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過的依舊平靜安逸,直到半個月后,我在藥鋪后邊的臺子上嵌著金絲,忽然外邊傳來嘈雜的聲音,咚咚的響聲震得臺子都跟著顫動。我走到門前撩起簾子,走了出來。
”衛林,外頭怎么了,這樣吵鬧?”
“長姐,劉嫂的油鹽店旁邊要開個飯莊,正收拾著呢。”衛林放下手里的毛筆,也抬眼看向外邊。他雖然隨著春荷叫我姐姐,可是拘謹的還像在宮里一樣。
我走出門,見劉嫂也站在門口看熱鬧。她見我出來,忙上前搭話:“哎呦,妹子,你看這不知道是什么有錢的老板,要在這開個飯莊子呢。你說就這房子多好啊,非得拆了重新蓋,要我說啊,這可不是一般有錢的人,不然能這么折騰么,你說是不是?”
我笑笑,沒說話。劉嫂又接著說:“這折騰的滿街都是塵土,我那油鹽罐子都不敢開蓋子了,若飄進了灰啊,我那油誰還敢買啊!”
看她這么惱火,我勸道:“我那兒有幾張油氈子,待會兒給您拿去用吧,蓋得嚴實些便好了。”
劉嫂諂媚的笑著謝我,我轉身進屋,找出了本來蓋著箱子的油氈,送給了她。春荷做好了午飯,我們三人一起在鋪子后邊的堂屋吃飯,三菜一湯,還算豐富。
午后炎熱難耐,我讓春荷去買了冰,給他們做冰淇淋。我攪著牛乳,忽然就傷感起來。等做好了,我先乘出一份想給劉嫂送去。因為我送她的幾張油氈子,她回贈了我一捆干的米粉,米粉雖不是貴價之物,卻也是幾張油氈子不能比的。
劉嫂正站在店門口的陰涼下,我遞給她時,她滿臉驚奇:“喲,妹子,這是什么稀罕物啊?”
我還沒等答話,旁邊走過來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孩子。那孩子看起來只有五歲,渾身上下都臟兮兮的,小嘴唇干的都裂開了,正盯著劉嫂手里的碗,咽著口水。
我倆面面相覷,因為這條街上的幾個乞丐大家都熟悉,這個小孩是第一次出現在這。劉嫂進屋倒了溫熱的水,孩子接過來大口大口地喝,前襟都撒上了水。我蹲下來問他:“你從哪來啊?”
他眨巴著眼睛看著我,說:“餓。”
旁邊擺攤賣菜的老伯說:“我聽人說這孩子是前日從城邊上自己走來的,旁邊連個大人也沒有,哎,可憐吶。”
我帶著他回了鋪子,春荷瞪大了眼睛:“姐姐,這是誰家的孩子呀?”
“這孩子沒有家人,在街上流浪的。中午的飯還有嗎?”
春荷轉身拿來飯菜,小孩也不說話,坐在桌邊大口大口地往嘴里扒飯,吃的小臉都粘上了菜湯和米粒。春荷看的來勁兒,我起身去廚房燒了熱水。等小孩吃完了,把他帶到屋里洗澡,這才發現,她竟然是個女孩。
“好孩子,你告訴我,你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娘帶我來的。”小孩的聲音稚嫩極了。
“那你娘呢?”
“娘要睡覺,囡囡跟著王奶奶走,可是,可是,囡囡找不到王奶奶了……”
哦,可能是他娘路上病死,把她托付給別人,但是這孩子沒跟住大人,才淪落至此。我心里一邊想著,一邊給她洗澡。等我把這張小臉洗干凈,我怔住了。
這張臉雖然稚嫩,卻無比熟悉,她的眉眼嘴唇都像極了菊青。一樣窄窄的雙眼皮,薄薄的嘴唇,我看得呆住了,心上像是被什么撞了一下。
“你娘帶你從哪來啊?你還有別的親人嗎?”
“從…從家來,娘說爹睡著了…然后娘也睡著了。。。”
后來,從孩子斷斷續續的描述中,我大概了解到了,她爹病逝,爺爺奶奶也不在了,她娘帶著她無依無靠,就跟著同鄉人回娘家生活,可是半路病倒去世了。小孩不知道自己外祖家在哪,我只能暫時收留她。更何況那雙長得與菊青極其相似的眼睛,讓我不忍將她送官。
對于我的決定,衛林有些猶疑。他擔心萬一官府找上門來,會暴露我們的身份。于是幾經商議,我們決定找戶好人家把孩子送養,也算是個穩妥的安排。
到底還是小孩子,我幫她洗完澡后她便放下了戒心,在我給她擦頭發的時候,她就累的直接睡在了我懷里。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抱過小孩子了,心里暖成一片,聞了聞她的小臉蛋,把她輕輕的放在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