了,天下突然輕飄飄地傳來一句,“我開玩笑的?!?/p>
她把眼神從李寒衣的脖子上挪到李寒衣的眼睛上,笑了一下,“我說了,不取你性命?!?/p>
笑可以有很多種。
“我開玩笑的?!闭Z調輕浮、不屑一顧,可以理解為是在嘲諷著對方。
“我開玩笑的?!闭Z調上揚,滿面笑容,可以理解為是在和對方打趣。
天下笑得平平淡淡地,聽不出她是真的動了殺心還是只是想嚇唬李寒衣說句玩笑話。
“…小天?!?/p>
她的身后,有人突然喊她。
—————————————
放不下的作話:
「一道猙獰的劍傷還在流著血」這句話104章也出現過,是原著中描述師傅的傷勢的。
天下:這傷怎么來的,我怎么給你還回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橫啊,你怎么不橫了?
我說過兩三個月開大明朱雀就過兩三個月
非常說話算話
你就說是不是三個月之后吧
另外看了少年歌行第三季的無雙城的片段
中影年年你懂個屁的無雙城
你真的,不會改就別改
你懂個屁!
貪嗔愛慢,人我是非,五欲六塵。
這是她的劍。
宋燕回:我徒弟五年。
李寒衣:我徒弟三年。
天下:呵。
本章閱讀理解:請從人物心理和故事情節闡述天下這一聲「呵」的含義。
無雙:沒事兒,你輸的我幫你贏回來!
天下:多大點事兒,我今天就贏回來!
本章總結:師傅你什么都不用說了,我今天就成劍仙!有本事你就讓他雷無桀明天也變一個劍仙來看看!(擼袖子)真是不知道他們雪月城的師徒倆,有什么臉說得出比我們更早成劍仙的話!
正經一點。
紅塵……那是她的劍心,也是她的名號啊。
紅塵劍仙。
但在苦難中,在希望中,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潮,在無休止的黨派爭論中,許多相遇正在上演、許多樸素而深邃的信念逐漸生根發芽,直至結出碩果,有多少死亡,就有多少新生,那些難涼的熱血、執著的道義,如同新生命的蓬勃律動。
于是總有一些作為和聲音,會穿過戰火紛飛的年代,穿過喧囂與沉寂,直擊人心深處。
————改編自芒果臺紀錄片《中國》
我們所有的執念、癡惘、恐慌,皆來自于「生」;但也正是因為「生」,我們才燦爛、熱烈、壯麗。
這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和晦暗,有冤屈,有傷害,有失意,有劈頭而來的風雨雷電,有不知何時就會沉入的深淵。
但只要你活著,并且愈加努力地向上生長著,也許就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來自生命的力量。
那種力量無比浩闊,從你的心魄里噴涌而出。
—————銀臨《一命矣》題記
《一命矣》真的太適配這篇文了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李賀《苦晝短》
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詩經·小雅·天?!?/p>
對于山水的解讀,分別取自————
鳳凰新聞《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
知乎《你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問題下「如是我聞」和「曬太陽的咸魚」的回答。
「擇日,不如撞日」
這句話是個重點,大家記下來,以后還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