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唐貞觀年間,當朝宰相魏征是個十分孝順的人,他的母親年邁體弱,得了晚年氣喘病,終日咳嗽不止,特別是到了夜間,咳得更加厲害,有時連氣都喘不過來,一夜難于合眼。四處求醫,但無甚效果,見母親咳得這般痛苦,心里象針刺似地難受,連忙在朝中請了一位名太醫,給母親看病。太醫給老夫人號了脈,知道她患的是老年氣喘病,便揮筆開了一帖藥方,叮囑要按時服用。
魏征吩咐手下人煎好藥,親自端到床前,請母親服用。哪知老夫人剛喝了一口,就連吐不止。為啥?藥味太苦,難于入口。盡管魏征在一旁勸說,老夫人卻又是搖頭,又是擺手,怎么也不肯再喝了。
魏征見母親執意不肯喝,便自己端起藥碗嘗了一口,哎呀呀,確實苦!這苦味真叫人難以忍受。這一來,魏征也不忍心再勸母親喝了。可是,不服藥,病怎么會好呢?
第二天,他母親告訴魏征,她想吃梨。魏征立即派人買回,切片送給母親??赡赣H年老牙落,不便咀嚼,只吃一小片又不吃了。魏征就把梨煎梨汁給母親喝,這下行了母親連說好喝。
魏征想到如果能把梨和藥摻和在一起,老母就一定愿喝了。對!好辦法,魏征親自動手,去掉梨子皮,搗碎,取出梨汁,再加上紅糖,跟藥物拌在一起煎熬,成了漿狀,這就是我國最早的梨膏糖漿。
魏征把糖漿端給母親,說:“娘,這是孩兒用您最愛吃的梨子熬成的糖漿,又好吃,又能去病,請娘嘗嘗?!崩戏蛉私舆^碗喝了一口,真是甘甜如蜜。老夫人高興得眉開眼笑。樂呵呵地喝了起來。過不多久,咳嗽果然好了,病也好了。
后來,這種梨膏糖漿的制作方法傳入民間,醫生制成以后,老人、小孩都愿服用,收到好的效果。人們就稱它梨膏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