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習俗,如果你和錢都哥哥結婚了,那你也是墨村人,以后可以和他一起來城里過中元節。”陳小京的語氣像大人一樣。
“結婚。。。”潘雯有點冷冷地笑了笑。
這笑聲正好被唐生和上官清聽見,透過面紗,兩個人感到了這個笑容的寒意。潘雯在錢都父母眼里基本就是個外人了,按照一般操作,之后他的父母可能會勸錢都和她分開,找個至少能符合他們條件的女孩。退一萬步講,就算兩個人不顧任何反對意見,結成了婚,也得不到錢都父母的祝福。。。
唐生沒說話,再次看了眼周圍。
他總覺得這一路過來有種莫名其妙的熟悉,可他是第一次來這里,怎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你想到什么?”上官清注意到他若有所思的樣子,碰了碰他的長袖。
“感覺這里有點熟悉,像在哪里看到過。”
“嗯,我告訴你吧,清明上河圖。”
唐生腦海里一下子浮現出了某個熟悉的場景,“。。。北宋張擇端的那幅名畫?”
“是的。。。你看過這幅畫沒有?覺得像嗎?”上官清剛開始不敢確定,現在可以基本肯定了,城里的樣子就跟那幅畫類似。
“對,就是它。”唐生被上官清點醒了。他以前在歷史課本以及網上都看到過這幅畫,描寫的是北宋當時的首都,汴京城里的百姓生活,其中的屋舍描繪,和這里相似,特別是高橋那段,橋上有人擺攤賣各種雜貨,橋下有船經過。
而現在,他們站的位置也是一座類似的高橋,兩側也有攤位,只是顧客不多,橋下也沒有人撐船,可有游船經過,這種氛圍的確很像那幅畫里描述的。
而且人們的著裝和畫里的差不多,只是墨村人穿的衣服全部是素色系,一路過來沒有見過有艷麗色系的服飾,該是中元節的緣故。
“這里模仿的是北宋時期的汴京城?”唐生摸了摸自己這身衣服,想到剛才經過一家沒人的成衣鋪,估計陳小京是在那偷偷拿來的幾套衣服和紗帽吧。
如今他們幾個人也變成了這里的一員,北宋時期的古人?
上官清的眼睛亮了亮,她覺得就是,“是北宋時代,剛才進城后我仔細瞧了瞧四周的房子店鋪,都是宋時的建筑,而且一路過來村民的漢服式樣也是宋制的,這座橋的構造也和清明上河圖那座橋差不多,只是規模小了好多。”
“原來如此。”唐生身旁的李蕭聽完兩個人的話,“嘖”了一聲,“墨村人真有錢啊,在深山老林里建了一個仿宋的小城,不,不是小城,是大手筆大制作啊!”
“小京。”唐生想知道更多的東西,“這里的房屋、橋看起來建的有些年頭了,你們在這里過中元節的習俗,到底是什么時候傳下來的?”
“我只知道我太奶奶那輩就有了,具體時間也不清楚。”
“那至少有近百年的時光了。”上官清有點佩服。民國時期已經有這座小城,每年的中元節,墨村人都會在晚上穿著古時候的服飾在這里過節。
想想還是不可思議的。
“小京,你家在城中哪里?”唐生問他。
“哦,陳氏糕點鋪子,在城西那邊。”
上官清的關注點在“糕點”上,“糕點鋪子?你祖上開糕點店?”
“是的,聽我爸爸說,民國那會兒就一直做糕點,手藝還是不錯的,不過后來就沒再開了。我家這里的房子底樓開鋪子,二樓住人。”
唐生發現,城里的房屋基本都是兩層,和陳小京剛才說的差不多,底樓開鋪子,二樓要么也開店,比如茶館,要么就是住人,不過也有單住人的平房。
“小京。”李蕭正望著河岸兩側正在放河燈的幾個“古人”,也問了一句,“你們在這難道就是聊天、喝茶、逛街、放燈?”
陳小京點了點頭,“基本吧,這是習俗,為什么這么做我不知道,從記事起每年的中元節這幾個晚上都這樣過的,可能是老祖宗想讓代代墨村人體會下傳統文化生活吧,主要是穿素衣祭祖,你們看到那些人在放河燈,也是寄托對逝者的思念,希望死去的人安寧,活著的人平安喜樂。”他說這話時很像一個成年長輩,讓唐生他們有些不太習慣了。
幾個人看著河面上漂浮的一盞盞素色紙燈。
它們都是蓮花形狀,順著水流慢慢地浮動,燈芯的蠟燭閃出微光,像是亡者的引路燈。
其中有一盞蓮花燈脫離了大部隊,偏向一側,最后竟靠近了一側岸邊,不再往前飄了。
莫非這盞燈引領的亡者靈魂此時已經到了想到的地方?
唐生朝附近岸邊一個鋪子望去,在旁邊木桿子上掛著的幾盞燈籠的照映下,鋪子匾額上的幾個字吸引住了他。
周記鐵鋪。
之前在清覺寺周阿九住的房間里發現了一把刀,刀上也刻著這四個字。
唐生打算過橋看個清楚,上官清和李蕭這時候也發現了這家鋪子,想和唐生一起過去。
但幾個人很快被陳小京擋住了路。
唐生皺眉,“小京,你剛才說這座城比外面的村子稍微大些,后來說了句“不過”,不過什么?不能去嗎?”
陳小京搖了搖頭,“可以過橋,不過劉家在城里的宅子就在橋那邊,萬一碰到劉家人,發現你們了,他們會責怪我父母的。”
“你怕劉家人?”上官清知道劉家在墨村是最有錢有面的,但也沒想到陳小京會這么說。
“不是怕,劉家一直都是村里地位最高的,連聞書記都對劉爺爺禮讓三分,村子里的人基本都聽劉家的,所以劉家要是知道是我帶你們來的,一定會怪我父母,我父母以后在村里肯定也不怎么好過的。”
李蕭覺得陳小京過于夸大劉家的重要性了,他微微笑了笑,“放心吧,我們更低調點就行了。”
“。。。小心點。”陳小京想了下,讓步了,他跟著唐生他們走下橋,來到了周記鐵鋪。
這幢房子也有兩層,陳小京告訴唐生他們,二樓是周阿九休息的地方。底樓,也就是周記鐵鋪。
鋪子里面放著一張木制長桌,上面擱著幾把形制類似的刀,還有幾把劍。
店外一個火爐灶子,正“呲呲”冒著火,這家店里里外外的擺設就像古裝影視劇里的鐵匠鋪子一樣,就是缺一位鐵匠。
“阿九爺前面還在鋪子里,這會兒去哪了?”陳小京沒看到周阿九,一時納悶。
唐生聽到他的嘀咕聲,更確定了他的猜想,“周記鐵鋪是周阿九家的,他年輕時也是個鐵匠吧?”
陳小京點頭說,“嗯,阿九爺祖上是開鐵鋪的,他年輕時也是鐵匠,沒錯。他幾年前還給村里子的人打過刀和劍,村委會有時搭臺子唱戲會用到這些東西。后來他沒什么力氣了,就一直沒打鐵了。”
唐生走進鋪子,看了眼木桌上的那幾把刀,還有幾把劍。
都已經開刃,寒光閃閃,光看就覺得很鋒利。
“哦靠,真家伙啊!”李蕭拿起一把長刀掂了掂重量,又用手指輕輕彈了彈刀面。
清脆的聲音中透出一股殺氣。
擱以前沒槍的年代,這些可都是趁手的好兵器。
上官清這時候也拿起旁邊一把劍,在半空中耍了個劍花。
這架勢讓正站在旁邊的潘雯趕緊后退了一步,“你,你小心點啊!”
“放心放心,不會傷到的。”上官清收回劍,把它放在了原位。
唐生想不到這個女生還會舞劍,不是花花架子那種,心里不由得佩服了一下。話說,他好像佩服她好幾次了。。。她現在一身交領漢服,配上這把劍,活脫脫一個女俠了。
唐生側身靠著長桌邊上,發現李蕭朝他努嘴,兩只手分別握拳翹起大拇指子做了個相碰的動作,然后向他表姐瞥了瞥。
明白意思后,唐生直接忽略對方的神情,低下了頭,看到長桌的內側面有幾個抽屜。
他繞到里面,打開了其中一個抽屜,抽屜里放著幾個菱形的鐵片,邊角薄而且鋒利。
上官清也看到了,她打開了其他的抽屜,也有類似小鐵器,只是形狀和厚度不一樣,有三角的,扇形的,也有箭頭狀的,有單片的,也有立體多面的。
唐生拿起其中一個三角鐵片,仔細看,上面還有凹槽,邊角有點鋸齒狀。
它們都很像武俠小說里描繪的暗器。
“是飛鏢吧。”李蕭也好奇地拿起了一個。
“嗯,可以傷人甚至殺人。”上官清對他倆說道,“而且有幾個在傳統工藝上又做了改進,使用起來輕盈又有力,命中率更高一點。”
“表姐,你竟然還懂這些?”李蕭半張嘴巴,一副吃驚表情。
“空的時候會看看描繪兵器的幾本古書,略懂而已。”
“你牛。。。”
“純粹好奇看看啦,你空了也可以琢磨琢磨,還蠻有意思的,多漲點知識總沒錯。”
“額。。。”
唐生聽著姐弟倆的話,又在一個抽屜的最里側摸到了一把小匕首,用鐵制套子套著,拉開匕首套,他仔細瞧了瞧。
這把匕首雖然短小,做的很精致,而且容易攜帶,刀口薄如蟬翼,十分鋒利的樣子。
“這不錯,好看實用。”李蕭把腦袋湊了過來,眼光像在挑選兵器,“沒想到周阿九家開了個精致鐵鋪啊,不僅有一般的刀、劍,還有暗器、匕首這種小玩意兒,牛啊。”
陳小京和潘雯也圍過來看著。
陳小京依然抱著貓,同樣是好奇又驚訝的表情,“我只知道阿九爺會制作刀劍,這種小東西我還是第一次見。”
“那這些東西的主人呢,周阿九還會回到這兒嗎?”李蕭摸著那幾個小鐵器問。
“阿九爺基本都呆在鋪子里的,今晚他會去哪?”
難道在某個地方,念著《地藏經》?唐生一邊想著,一邊走出了鐵鋪。
這時候,有個人跑向這邊,手里提著一盞精致的白色燈籠,腳被石子絆了一下,身子向前傾快要摔倒在地上了。
唐生立刻扶住了對方的手臂,仔細一瞧,是清覺寺里的年輕僧人,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