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塵的石板路上,每一縷光線都承載著過往的影像與未來的遐想,曾經的歡笑,青春的夢想以及幾代人的根深蒂固。車子緩緩駛入,一股混合著汽油味氣息的風迎面撲來,靈子穿著女人織的彩色毛衣,書包里裝滿了童話書和零食。閉塞之年,信息不如現在發達,找工作往往需要依靠人脈與關系,他們想到的第一個人是小叔子。
下了車,兩人依照記憶中的路線,來到了小叔子居住的街區。然而,面前的景象已大不相同。一棟棟新建的高層住宅取代了舊民房,四處打聽,在一位熱心腸的鄰居那兒得到了小叔子的新住處。門扉應聲而開,出現了一位男子,正是多年未見的小叔子。他看到他們非常驚喜,連忙擺手招呼這一家子進屋。一陣寒暄,當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找工作時,小叔子的妻子大梅,不動聲色地走進廚房,一抹不為人知的慪氣從眼睛里流出。
“嫂子,城里這工作不好找,特別是沒文化還沒技術的人……”小叔子的話透著幾分無奈,更多的是對現實的考量。“不過我會盡力打聽的!”
這時,大梅端著兩杯茶水,慢悠悠地走近。“是啊,現在這世道不比以前,啥都得靠實力,一家人能幫的肯定幫!”話雖如此,語氣中的勉強與保留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覺到了幾分疏離。
整個過程,大梅表面上保持客氣,但肢體語言顯露出她內心極度的不愿意。她擔心這樣的幫助可能會給自家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抑或影響家庭的平衡,這次見面以一種客套而尷尬的方式結束。
“二弟,理解!我們再想想辦法吧!”一家三口起身告辭,走出小叔子家門的那一刻,心中百感交集。這年頭,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重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緊密但也有著不可逾越的界限。
西塵,這座城市曾是他們成長的搖籃,如今卻因生活的波折再次成為他們尋求新開始的起點,摻雜著一絲不安與緊迫。一家三口的住所,成了當務之急。女人手持一張泛黃的地圖,上面用圓珠筆圈圈點點標記著幾個也許出租的區域。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網絡租房平臺,一切都要靠雙腳去丈量,他們決定先從離市中心稍遠,但據說租金更為親民的居民區入手。
陌生的街,老槐樹下,幾位老人搖著蒲扇拉家常,這份悠閑讓慌張奔波的一家人一見如故。每經過一處貼有“租房”字樣的小廣告,華光便駐步仔細研讀,記下聯系方式。有的太過狹小,有的位置偏僻,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望。傍晚時分,幾乎快要放棄了,遇見一位年邁的房東。在他的指引下,一行人兜兜轉轉,剛踏進院子,一片絢爛的花海迷了眼,紅得熱烈,粉得柔美,白得如雪,還有星星點點的婆婆納散布在各個角落,穿過花叢一顆參天的核桃樹傲然挺立,它像是守護神,秋風起時,掛滿沉甸甸的果實。屋檐下,擺放著藤編的桌椅閑時家人圍坐,喝茶聊天,孩子們則在樹蔭下嬉戲追逐……二樓空間不大但光線充足,改靈嘰嘰喳喳地跑來跑去,夫妻倆相視一笑,心中的大石頭到底落地。
這個夏天,是一個新的開始,西塵的每一處地方涌動著對未來的不安與渴望,這對平凡的夫妻在時代洪流中竭力尋覓屬于他們的位置。
兩人盤算著決定開一家面條鋪,一個既貼近生活又不需要太多初始投資的小本生意。主意雖定,可是實施起來并非易事。他們拿出大部分積蓄勉強湊夠啟動資金,連著幾天走訪了許多門面,選在了一個挨著家屬院租金相對合理的地段,原本是一家不大不小的雜貨鋪。與房東約好簽合同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蠢蠢欲動的華光,反觀改生雙眉緊蹙,女人欲要開口,男人一把拽住她的衣袖,神色些許慌張,他猶豫幾秒,小聲嘀咕:“華光!我,我把錢借給二弟了……”
華光愣了,難以置信地望向改生,盡力克制自己的情緒。壓低聲音詢問他:“你咋回事?這都商量好了!這是咱們開店的錢啊!”
“知道,二弟他遇點急事,我實在是抹不開面子!”
女人心中不是滋味,她理解改生對家人的深情厚誼。她明白這不僅意味著他們的面條鋪被迫推遲更可能讓他們錯失這個難得的機會。她試圖再次質問他,但話到嘴邊卻成了無聲的抽泣,嘴角掛著一抹倔強而苦澀的笑。
改生立在那兒一動不動,女人的指尖觸碰到他寬厚的肩膀,好像這簡單的一拍承載著千言萬語與未盡的情緒。
天空格外藍,日子悠長而緩慢,每一寸光陰都鐫刻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校長得知改靈的戶口不是本地的,立馬搖搖頭,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不好意思,咱校只接收本地戶口的孩子!”這句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希望之火。
娘倆沒放棄,可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樣,因為戶口問題而拒絕了,有的則直接告訴她們,學位緊張,只能優先滿足本地戶口的娃兒們。改生四處求人欲尋個突破口,臨了一無所獲。
九月的太陽火辣辣地,華光雙膝跪地,周圍的人群默不作聲,唯有她聲嘶力竭的呼喚,“校長,我求求你了,你就收下她吧……”有些家長忍不住上前勸說,她依舊跪著,央求著。校長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長舒一口氣點點頭,女人激動地握住她的手久久不放,嘴里不停地道謝。
開學的第一天,靈子身穿一件粉色連衣裙,是華光精心挑選的新衣裳,裙擺隨著歡快的步伐肆意搖曳。教室里,老師用溫柔的聲音歡迎每一位新同學,改靈瞄準了一個空位置,快速走過去,孩子們相互靦腆地打著招呼。當老師講述校規與學習生活時,靈子聽得分外認真。
自從改生遠赴南方打工,家中的擔子便結實地落在華光的肩上。清早,女人躡手躡腳地起床做飯,生怕吵醒還在夢鄉中的女兒。正值學齡的靈子,一雙布滿好奇與渴望的眼睛是女人最大的動力,華光既要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又要承當起父親的責任。早餐通常是半斤牛奶,一個煎蛋半塊白饃,飯后華光會陪著改靈一起整理書包,叮囑她在校聽老師的話與同學友好相處。看著女兒一步三回頭地邁出家門,女人的內心既不舍也有所期待。
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火車站的每一個角落時,華光已然在那里忙活著。一張客人坐的椅子,一個小巧的木箱子,幾塊抹布幾瓶鞋油,幾把磨得發亮的刷子……這些是她全部的“家當”。她總是笑意瑩瑩,像是可以驅散行人身上的風塵與疲憊。歸心似箭的游子,滿懷希望的旅人,亦或肩負重擔的勞工……他們或坐或站,亦或在她的攤位稍作停留,將雙腳交給她打理,手法嫻熟,每一次的擦拭都傾注了她對生活的熱愛,耐心地詢問每一位顧客的需求,無論是快速提亮還是深度保養,她總能恰到好處地滿足。來往的車輛,人群的鼓噪,她偶爾抬頭望向遠方,默默地計算著每一份收入。臨近中午,她趕回去為女兒準備午餐,盡管自己往往只是簡單對付,總要確保改靈的營養跟上。
夜里,華光會做些手工活,她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火車站的擦鞋攤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亦是對家庭的深情堅守,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后,卻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
時不時地,城管的身影成了華光胸口的疙瘩。城市管理尚不如今日般規范與人性化,小攤小販與城管之間的“貓捉老鼠”游戲常有發生。華光的攤子也難免遭遇被收走工具甚至被驅趕的命運。但很快,對生活的堅持與敬愛又會重新點燃她的希望之火。偶然的一次遇見,一位年輕的城管注意到華光,不同于以往那些冷漠的面孔,她沒有直接采取強硬措施,甚至主動幫她整理攤位,既不影響市容又能繼續營業。隨著時間的推移,城管小雪與華光之間的交流愈來愈深入,從最初的點頭之交到后來的促膝長談。華光分享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小雪則講述了自己對工作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城市管理的愿景,兩顆心在無數次的對話中慢慢靠近,超越身份的差異成為了一對好朋友。
小雪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給予華光更多的幫襯,提前告知她哪一天會有嚴格的例行檢查,或是找尋更合適的經營地點,而華光的實誠與堅韌感染著小雪,令她對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溫度。這段不期而遇的友誼成為了當時一抹溫馨的色彩,提醒著人們風雨中總有人愿意為你撐把傘,與你同行。攤位的斜后方,是一座富麗堂皇的玉器廳,玻璃櫥窗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玉器,溫潤的玉佩到精美的擺件,每一件都散發著柔和而神秘的光澤,吸引著來往的目光,像是另一個世界靜謐而高貴。
周末,女人低著頭專注地擦拭著一雙沾滿塵土的鞋子,靈子坐在一旁的高木凳上,懸空的兩腳來回晃悠,手里捧著一本連環畫,時不時地用手指撥弄著耳髻的發絲,享受著這難得的親子時光。玉器廳里,一束關切的目光落在這對母女身上。
“妮兒,快來嘗嘗!”大嬸笑呵呵地喊著,一碗香噴噴的排骨遞到靈子跟前。靈子看向母親,女人點頭眼睛里全是感激,她知道在這座城市的一隅,她們不孤單。
華光的生活不容易,但她從未有過怨言。校園的鈴聲,課本的翻頁聲,還有與同學們玩耍的笑聲……時光流轉,曾經蹣跚學步的小女孩悄悄長大,是一名5年級的學生了。改靈認為,每一次的進步就是對母親最好的回報。放學了,她會徑直來到女人的擦鞋攤,母親疲憊了,她會上前來一個大大的擁抱。手挽手回家,靈子滔滔不絕地分享在校的趣事,華光則含笑傾聽,臉上寫滿了欣慰。
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靈子與同學們兩兩一對排著長龍般的隊伍,步行前往電影院。她與自己的好朋友珊瑚手拉著手走至中間,時而頭挨頭輕聲討論劇情,時而因某個笑話前俯后仰,無憂無慮的快樂,像是能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隊伍慢慢前進,途經車站,靈子不經意地瞥見了正貓著腰擦皮鞋的女人,一張熟悉又滄桑的臉龐,人來人往中藏著各色各樣的生活片段。心猛地一揪,她沒想到會在這樣的場合下遇見母親,涌動起復雜的情緒。靈子用胳膊肘杵了杵珊瑚,示意她停下,繼而鼓起勇氣,高高地舉起右手朝不遠處的女人揮了揮,一句無聲的問候像是在說,媽!我在這里,我看到你了!
女人抬頭的瞬間目光與改靈相遇,眸中劃過一絲驚喜,她也揮揮手,嘴角掛著一抹似有似無的微笑,包含了太多的不言而喻。改靈覺得無論未來如何,只要有母親的愛做支撐,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一位女孩,她站在小院中,原本一頭絨密的長發變成了干凈利落的男式短發。白凈的臉龐增添了幾分英氣,盡管瘦弱卻絲毫掩蓋不住她身上散發的那股子韌勁。短發輕揚,在眾多學生中額外矚目。
華光的雙手日復一日的在鞋面上摩挲,擦亮了顧客的鞋子,亦照亮了改靈的成長之路,這份勤勞在某些學生那里卻成了“不光彩”的象征,細碎的低語,本就純真無邪的眼神跳動著輕蔑與嘲笑。
“你們知道嘛!她媽在火車站擦皮鞋誒!”
“真的啊?那她家是不是可窮……”似一把無形的刀在靈子心上劃過印子,表面裝作不在乎,可異常的沉悶。
某次課間,這些隱忍的情緒驟然爆發了,幾位同學再次以她媽媽的工作為話題大肆取笑時,靈子憤怒地竄起身子激烈的爭執,進而演變成了一場肢體沖突。班主任命令他們去辦公室,逐一詢問事情的經過。了解原委后,沒有立即的責備,沒有評判誰對誰錯。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們,每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但這絕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或尊嚴的標準,改靈的母親靠自己的雙手掙錢,學會尊重他人理解每一份工作,而不是用偏見去傷害他人。強調了同學之間要相互尊重的重要性,老師鼓勵改靈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同時也要學會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保護自己。
喧鬧不已的車站,一位男子停下腳步,眸子里拂過幾分好奇與欣賞,心頭一動,便迎上前幽幽地說道:“妹子,忙活真晚了,請你吃口飯歇一歇!”
她瞥向他,眼中劃過一絲意外,隨即恢復平靜。華光抿嘴一笑,那笑意既有禮貌也有拒絕的意思。
“謝謝大哥,好意心領了,家里閨女還等著里。”說罷,搖搖頭,握著刷子繼續在皮鞋上來回搓著。他是一位長途司機,見慣了路上的風塵仆仆,卻很少遇到如此能干而又不失尊嚴的女子,不禁生出幾分敬意。瞧得出這個女人的推辭并非矯情,他不再強求轉身離開了。
改生與華光回到西塵沒多久,他便踏上了南下的列車,加入到浩浩蕩蕩的打工大軍之中。他在一條流水線上做工,汗水浸透了衣衫,每天如同機器般重復著同樣的工作,無休止的循環讓人疲憊不堪。幾年的光景烏飛兔走,踏上歸途,沒有太多的行李,他的懷里揣著一個紅色的絨布盒子,里頭是一副金光閃閃的耳環。
盒子被打開的一瞬間,女人甚是驚喜,她取出耳環指尖摩挲著那細膩的金屬質感,百感交集。
“買這弄啥嘞!俺娘倆擱家有吃有喝,你自個兒在外頭不容易,這錢省下來娃兒上學里里外外都需要錢。”
“這幾年沒落啥,你不是老早打了耳朵眼兒沒舍得買……”
晚上,改生講述著南方的繁華與艱辛,一家三口邊吃邊聊。散落的月光,為這平凡的日子增添了些許溫馨。飯后,夜已深沉,改生琢磨著跑跑摩的,既能留在家里也能有份收入吧!
夫妻倆四處奔走,挑車型比價格,選中了一臺實用又經濟的車子。自此,他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大街小巷,身影在晨光初照與夜幕低垂中,在每一次的加速與剎車中愈發勤懇。女人心中萌生出一個想法,在玉器廳承包一小截柜臺,這是對現狀的一種突破,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大膽追求吧!她擠出時間學習玉器知識,四處探訪了解市場行情,每一步都走得謹小慎微。
擺攤賣水果的婦人寧大姐,總是笑瞇瞇的,多年的付出積攢了一萬多塊錢。這天,她像往常一樣早早出攤,生意出奇的好,忙得不亦樂乎。一位顧客遞給她一杯果汁,沒多想加之忙碌中的口渴便一飲而盡,之后的事情,像是一場夢,她只覺得頭越來越沉,眼前的世界變得模糊。醒來時,發現自己早已躺在家中的床上,窗外傳來的鳥鳴聲打破了這份沉寂,她試圖回憶發生了什么,腦子里一片空白。直到她摸索到枕邊欲要拿出那沉甸甸的錢袋時,才猛然發覺布袋子不見了,那是所有的積蓄,是她全部的希望。寧大姐的心霎時被掏空,跌跌撞撞地滾下床,四處翻騰。
淚如決堤的洪水,無聲卻洶涌。她癱坐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雙臂摟著膝蓋。哭聲從最初的壓抑逐漸變得聲嘶力竭,她哀嚎著要將所有的不甘與絕望都宣泄出去。鄰居們聽聞趕來看見這一幕無不心生憐憫,紛紛上前安慰,任何話語在此刻都顯得蒼白無力。
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錢啊!我的錢啊!我的老天爺啊!還咋叫我活啊……似乎被抽走了靈魂,脆弱而空洞。
她的事情像一陣寒風吹散了街坊鄰里的歡聲笑語,這個世界,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危險與無奈。這場致命的打擊,寧大姐的心被悔恨與無望填滿,身子也垮了,一場大病讓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氣,臥床的日子,漫長且煎熬。親戚的照料,鄰里的關懷,似一縷明光,慢慢滲透進冰冷的心房,她意識到自己不能就這樣倒下了……
病愈后,寧大姐仿佛脫胎換骨活力滿滿,用智慧與謹慎守護著自己的每一分收入。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用自己的經歷提醒旁人防止詐騙,售賣著鮮甜的果子,也傳遞了正能量與希望。
蟬鳴此起彼伏,巷口,孩子們追逐嬉戲。改靈應著鄰家小伙伴的呼喚急匆匆地跑出去,全然沒注意自家的屋門大敞著,一把老舊的鐵鎖孤零零地躺在窗臺上。
結束了一天的辛勞,一身臭汗的改生大步流星地邁進屋時,迎接他的不是靈子歡快的笑顏,而是一屋的狼藉。亂七八糟的抽屜,衣物散落一地,最讓他頭疼的是幾千塊錢不見了蹤跡。男人撥通了報警電話,焦慮與憤怒像是即將噴發的火山,偏巧,靈子推門而入,改生的所有情緒瞬間找到宣泄口,厲聲呵斥,“你出去玩兒門都不帶嗎?”話聲未落,怨氣已讓他失去理智,一個巴掌重重地摔在改靈的臉上。她試圖解釋,但喉嚨只能發出斷斷續續的抽噎聲。瞧著女兒無助的模樣,男人心頭泛起一陣悔恨與心疼,但丟失的錢財與生活的重壓另他難以平復情緒,繼而又是一通責罵。夜幕降臨,改靈家的燈火愈加昏黃沉重,她蜷縮在角落,心里滿是自責。木桌上,擱著幾碗涼面一疊咸菜絲,改生華光相對而坐,男人的雙手無力地搭在膝蓋上,發出了一聲低沉而模糊的嘆息。
門外的世界依舊喧囂,他們靜靜地坐著,仿佛被世界遺忘在了邊緣。
生活如同一本泛黃的日歷,每一頁都承載著不易與堅持。美好的期許似乎隨著那筆錢一同消失,只剩下空落落的屋子與兩顆破碎的心,第二天的華光比以往更早地出現在車站。
幾個月過去,她在車站擦皮鞋,他在街上載客,他們的臉上依舊是質樸而溫暖的笑容。普普通通的人兒,面對生活的風雨,沒有華麗的言辭,沒有驚人的壯舉,只是日復一日的忙碌。
悠長的暑假來了,華光決定帶著即將步入初中的女兒回趟娘家。男人深知妻女此次回鄉的意義,生活的擔子不容他有半點停歇,目送她倆上車后便迅速調整狀態跨上那輛陪伴他的“老友”迎著熱浪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