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磊的母親叫蔣桂榮,父親叫龔云峰。幾年前蔣桂榮已經退休,今年龔云峰也光榮退休了。兩位老人雖然均已退休,但是一天相聚的時間卻并不比工作的時候長多少。那是因為蔣桂榮身體不是很好,好多年前就有頭痛的毛病。看了很多醫生,也沒有人說出個所以然來。一直都靠止痛片來維持不那么痛苦。同時她身體也不較弱,總是在一個地方懶懶地不愛動彈。而龔云峰就不同了。他身體很好。總是吃罷早飯馬上就離開家去附近的公園溜達。有的時候看下棋、有的時候和老朋友們聊天、有的時候也跟著人家跳跳舞,反正節目很多。一般直到晚上才著家。
今天也是如此。老人覺少,蔣桂榮很早就起來作了早飯。而龔云峰吃完,照例就走。其實蔣桂榮對于老伴兒的行為還是有意見的。顯然她不是老伴兒生活的全部,甚至不是主體。對于每個家庭的生活本來也不容外人置喙。因為別人的生活大多跟你沒有關系。而且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認為人家不幸福,人家自己感覺幸福;你認為人家很幸福,人家自己感覺痛苦。你的結論不一定就符合事實。
對于龔家二老的生活狀態,本律師還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一個男人在年輕的時候選擇一個女人,可能不是很滿意,甚至是被逼無奈都暫且不論。選擇就是選擇本身。既然選擇了就要愛你選擇的。哪怕是選擇基于懦弱、基于貪婪、基于欲望。老伴兒、老伴兒,老了互相陪伴,不離不棄,那樣的人生才有意思。當你因為嫌棄而拋棄的時候,我不從道德的角度說教,恐要招災惹禍。這是被很多司法案例證明了的。一個女人被一個男人在年輕的時候選擇,然后為他生子,照顧他的生活。如果到老來連陪伴都得不到,心里自然怨恨。如果學過犯罪心理學,那么就應該知道怨恨是很多刑事犯罪的心理學基礎。有基礎,有沒有建筑就要看天意了。
蔣桂榮打開收音機,聽了一會兒。內容一半是內容,一半是廣告。她隨口說了一句“沒意思?!本完P了收音機。然后打開電視機,白天有電視劇,但是對于已經經過了大部分人生的人來說電視劇真的是假的不能再假了。她這回說了一句“啥玩意兒呀!?”就關了電視機。她坐在了兒媳婦給她買的搖椅上,看著昨天從早事兒買回來掛在墻上的掛歷。
那掛歷的內容全是可愛的小寶寶。兒子結婚多年,但是尚無子嗣,這是她的失望。這掛歷正是她的愿望。她希望有一個小孫兒。看著別人家都有了自己的孫兒,她是多么羨慕呀!當其他的老姐妹夸贊自己小孫兒乖巧時,她都會在心里說“看給他美得!都快上天了!”心里這個酸呀。
這事兒不能跟兒媳婦說,雖然她沒讀過多少書,這個深淺還是有的。但是她可以跟自己的兒子說“趕緊生個孩子吧。趁著我身體還好,可以給你們帶帶。要是我身體不行了,可就帶不了了?!?/p>
龔磊一般是沉默。在他來說,孩子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有,總是麻煩,沒有,也可能以后有麻煩。他是獨生子女就想平靜而自私地生活,并不想找麻煩?!皨?,這事兒我說了又不算。月嬌不懷孕我有什么辦法?”
“那你讓月嬌去醫院看看?!笔Y桂榮根本不考慮是自己兒子的毛病,就只是想著兒媳婦的毛病。大多數人都有一個令人驚訝的錯誤邏輯,那就是“我怎么會有毛???”這邏輯非常可笑,但是在大多數人的心里根深蒂固。
殺人犯會說,是她(他)先傷害的我;
詐騙犯會說,我沒有錢呀;
貪污犯會說,大家都這樣;
甚至連最不堪的強奸犯都會說,誰讓她穿得那么性感,明明是在勾引我。
這就是邏輯,這就是邏輯,大多數人的邏輯。
如果一件事情有AB兩個方案去完成。他們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比如是A方案;但是人豈能測天?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對自己的利益有傷害。他們就會馬上支持B方案,轉頭比兔子還快。而且會把責任推給別人“要不是那個飯桶律師,我會選擇這么作?”我的選擇永遠不會錯,我不認識的都不是字。
龔磊不耐煩了“這話我怎么說呀?你去看看婦科,為啥不生孩子?”這個時候蔣桂榮也沉默了。的確這么說不妥,她也知道。這種談話在母子之間進行過很多次,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