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上午練習】
@相遇練習
直接進入這個練習的進階版,上一周我們熟悉了音樂和動作,這一周繼續。有四種動作:音階的表示、和伙伴打招呼、用L的方式進行到下一個伙伴處、和伙伴嬉戲(顫音的部分)。
這一次我沒有全部用大腦,而是有一部分的意識在,還有很大一部分我是聽著音樂然后出來相應的動作。這個過程很好,之前我會比較多用大腦去分析,去強記。當然很可能很快記住了,然后我就能做對了,甚至比其他伙伴要早地能做對。而后,我以為我很厲害,你看,我都做對了,別人都沒有做對。于是,在“做對”中沾沾自喜,看不到其他。
而這一次,我沒有那么快地“做對做好”(其實是我以為的做好,不是真的做好,因為我并沒有和音樂合拍),看起來我還會頓住,因為在感受音樂,然后再做出動作來。但是我經歷了整個學習的過程,體驗的過程,試錯的過程。突然知道為什么體驗很重要,尤其是錯誤的體驗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對,恐怕就沒有那么大的成長了,而且會滋長輕視和驕傲的情緒,對要做的事情的輕視,對一起做事的人的驕傲。
這一次我還感受到了和整個音樂合拍時的喜悅,在與伙伴面對面打招呼時,我喜歡一只腳向后一步,一只手向前,和伙伴做一個優雅的邀請的動作,我自己很享受這個動作,從對方伙伴的眼睛中我也看到了她的欣喜的表情。
@悲愴2
這一次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工作呼吸的部分,一個是需要有意識和團體鏈接,用一些方法,比如我的左手臂和左邊同伴的右手臂同進同出,我的右手臂和右邊同伴的左手臂同進同出。我們要感覺到我們整個團體是一個部分,同呼吸共命運。
我自己的體會是,這一次我能夠感覺到和伙伴們的同進同出,和伙伴們的在一起。老師有一句話很觸動我,那就是你心里要有這個意識,你要與伙伴鏈接,你就可以和伙伴鏈接。
我后來回顧中提到這一點,我發現過往我也想要和伙伴鏈接,我也努力去做,盡力去做,用了老師說的方法去做,但是仍舊覺得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但是這段時間練習下來,尤其最近兩節課,我真的感覺到我能看到伙伴了,我能看到整體了。是什么的作用下導致這個狀況的發生呢?我覺得是用“心”,我的心慢慢在打開。我知道,我一直是一種我決定我只開放一點點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無論我的身體如何使力,仍然鏈接不夠;但是當我決定,真的是我這個主體決定要打開,于是就不費力地達到了。所以還是“心”的問題。
然后老師說的還是團隊的一個圖景,就是我們每個人好似教室里整個波浪中的一個浪花,隨著音樂旋律的高低起伏運動。然后我發覺就是跟隨音樂不容易,雖然我能感受到音樂,也會有與音樂相關的動作,但是如何完全放掉控制,這一點是我的難點。
也是在后面回顧中我提到,如何在用力和不用力之中找到某種平衡,去掉人為的力量,增加無為的隨順和臣服,這一點是我一生的功課。因為我素來養成了盡力的習慣,怎么放掉自己的控制,就跟隨著某些東西來,比如音樂。怎么樣?敢不敢?我想過往的我是緊緊抓住不放的,因為不控制就不安全,但是現在的我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我想現在已經在慢慢地放開了……
老師還講到了氣的部分,音樂的起伏,和氣的流動是配合著的,是自然而然的,這一部分需要我們慢慢體會,慢慢提升。
@音程練習
做了三遍圈上原地做的音程練習,老師提到了7度音程那個不平衡,仍然是老問題,不是我要創造出那個不平衡,而是本來就是那種不平衡的狀態,適度表達就好了,不需要太使力。
然后是面對著黑板,做音程的流動性的形狀的表達,其實我蠻喜歡這個部分。我覺得我更自由了,沒有之前的想要快速學會,而是跟著大家,跟著這股流慢慢地去體會,去感受,挺舒服的,沒有壓力。也許這樣是更舒服的學習方式吧,跟隨著大家的流。
突然想到,是不是我們說的隨順,就是跟隨著大家的整個的情勢,但是也不是說不能有自己的狀況,是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判斷,以及自己要守住的一些原則,而是說看到團隊的整個的情勢,跟隨著這個部分。是自己和團隊之間找到一些統一,找到一些平衡。這種統一和平衡,不是簡單的我和團隊就是完全一致,其實完全一致是少之又少的,是偶爾能達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或者是求同存異的統一。
@送別
首先是兩邊音樂的部分,然后是言語的部分,再是音樂加言語的部分。
這中間,老師講到了氣,中國古代所有的藝術形式都講究氣韻,我想到以前王林海老師講到的“氣韻生動”一詞。
老師還提出了我在哪個動作是沒有氣的流動的,只是動作。后來在回顧中,我說,我擅長于做廣播體操,就是那種不用用任何其他部分,只用肢體動作,這很像一個機器人,但現在要把心納入,把氣納入,要變成一個活潑潑的人,這是我前進的方向。
@輔音及短短長練習
今天把所有的音都做了一遍,并且復習了之前的音,一共十二個音。
第一組:B,M,D。
第二組:N,R,L。
第三組:G,CH,F。
第四組:S,H,T。
G:雙手在頭前方向兩邊打開,頓住
CH:沒有聲音,倒吸一口氣
F:雙手在身體前方,手心向下,一手前一手后,做風吹拂的狀況,連續三遍
S:雙手在身體前方,從下面運動到上面或者反向,好像畫了兩個S狀
H:雙手在面頰兩旁,發出“H”的聲音,與“CH”類似動作
T:兩種,一種是在頭頂輕觸,發出“T”;一種是從身體前向下,很長的“T”音,好像最終回歸到統一的狀態
@HA練習(哈利路亞練習)
三遍,我仍舊是觀察和模仿,體會著這個活動中各個動作的意涵。
老師提醒了一下,注意音高,我才發現,原來所有的動作都在代表著音高。
@回顧
最后回顧:對自己的發現?一剎那的洞見?自己學什么比較快,學什么比較慢?
我發現,我的音樂感知力還可以,所以能基本配合音樂;但是手腳做不同的節奏就不行,協調性差一些,所以當第一個相遇練習中當需要手的節奏是慢一拍的,我就很難短時間掌握。
我做直線比較容易,做曲線,流動的比較難。
我發現,這和我的性格有關,我是比較正,比較直的,所以當走到極端就是比較僵和硬,而缺少圓融,缺少流動,缺少似波浪的部分。
然后就是關于用力與不用力之間的平衡,在前面已經寫到了。
再一個,我發現在悲愴的活動中,有一個動作其實不是走路,還是要帶著行走的方式去走,怎么走目前還不知道,但是我突然有點兒意識。
伙伴們都分享了自己的,老師也都給了反饋,從老師的反饋中,我收到了:
要有藝術化的呼吸,在音樂中跟隨,有呼吸,逐漸從無意識的呼吸學習到有意識地運用呼吸。
2023年12月21日【下午練習】
@歡迎練習
這兩次都嘗試了伙伴們設計的活動。我個人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雷同,想要設計出比較獨特的很難,因為形就那么幾種。但是即使這樣,想要每次都跳好,都踩到點上還是不容易。我覺得,我還是把心收回來,把精力放在如何和音樂的配合上才好,而不是總是想要出彩,想要創造出一個獨特的,顯得自己比別人好。
@傳遞球的練習
這次在練習過程中,老師給我的個人觀察就是,中心不穩定,那就是說明我的手臂的打開度還是可以的。老師還說了,如果對于這個形不清晰的,就把形畫出來給我看。我雖然還是很清晰,但是我還是決定要畫一畫,讓自己充分地體驗出來,然后給老師看一看。
至于中心不穩的部分,我覺得一個是手腳的協調,另一個就是中心本身的穩定部分,我還是要去練習的,與大地的鏈接,深刻地扎根在大地上,包括腹部的中心都要穩定。我想,下次從這兩個部分入手。
@走8字的練習
這次兩條龍不做了,老師說那是初級課程,直接升級做高一階的,就是走8字。
我覺得我和音樂的配合比之前好很多了,但是還是準確性差一點,所以我還是多體會,多練習。另外,我覺得專注在音樂的同時,還得專注于動作上面,如何更加輕盈和靈動,所以繼續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