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住所居于東市下宣平坊。而東市以北地區,乃朝廷大臣購房聚集地,一來上朝方便,二來因“地高避濕”的養生之道,東部及北部地區居民多于西部地區。
宣平坊內房屋均為標準的中軸式建筑,中軸線處建有大門、四角亭、前堂、后寢和一些觀賞性的假山假水,兩側則為東西廂房。
姜三英怒氣沖沖走進前堂,舉起三彩小罐一飲而盡。
此小杯乃三彩杯盤套杯,整套由一個杯盤,六個小杯和一個小罐組成,杯盤為敞口,坦底,下承以三短足。盤內以小罐為中心,六小杯環繞之。整體色調淺褐為主,另有米黃和深綠襯之,
“這是怎么了?怒氣如此之大?”此人聲音溫婉,與姜三英性格截然不同,乃姜家三娘姜尓雅,字西延,喜好詩詞歌賦,畫得一手好畫。
“馮有才,此狗鼠輩!”姜三英思之久,氣之切,咬牙切齒道:“仗著有高力士為靠山,半路截胡!”
“罷了。”一位身穿訶子裙大袖衫女子慢步進入前堂,聲音沉穩,較姜爾雅穩重幾分。此人乃姜家二娘姜亦雯,字仲采。
姜三英握拳捶桌道:“三娘咽不下這口氣。”
“我朝雖商業繁榮,與外邦往來交易,但設有東西兩坊,限制交易地點時間。士農工商,這點未曾改變。”姜亦雯坐于榻上道:“‘力士當上,我寢則穩’,生意之道,重在取舍,不為蠅頭小利而自亂陣腳,顧全大局方為長久之道。”
“二姐所言有理,三娘懂了。”
“二姐此去可有好消息?”姜爾雅問道。
姜亦雯點頭道:“靖善坊以南保寧和昌樂兩坊僅有個別農戶于荒地種植,我已談好賠價,大哥回來后,便可開始養蠶。”
“一來就養蠶?”姜爾雅有些震驚,問道:“我們目前并無桑樹,這樣做桑葉是否夠蠶蟲食用?”
“大哥也考慮到桑葉供應,故去了許州、唐州、鄧州各州購置桑葉。算算時間,三日后便可回到長安。”
“需要購置奴隸種植守園嗎?”姜三英問道。
“我與保寧和昌樂兩坊種地農戶已談妥當,他們負責看守種植,每月每人十貫。”
姜爾雅嘆口氣道:“但愿能解決絲綢布料供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