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溫州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溫州在北宋立國六十余年間科舉上毫無名氣,但進入南宋,溫州進士數竟然突飛猛進,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溫州有一千一百多名進士。南宋永嘉學派超越了地域性,與朱學、陸學成鼎峙之勢。究其原因如下:
一,南宋經濟重心加速南移,主要對外交通路線由陸路改為海路,杭州成為南宋首都,溫州區位也從唐代的邊緣州郡躍升為靠近首都的次輔郡,在經濟貿易上成為不容忽視的海港城市。也就是市場繁榮,人民富足,有余糧才會讀書。
二,南宋時因海運的發展和溫州海溢事件,造就了獨特的移民現象。而福建的大批移民遷入對溫州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不僅超過唐末五代的移民遷入,甚至還超過北宋靖康之亂以后北方人口的遷入,遷民的溶入,溫州將自己的既有研究向前推進,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也就是說溫州科舉之所以在南宋興起,是有科考起步較早的北方和福建移民帶來了示范效應。
三,南宋溫州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科舉興旺,當時溫州人口多達有90余萬人口,土地開墾已到極限,因此讀書求仕為官是一大出路,雖然南宋溫州有記載的進士多達1100多人,名列全國州府第二(僅次于福州),但溫州的解額稀少,據王宇先生《永嘉學派與溫州區域文化》書中記載,北宋初年,溫州的解額只有2人,徽宗崇寧五年,增加到13人,南宋高宗年間增加到18人,寧宗開禧年間還減少一人(17),一直到南宋末期度宗時,增加到50人,但為時已晚。故多有遠遷他鄉冒籍科考,故今文獻中溫州進士多有雙籍記載。
張玨娘家是醫藥世家,其父是儒醫,張玨姐弟很小就開蒙,后隨父學醫,張玨善婦人方,其弟后也成儒醫。夫家是傳統耕讀之家,其子也是儒醫。家家戶戶都有讀書郎,像這種情況在南宋的溫州比比皆是,可見溫州當時的繁華和學風醫風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