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恐懼更年期。
印象中,更年期等于情緒失控,歇斯底里,面目猙獰,和孩子的大吵大鬧。
直到有一位很漂亮且優雅的女士分享,更年期就是要更好得照顧自己身體的變化,適當得慢下來。
我才發現,這才是直面生理變化應該有的態度啊。可是過去,何止是更年期,各個發生變化的時期,都這么混混沌沌得就過去了。
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用一些“代名詞”來稱呼月經,這本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北方會有些人問:“你是不是倒霉了?”
我要先想一下才能明白她說的是什么,繼而克服心里的不愉快,把心里那句“你才倒霉呢”壓下去,然后回答:“是,我例假了。”
我也不是很贊同拿衛生巾要偷偷摸摸的。
小時候確實很害羞,買衛生用品都要先害羞半天,然后營業員會用一個黑色的袋子裝衛生用品,仿佛這就是見不了光的。買個衛生巾都壓力山大。拿衛生巾去洗手間也要想,怎么拿不被人看見。
例假期間也很緊張,好朋友之間經常互相要看褲子的情況。如果有狀況了要趕緊提醒。
直到我三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逛商場,還有兩個女生沖上來告訴我,你后面漏了。我笑著點點頭。
笑是因為我非常明白她們是好心。可是我也真的不緊張啊。漏了也就是說明,我來例假了,然后呢?和褲子上有塵土沒很大區別啊。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沒有少女的羞澀了,就覺得,讓別人知道我來例假了,好像……也沒什么啊?
當然現在有了更好的產品,更安心了。
兩位女孩因為我笑嘻嘻的狀態有點愣神。我真的很認真得感謝她們。我也真的不慌亂。
同時也覺得,啊呀,這些所有和生理期有關的,搞得這么偷偷摸摸都是沒必要的呀?
那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女生都會經歷的。是不是可以用一種更陽光的心態來迎接身體的變化呢?
小時候第一次看到媽媽褲子上有血,我非常害怕,問:“媽媽你怎么了?”
媽媽特別淡定說:“啊,因為媽媽干活,爸爸不干活,所以媽媽會流血。”
我趕緊說:“那我幫你干活吧!”
一開始我對于月經也是很害怕的。我也不明白這意味著什么,并且我有很嚴重的痛經。
所以我很注重科學知識的普及,比如保持個人衛生,可以遵醫囑用一些止痛藥,適當的體育鍛煉等等。
用正確的方法照顧自己,一定會好一些的。
我是很需要例假的那一類女生,例假的那幾天特別犯困,一直需要睡覺。所以我就接受自己就是需要例假的那一類人,會給自己請假。也不會說什么氣血不足宮寒之類的,能睡覺就好好睡覺嘛。
知道生女兒的時候,我比較擔心痛經會遺傳。再一個就是難過,她以后會受生育之苦。
不管那個男的有沒有良心,他是在陣痛的時候握著你的手,還是打一把王者農藥,這個痛是一點都痛不到他身上的。
所以,我當時就想,啊,女孩,那就用糖寵她吧。
對于女兒,最早的性教育是關于隱私部位的。她說在幼兒園有小男孩看她上廁所。我馬上和老師溝通了,并且找到了性教育的視頻給小朋友看。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謝做這個視頻的工作人員,他們用動畫把我小時候認為有些難以啟齒的話題,用很健康的語調,清晰的邏輯一點點說清楚了。
我的記憶中隱約有小男生掀小女生的裙子,然后他們兩個人都被老師罵了一頓。
還有一個記憶,是小學的時候,有一個成年人來問小朋友你有沒有發育。
當時我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甚至都不知道不對勁。直到拿報紙的時候,周圍的大人瞪著他,他逃了,我才知道啊,這是不對勁的。繼而產生了自己做錯事情的羞恥感。
所以我小的時候,社會上的大人們都是承擔成年人的社會責任的。現在我到了大人的年紀,在電梯里有男性看著屏幕癡笑:“這個女孩又在發騷了。”我也會死死地瞪他。
這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不敢,現在則有種戴紅袖章阿姨的心態。
后來看了我女兒的性教育動畫片,明白了談論隱私部位就是不對勁的呀。
我的閨蜜很喜歡rua我女兒,rua完了以后還會說,“別人如果這么對你是不可以的。”我也補充,“嗯媽媽不在的話,是不可以的。”我們真的在盡力保護小女生。
所以對小女生的教育是大聲說不,對小男生的教育是停止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大學的時候,在大眾傳播課上老師放了幾個營銷案例,其中有討論衛生巾的設計是不是時尚之類的,當時老師點名到我,我猶豫很久還是決定說出來:“難道衛生巾的營銷最先考慮的不是舒適嗎?”
說完以后課堂一片寂靜,仿佛我說了不該說的話。
其實所有的生理變化,似乎都采取了避而不談的方式。這也包括了孕產時期生理的變化。
我覺得如果我女兒說她很害怕生產這件事情,我會覺得對啊,害怕是應該的啊,這確實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啊。
所以我不會說,啊呀,沒事的啦,大家都是這么過來的。
我會說,你可以在了解了所有的風險以后再決定要不要做這件事情。我覺得做一個決定之前,風險知情,還挺重要的。你得知道我做了這個決定,決定的是什么呀。
我也會說,我的生產過程是比較順利的。但當時我產后最大的感觸,不是你看我多順利,而是,如果我因為自己一次的順利,就小看生產這件事情,不敬畏生命,那之后會要還的。我當時充滿了劫后余生的感覺。但是我沒有戲劇性的悲慘的故事可以分享。
值得分享的,就是學習正確的生理知識,借用知識的力量讓自己強大。知道會發生什么,比什么都不知道更讓人安心。
現在是一個獲取知識很容易的時代,但是篩選知識需要更高的智慧。
關于還未到來的更年期,我還一無所知。
我想我能從母親身上看到的,就是她更年期沒有慢下來,還是把自己當平常一樣對待,然后經過更年期以后一下子老了,身體也變得更不好。
如果哪一天我到了這個生理階段,不僅要學習正確的知識,用正確的方法照顧自己,也要有慢下來的心態正視身體的變化。
我們也不要妖魔化更年期,也不要妖魔化中年女性。如果過去成長過程中有一些錯誤觀念的植入,那現在用正確的觀念重寫覆蓋就好。
在借用知識自我幫助的路上,很喜歡一句話:我知道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