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老師讓印樂清跟著的是剛上博二的博士師姐康云英,目前任課題組班長。
“云英師姐走起路來風風火火,小腿扒拉的可快了,我都跟不上她,時常要跑兩步。而且辦事也特別利索,看起來是女強人類的。”這是印樂清對這位師姐的初評價。
確定好導師后的印樂清突然覺得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了,但心里又空落落的,好像這件事情解決的太過容易,她之前所害怕擔心的事情似乎都是多余的。
印樂清她們宿舍,都已經大四了也沒什么課,更沒什么要參加的活動,準備考研和出國的倒是挺忙,但是印樂清和游桑朵她們兩人無事可做,大部分時間都在宿舍待著。
認識云英師姐的第二天下午三點,印樂清本來穿著睡衣抱著娃娃,還在宿舍的小床上美美躺著刷著綜藝,突然收到了師姐發來的消息:
“師妹,下午我在實驗樓一棟107做實驗,你可以過來學。”
“好的師姐,我馬上過去。”
收到消息,印樂清騰一下坐起來,特別激動地從床上爬下來對游桑朵說:
“桑朵,我師姐讓我去跟她學實驗誒”
“去哪里呀”
“實驗樓一棟”
“對,組里是有一個實驗室在實驗樓。是哪個師姐啊”
“云英師姐,你認識嗎?”
“不知道誒,帶我的是何智淵師兄。”
“哦哦,山老師讓這個師姐帶我,說是女生之間更方便。那我先走了哦。”
印樂清換好衣服,背上書包便出發了,心里只想著快些到實驗室,不要讓師姐等太久才好。很明顯印樂清覺得跟云英師姐交流起來沒什么壓力。
107實驗室分內外兩間屋子,里間處理大部分的實驗工作,外間進行簡單的實驗準備工作,還有工作桌椅。到實驗室后,一個師兄也在,是山老師研二的學生顧匯,他在外間處理樣品。打過招呼后,云英師姐先給印樂清介紹了一下107的儀器設備,講解了一下實驗流程。
印樂清覺得云英師姐很厲害,講解的不僅清楚明白,而且條條是道,真的像一個小老師一樣。但步驟似乎有些太多了,印樂清聽得云里霧里,懵懵的。
“好了,現在基本就沒事了,我們去外面坐吧,這里噪音太大了。”講完后云英師姐帶印樂清去外屋。
外面屋子有好幾個年代已久的座椅,三個圓形旋轉皮凳,每一個的海綿都從破裂的皮鉆出來;辦公椅的靠背也不太牢靠;桌子也晃晃悠悠,坑坑洼洼的;這一切倒是和比他們更有資歷的實驗設備相得益彰。
二人隨便坐下聊天,顧匯邊忙手邊的事也和她們聊起來:
他發問:“誒,師妹,你怎么報的山老師呀,是不是聽說山老板特別有錢?”
此時的印樂清還不知道錢這個東西在研究中有什么用,也不知道為什么要把山老師叫做老板。
她只隨心回答到“就是感覺這個方向挺好的,而且山老師也挺好,看起來很好說話。”
“對,山老師是很好脾氣的。”顧匯笑笑說道。
“沒事,師妹,挺好的,不錯。”他補充說到。
“師妹,你先簡單跟著我看看咱們這些實驗過程,我們組還有兩個實驗室,儀器都很簡單的,后面上手就快了。”康云英岔開了這個話題。
“師姐,我覺得還挺難的,以前北老師倒是帶我們簡單參觀過,感覺學起來沒看起來那么容易啊。”
“熟了就好了,這好學。”
“那你上過胡老師的課沒有?就他講的那個專業課。”顧匯問道。
“上過啊,我根本聽不懂,他上課我都坐第一排,講著講著就聽不懂了,還越來越困。”
“哈哈哈哈”這句話引得二人大笑。
“組里的人沒修過這課的都被要求去聽他的課,老師們覺得這是咱們專業的基礎課。但就是沒幾個聽懂的。”顧匯忙解釋道。
“對,課上還有三個助教呢,好像是他帶的學生吧,還給我們講過習題課。”
“三個?哦,那就是你那三個師兄師姐,他研一的三個學生。”顧匯說道。
“我也給他當過助教呢,就是去聽他的課,然后收收作業什么的。”康云英說道。
“那我都上過了,以后應該不用再去上他的課了吧。”印樂清疑惑問道。
“不用,咱組有的人聽了幾節課就不聽了,確實聽不懂。”顧匯說道。
印樂清此時感到一陣輕松,畢竟大三時候這門課,她考試的時候,腿都涼了半截,考完試感覺都不會走路了。心想著自己肯定不能及格了。不過最后出成績的時候倒是考了83分,雖然是她所有考試的最低分,但她已經很滿意了。
實驗需要進行挺久,中間康云英和印樂清還一起去吃了個飯,之后又回了實驗室,等到晚上10點實驗才算完,需要人操作的部分倒是不多,但是溫度穩定和大量的樣品處理耗費大量時間,很需要較大耐心。
從下午3點到晚上10點,印樂清似乎已經很久沒在宿舍以外的地方待這么久了,這也是她第一次體會到了做實驗的無奈感。
之后印樂清又跟著云英師姐做過幾次實驗,周末也加班加點的,似乎沒有假期。印樂清又覺得自己還沒學會,同時又想給師姐留個好印象,每次都是隨叫隨到。
星期天下午四點,印樂清正在宿舍里和游桑朵商量著晚上去學校門口的小蘑人云南米線快餐店吃米線。突然就收到了云英師姐的消息,印樂清似乎已經有了微信消息ptsd,看到手機屏幕閃亮震出的提醒,呼吸一滯,心想又要跑去實驗室了,那一刻她都做好了放桑朵鴿子的準備。
“師妹,中秋節到了,咱們組組織聚餐,21號晚上,你也一起來吧。”
看到這,印樂清松了一口氣,但又緊張起來,這個小社恐一時間想要想個什么借口拒絕,畢竟她對組里好多人還不是很熟。但一看云英師姐分享來的餐廳地址,離學校只兩個街道而且她還沒去吃過,小猶豫一番后便回道:
“好的師姐”
聚餐那天,組里一群人從辦公室實驗室出發,在路上捎上了印樂清一起走去餐廳。路上印樂清又看到一個從未見過的師姐。
“我也是山老師名下的學生,只不過我是掛名的,實際是另外一個老師在帶我。”掛名就是A老師招生名額有限,但又想要名額外的學生,于是就將這個學生記名到別的老師名下,還是由自己來帶。
“哦哦,怪不得沒見過師姐你呢”
“哈哈,我這不是來蹭飯了。”
“咱們組大聚餐還會邀請組外的別的學校的老師一起,就是我們經常去測試的地方的老師們。”云英師姐這樣介紹到。
2018年的中秋節前聚餐,是印樂清第一次敬酒。A組人數算起來也是一個中型課題組,聚餐大概有50人。這種場合的聚餐中,往往少不了敬酒環節,社恐的地域,社牛的天堂。
一個大包間里擺了四桌,其中老師們坐最里面一桌,依次往外一桌是研三和博士們,然后是研二學生,最外面則是研一一桌。敬酒順序也是如此,按年級從高到低依次敬酒。不過也沒有強制要求要喝酒什么的,印樂清還是喝的飲料。她和研一的師兄師姐們一起去敬酒,聽著他們的套路還要介紹自己的本科畢業院校,然后再說祝福語。
印樂清聲音糯糯說道“各位老師好,我是印樂清,是在山老師這做畢業設計的,然后碩士也想報山老師。祝各位老師和師兄師姐們中秋節快樂。”
山老師對各位老師們介紹道
“印樂清是研零的,報了我的研究生,現在在組內做畢業設計”
印樂清心里想:“研零的,山老師還真是風趣幽默會起名字。”
這次聚餐過后,印樂清終于把課題組的人認的差不多了。同一個老師的學生們稱為一門,比如山老師的學生就稱山門;同一個老師帶的不同屆學生稱直系。
印樂清的直系研一師兄有兩位,秦一南和范博明;師姐一位,方沁。三人研一基本都是上課,在辦公室沒有工位,所以印樂清只在這次聚餐和開大組會時候見到他們。
直系研二只有一位師兄,顧匯。樂觀開朗,經常做實驗,喜歡喝酒。
直系研三:兩位師姐,孟璇和李萱萱。
碩博連讀師兄兩位:何智淵和于永言,當前博三,資歷較老,是組里最權威的存在。
博二師姐:康云英。目前的課題組班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紐帶。
博一還未入學的師兄:黃建義。高大帥氣又陽光,和印樂清一樣,提前入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