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本該三年就完成的醫療專修課因為中間橫生了太多雜事硬生生拖到四年,尚剩的臨床課程無法在一年內完成。到了1963年5月,已是春耕時節,學校終于準許這屆學生跨出學校大門,去醫院實習了。江冠宇被分配在明州市慶安縣人民醫院,和他分到一組的同學一共有五人,江冠宇是實習組長。在醫院里,老師都夸他們這批學生的質量好,尤其對江冠宇贊賞有加。看來,這多出一年的學習到也值得。
那時,慶安縣“乙腦”流行,小兒科內“乙腦”病人很多,而且每個病人都要做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這個工作很精細,也很考驗技巧,看過幾次老師的演示,江冠宇在心里默默記著步驟和要點,實踐幾次之后就摸索到了訣竅。他的腰穿術一直做得很好,而且每次都能一針見水,從未失敗。
在眾多的“乙腦”病人中,有一個小女孩讓江冠宇的印象特別深刻。她十來歲光景,長得虎頭虎腦,人見人愛。但來時已是高熱抽筋,病情危篤。在院陪護的除了他的父親,還有個七八歲的弟弟,家里已經沒了母親。他們對醫院寄托無限的希望,一天能求上醫生幾十遍,企盼能出奇跡,期盼能救治好他們的孩子。但無論醫生們怎樣盡心和努力,最后仍然回天乏術,那個女孩還是被病魔奪走了生命。宣布死亡的那天,女孩的家人非常沮喪。這個窮人家的孩子原先已經擔任起家庭主婦的角色,其實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男人是不倒馬桶的,這個可憐的女孩死了以后,原來她父親感到最大的困難是沒有人替倒馬桶了。江冠宇聽到他哭著說:“我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啊!”心里不是滋味,卻又說不出為什么。
在江冠宇實習期間特別忙碌,每天要做各種雜事,打針換藥,忙得腳不沾地。寫信給父母的時候,他先前還是撒撒嬌,向父母吐吐苦水,但后來發生一件事嚇得他從此養成了報喜不報憂的習慣。
實習期間父親生病住院了,大腿里生了個膿腫,引起高燒不斷。在興常衛生院住院治療。情況非常危險,有時還說胡話,叨念已經亡故熟人的名字。母親在院陪護,看著父親的樣子著實有些可怕。幸虧經過掛瓶打點滴治療,總算漸漸好了起來。但為了不影響江冠宇的實習,父母居然都不寫信告訴他,每次來信都說“身體健康,一切都好”,反而還常常叮囑他不要那么累。等到父親完全康復之后,母親才寫信簡簡單單把事情和他說了一下。看到信的江冠宇大吃一驚,他根本不可能知道還有這回事。從此之后,他再也不敢把自己辛苦完全告訴父母,還千萬叮囑他們,有什么事就要和他說,特別是身體上有什么問題,他現在在醫院里工作,多少總專業一些。絕對不要再有瞞著他的事情了。這次還算幸運,萬一真有什么三長兩短,那就是他一輩子的悔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