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上總是投射著父母的影子,這句話我是最近才體會到,我的身體里住著媽媽的一部分,在不經意間她就跑出來了。
一個半月后,爸爸和幾個老朋友去外地散散心,他上午順利到達之后給我報了平安。到了晚上,我給爸爸發了語音:“晚上吃的什么啊?玩的地方風景怎么樣,拍點照片給我看看。”
發完,我恍惚以為我是媽媽,而爸爸變成了我。以前不管是旅游還是出差,媽媽總是發微信問我同樣的問題,有時候我真的不耐煩:“沒什么好發的。”
“發給我看看,我沒去過那,看看照片嘛。”
于是,我到了某個地方,便給她報平安,如果風景不錯,再發幾張照片。
“別光拍景啊,你讓別人給你拍幾張。”
“媽,我怕破壞了風景,算了。”青春期之后,我就不怎么愛拍照了。
“你吃的沒拍呀?”通常在我回答完吃的具體東西后,媽媽總是這么問。
“這怎么拍啊?別人都在吃,就我先拍照。”
“這有什么關系。”
“晚點回酒店我給你打電話。”每次在我準備拿起手機的時候,未讀信息和未接來電一定是媽媽的。
現在,我又把同樣的問題發給了爸爸。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像媽媽,從小到大,我都被說是和爸爸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她愛熱鬧,我喜歡安靜;她大大咧咧,我天生敏感;她廚藝不錯,我怕油鍋;她皮膚光滑,我愛長痘。
要說唯一的好基因,那就是雙眼皮,“要是遺傳了你爸的單眼皮,我就不打算帶你去整牙了。”可見,雙眼皮在我的臉上是多么重要的存在,對媽媽來說是令她自豪的點睛之筆。每次聊著天,媽媽總會笑著盯著我看,然后說:“你帶完牙套后變的好看了,尤其是雙眼皮又明顯又自然,我那天在街上看到一個女生雙眼皮做的很假。”
“這不遺傳你嘛!”也許是因為帶牙套的緣故,我的臉比原來小了,所以五官顯得比之前立體了點。
“你的鼻子像我們家爺爺”,媽媽也很自豪。爺爺其實是我的外公,因為從小跟外公外婆一起長大,所以一直喊的“爺爺奶奶”。
媽媽和我的聊天基本就是這么無聊又有趣。可以后再也不會有這樣的對話了,出門在外也不會有人讓我多發照片了。
我的手機響了,爸爸發來了照片和視頻,此刻我徹底體會到了媽媽的心情,是分享,是融入,也是牽掛。
那時候,我每天出門,她總是趴在窗臺上看我走遠;每天回家,她總是提前把我房間的臺燈打開。我成了她情緒的總開關,我高興時,她比我還興奮;我委屈時,她比我還生氣。我從她的身上長出來,如今成了獨立的個體,她卻怕時間不能讓她和我如影隨形。
媽媽走了之后,我身體里的她會時不時地跑出來。有時是順手抹掉溢出瓶口的那一滴麻油;有時是回家才發現忘記關掉的衛生間排氣扇;有時是明知陣雨卻不愿帶的雨傘;有時是拿齊所有東西卻唯獨漏掉的鑰匙……
媽媽走之后,我并不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會像所謂的大人那樣,過一陣就“風平浪靜”,所以我獨處了好一段時間。靜下來的時候就看看書,不跟別人提起媽媽已經不在的事,不想聽到所謂安慰的話,除了爸爸和特別好的朋友,其他信息基本已讀不回。
這也是屬于我和媽媽的獨處時間,她的影子就這樣出現在我生活的某一刻,準確的說是每一刻。仿佛大家都玩過的踩影子游戲,小時候是我追著她跑,長大了是她追著我跑,直到她追不動了,我看不見她的影子了,卻重疊在了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