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聲明:這次練習之后接下來的兩周我請假,因為要到外地去,等我回來,我再繼續!
2023年10月16日【上午練習】
在頭一天的課程提示中,老師特意在微信中提示:這一次課程中我們要準備45,36,27,18音程的輸出!上次課上說過的,要讓我們每個伙伴要復習這一塊。
@Die伸展活動
依然是那個伸展活動,作為放松,作為整個活動的開始。
打開,收攏;打開,收攏,隨著音樂舞動。后來老師提醒,是慢吸快呼,因為打開時吸氣,慢慢地,自由地,夢幻地舞動;收攏時呼氣,快速地,清醒地收回來!
又是兩人一組,我還是和上次那個伙伴。先全身去鏈接,但面對著面;后用背后去鏈接,不僅僅后面一塊,而是整個部分,包括脖子,后背,手臂,腰,屁股,大腿,小腿。
后來我的同伴的分享和我的感受一致,面對面的時候,有很多鏈接;背對背,也有很多鏈接,但背對背更自由,我們說是不是因為面對面,面對著對方的眼光,還是會有被限制的感覺。
老師反饋說,看到我大部分是自由的,但有時會卡住,我自己也覺得我其實不是那么那么地順暢,但后面比開始要順暢一些。而我的伙伴是更加自由和順暢的。這里,我其實沒有對比,只是表示可以更加順暢和流動的。而我的狀況,就是一直不容易放松和自由的,現在能基本順暢已經很不錯了。
@HALLELujAH活動
老師也叫它“能量凈化”練習。我就是跟著老師和伙伴做,模仿他們的動作,我心里還想著我不知道這個動作的意義。結果做了三遍之后,老師就讓老伙伴分享,伙伴們分享說,就是能量的凈化,也是對于七個脈輪做功。
老師說,先不和我們說很多,但讓我們自己去感知一下這個“能量凈化”練習和這個名字“HALLELujAH”(哈利路亞)的關系是什么。
讓我回顧一下動作:開始一陣急切的聲音,好像是一個開始;然后就是七個脈輪,從下向上,兩手依次轉圈圈,凈化動作;然后是三個大回環;最后的動作忘了,好像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動作,然后結束。這些個動作與名字有什么關系呢?不知道,再慢慢發現吧!
@送別樂曲
這次老師在一些動作上給我們了一些細節上的指導,而且還揭示了樂曲的曲子“DoReMi”和我們做的動作(音程)的關系,原來如此。SoMiSoDo,變成動作就是5度,3度,5度,8度,使得我更加清楚了。
老師在圈外看我們做了幾次,她指出,一位伙伴有個地方在沉睡,其實就是她每次到一個地方,很容易做錯,做成另一個動作。我覺得這樣指出錯誤的方式也挺好的,很容易接受。
另外又一次清晰了“8度”音程,是要有;兩個翻轉的,現在想想又忘記了,所以需要多練習。(后來看了下之前她們做的視頻,這里稍許記一下:雙手在身體兩側分別向后,向上,小臂就右手逆時針,左手順時針進行第一個翻轉;然后兩小臂反方向轉回來進行第二個翻轉,再向上,作擎天狀。)
還有其中還有一個“2度”,還有一個再向下,再向上,不斷持續運動的過程,老師提醒我們這里不要停,要隨著音樂繼續運動。
@音程練習
然后就是完成作業,六個伙伴,四個認領了四對音程,剩下兩個補充。(我這里記一下印象深的)
“4,5”---4,像一根線,向上向下無限延伸,周圍都是緊的,全部縮到中間一根線上,而線是向上和向下無限的眼神的。有個伙伴分享,她感覺到了與天地的鏈接。這里,老師還提醒我說我做4的時候,右手的大魚際這塊是放松的,沒有收緊。
“3,6”---3,神、意、氣出去了,形沒有出去;6,神、意、氣、形都出去了。
“2,7”---2,心魂的問號,有些不安(不是“不安”這個詞,記不得了);7,全部出去了,失去了平衡。一個伙伴問,“一定失去平衡了嗎?”老師答,“其實沒有全部做出來,因為如果全出去了,我們是沒法做成這樣的。我們做的是神和意出去了,氣和形還在!”
“1,8”---1是種子,還沒有發芽;8是發展了一個輪回的種子,還是一個開頭,但有新的氣象,要翻轉。
@悲愴2練習
一個是在移動做收縮擴張運動時,老師提醒我就在上方,不要向下撈;
一個是老師說她發現我的動作是從大臂發出的,不是從心,所以容易把手臂的動作做到過于后面,讓我觀察。
我自己回來后嘗試了這兩種不同情況,一個是只是做動作,不從心,確實感覺好像是機器人做動作;另一個是有意識地從心出發,我發現我就會自然帶上呼吸,這樣的動作更柔軟,更流動。
這點發現對我很重要,從心出發,我發現我已經許久不知道怎么從心出發了,原因不知道,也先不去管,但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讓自己有意識地“從心出發”,再去看會有怎樣的感受。
@元音、輔音練習
圍圈坐,老師先發出聲音,我們跟著發出聲音,再做動作,去覺察聲音和動作的關系。
然后由兩位伙伴代替老師的位置,再去做。然后老師說,發現兩位伙伴很不同,有的是聲音比較遠,有的是聲音比較近。
接著是一排,走“短短長”,練習元音,老師繼續提醒我們,從心出發做動作,她提醒,我就會注意,不提醒,就不注意了。
然后介紹了一個新的輔音的形的練習,仍然是“短短長”,但是腳步要走“8”字,一開始我看到老師做的動作也暈了,但后來走了兩遍就知道了,就是我們站在“8”的中間的交叉點上,先走右上弧線向前走,然后是左上弧線向后退,接著是右下弧線向后退,然后是左下弧線向前進;開頭的位置是右腳先出,然后依次出;同時跟著“短短長”的節奏,還有做“長”的時候,要把弧線畫出來。
2023年10月19日【下午練習】
@相遇練習
今天老師讓我們站成橄欖狀,以前一直是圓圈狀,因為人多,而且教室里有四根柱子,所以空間不夠,于是就站成了橄欖狀。我覺得這個形狀在走到兩頭時會挑戰比較大一些,需要有一定的意識,我們才能保持這個形狀不變。
另外,這次這個活動到最后有些深入,就是原來的走八字之后,往回再圍繞著剛才繞過的伙伴走一個圓,就像老師說的,像打了一個結。看起來挺簡單的,沒有加入太多,而且也很清晰,但是做的時候,還是會突然猶豫,是往這里走嗎?還是那里?
因為人多,大家都在練習過程中,老師加了個“打結”的活動后,前一個動作不是很牢固地清晰的伙伴們就亂了,但是還是比較鎮定的。但是亂做一團的樣子非常可笑,我實在忍不住大笑起來,大家都忍不住笑了。所以現場很歡樂。于是在如此歡樂的狀況下,我覺得我實在沒法注意到關注自己身體的感覺,還是都在社交氛圍里不能自拔。
老師說了句,“怕什么?不怕!最多就是做錯,還有就是自己的錯被別人看到!就這兩件事情!”
旁邊的伙伴說,“這兩件事請還不可怕嗎?”引起大家哈哈大學起來!
@Aus貝多芬練習
是用球進行的傳遞,同時走形的練習。老師一直強調我們要用身體實踐和感知,同時也要用頭腦的思考進行學習。今天再次提出了我們用思考給這首樂曲定的摩斯密碼:3,3,1,1,3一撇。
老師問,誰可以給新伙伴介紹一下,有伙伴說了一遍,好像懂一點;再一個伙伴說了一遍,又糊涂了;我就忍不住跳出來解釋了一遍,又有點兒清楚了,老師表示解釋地太多了,簡而言之,是XXXX……
我覺得,表達其實能夠看到一個人的頭腦的清晰度,你以為你知道,但你要說清楚不易,說得讓別人聽得懂更不易,這就是“會教”不同于“會學”吧。
到后來,老師邀請我們不僅和身邊的伙伴鏈接,還要和同組的伙伴鏈接,我發現我就應接不暇了,如何同時照顧到旁邊的伙伴和同組的伙伴,我還有些手忙腳亂,“顧頭不顧腚”的!
@Vivace練習
好像是前一個練習的分組版,分兩列,都面對前方,兩個人互為鏡像。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向我提示,我容易離伙伴太遠,其實是我對于某個地方的形還是不太清晰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我在轉圈的過程中中心不太穩。
這里,我想說說對我的一個伙伴的發現,她熱愛這個活動,也比較資深。然后,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先上了一半的人,練習了三遍之后,又換剩下的伙伴,正好人數不太夠,而比較新的伙伴就邀請這位資深的伙伴在她前面帶一下,然后資深伙伴就參與進去繼續跳。
跳完一遍后,資深伙伴表示要退出,后面那個新伙伴還是要她帶一下,她一邊表示著:還要跳啊?!疑問,但還是站在原地。另一個伙伴看到了,就找第四位伙伴的協助,而我看到了,想著也許我可以支持,因為我基本上比較清晰,能帶他人,盡管我也跳得很累,于是我就對資深伙伴說,“我來吧,你休息一下”,她說“不用,我可以!”我就退出來了。然后,她就一直帶到結束。
我想說的就是我的一個發現,沒有對錯啊。我從這位資深伙伴那里看到我原來的影子,我原來也是抓緊一切機會進行練習,比較努力。伙伴的具體狀況我不清楚,所以沒有任何評判;但我清楚我自己,我過往的努力一是比較急功近利的,想要快速達到自己的目的;二是比較貪心。
第二個發現,也是說我自己的狀況,就是當他人需要我的支持,我也常常會故作姿態,啊?還需要我呀?其實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好像是勉為其難地做完這件事情,其實是有點兒得意地做完這件對于我來說很輕而易舉,而別人卻覺得困難的事情,好像有種得意。
嗯,就是對自己的一些發現,記錄一下。
@Rieselnder練習
這個就是高低音的練習了。
新伙伴和老師做同樣的動作,還在熟悉旋律;老伙伴要放松,要鏈接,老師仍然給我們這樣的要求。
我在這次的活動中有一些突破,因為我能關注到其他的老伙伴了。之前老師也是這么說,但我做不到,我還在我的世界里,很難做出來,但這次我做到了,我看到這個這樣,那個那樣,第三個第三個樣,沒有一樣的反應,而且確實就沒有人與我鏈接,但我自己在旋律之中更加放松了,我能做到去主動和其他人鏈接了,這種感覺還是挺好的。
分小組鏈接時,第一次是個新伙伴,還是懵的,所以我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對方慢慢地清晰起來,而我們也有鏈接和互動;第二次是個老伙伴,比較資深的,很久沒有和她一組,這一次和她有新的感受和互動。她很資深,但她也告訴我說,有些地方總會跳錯,我說沒關系,我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