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去的時候她正在收檔,說是霧氣太大了沒人,我說這條路上好多家還開著呢,她就盯著我的眼睛問我要去哪里,我說去創古街20號,她立刻丟下手里的東西,嘴里反復念叨著“創古街20號“,就急匆匆的出去了。
我坐在店鋪門口張望,不知道何時來了很多人,男女老幼的,都圍著店鋪在指指點點,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卻聽不清楚說的什么。
我有些不安,慌張站了起來,該走了,我得趕緊去創古街20號。
路越走越濕,甚至有些泥濘,窄窄的步行街上堆滿著商品,貨架和雜物,走到后面都無處下腳了,我開始一邊踢著旁邊的貨架一邊艱難的慢慢往前挪……
前面的建筑漸漸熟悉起來,是老城區的一條建筑都建于建國前的古舊街道。
街道快到盡頭的一處凹陷處,有一棟陳舊有年頭的建筑,樓體黑暗有些斑駁,隱約還能看出初建時期的精雕和西洋設計。我知道20號到了,樓前大門處應該有個門樓。誒?門樓怎么不見了,樓洞口就在光光的一面墻壁上開了個洞,抬頭看看洞上面那斑駁磨損的——“創古街20號”字樣,嗯,沒錯。
這個老樓里沒住什么人了,拆遷也總輪不到,房東就以很低的租金出租,租的人和來的人也越來越少。
門洞里黑黑的,我進去順著樓梯向上爬,就在2樓,轉了兩道很短的臺階,那扇很熟悉的門就在眼前。
直接推門進去,“吱吱呀呀”的聲音體現著它的歲月感,屋內的家具都是原先就有的,跟小樓的格調和滄桑高度統一——有些洋式的梳妝臺被我改成了書桌,靠著一扇花苞造型的小窗,一把雕花的西洋靠背椅已經看不出原先的顏色,同款式的歐式大床占據了房間大部分的面積,靠背處的花紋剝落了很多,有一件我的舊衣服搭在上面,床內側有一個狹小的角落塞了一張古舊的搖椅,這是我發呆的地方。
門口是一個考究的,至少新的時候應該是很考究的玄關柜,上面被我放了一個塑料折疊鏡子和放鑰匙的塑料盤子,靠著的墻上有個雕花的畫框,原先是一幅油畫肖像,我總覺得肖像的眼睛老是盯著我,就把油畫摘掉了,只留了畫框。
但家具上都灰蒙蒙的,用手抹了一下,上面積了一層厚厚的塵土,我早上才走的,怎么這么多土呢?
我一直住在這里,自從我從縣里來到S市上學,一個人。
這里晚上停電,所以都是要早點睡的,我掀開床上簡易單薄的被子,抖了抖,和衣鉆了進去,入睡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