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青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這里好像是土質不太好,在她模糊的記憶中,童年在這里時每天的主食都是紅高粱貼餅子,從來都沒有吃過大米白面,因為這里種不出來。
“我知道落霞村整體搬遷的原因了,是土地問題,我小的時候這里的土壤就不太好,估計后來土壤退化得更嚴重了,農作物都長不好了,再加上水源枯竭,那自然要搬遷了。”
小柳放慢了腳步,“嗯,好像很有道理,上午清理地面時,我也發現了了一個問題,這里的植物種類很單一,木本植物除了幾棵老槐樹以外,其它的樹種只有白榆、水曲柳、側柏樹,草本植物也只有狗尾草、結縷草、紫花地丁這幾樣,是不是土壤問題造成的?”
“你說的對!這些植物都是耐鹽堿耐干旱的,說明這里起碼是輕度的鹽堿地。”
“噢!怪不得,我昨天就覺得廚房燒的水有股子苦澀味,我擔心你笑話我嬌氣,就沒敢說。”
方曉青嘿嘿地笑:“我也是擔心被你笑話,也沒敢說。”
“老師,是水有問題吧,我也發現了,就喝了一口,給我苦的呦!老師,那水是怎么回事啊?”張雨辰不知何時落后了兩步,聽她們說到廚房燒的水有味,干脆拉著何佳湊過來,跟她們并排走。
方曉青耐心地答疑解惑:“這一帶是鹽堿地,水質也不是很好,就有點苦。少喝點兒沒事。”
張雨辰連連擺手:“唔,我可不喝,這些日子我就打算靠瓶裝水度命了。”
小柳說:“那是你還有得選擇,若是沒有瓶裝水,看你怎么辦!人家方老師可是喝這這里的水長大的呢!”
方曉青:“……”小柳這話沒毛病!可怎么有點兒不對勁兒……
“是嗎,方老師太慘了,嚶嚶嚶……,方老師,我把我的瓶裝水都送給你,你可別再喝那個水了。”張雨辰一臉同情的望著方曉青,真誠地說。
方曉青這才明白問題所在:“咳,我是喝這這里的水長大的……只不過是山泉水,那時候東山上有一股清泉,足夠全村人飲用,所以……我沒喝過河里的那種苦澀的水。現在,山泉枯竭了,咱們只好用河里的水了。”
“方老師,為什么在同一塊地區,山泉水不苦,而河里的水就是苦的呢?”一直安安靜靜的何佳忍不住問。
方曉青:“這個問題還真有點兒難度……從大地形看,水溶性的鹽份會隨著河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洼地帶積聚,這個村子所處的位置正好是一處低洼地帶,這一段已經是下游了,本身鹽堿含量就偏高,河水又在這一帶盤繞了好幾個彎兒,所以水質也就不太好了;至于山泉水么……”說到這里,方曉青一指東山,“你看,這山不是孤零零的,它是連綿不斷的山脈,所以,泉水可能是從其它地方流過來的,或者是地下水在山體裂縫的虹吸作用和地下水流氣體等各種壓力下流出地面,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山上有降水形成的湖泊,總之水的來源不同,水質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何佳點頭:“嗯,老師,我明白了。”
張雨辰一臉崇拜:“老師太厲害了。懂得真多!”
方曉青:“我不厲害,也只是分析一下而已。老話說得好,術業有專攻,要真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得請教土壤學家、地質學家,或者你們自己去查閱相關的書籍文獻。”
張雨辰和何佳都小雞啄米似地乖巧點頭:“嗯,嗯……”
小柳在一旁呵呵地笑,她知道她們才不會去請教什么土壤學家、地質學家,或者去查閱什么書籍文獻呢,有那時間輕松地玩會兒多好!
張雨辰恐怕方曉青繼續說下去,那樣就有可能給她們留作業了,連忙又扯到了別的話題上,“老師,昨天夜里有一種特別強的光照,屋里都照亮了,那是怎么回事啊?”
“噢,你們也看到啦……”小柳問。
“嗯,看到啦……有兩次呢!”何佳說。
“有兩次呢?都是幾點啊?”小柳追問。
“第一次是十二點多,第二次是幾點來著?”何佳看向張雨辰。
“三點多。”張雨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