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我的優美實踐日記

第二十一節春夏學期第三周練習

2024年3月13日【深化練習】

@相遇練習

今天的相遇練習,我覺得沒有上一次那么清晰,好像有些小地方也有點兒沉睡。

這次老師有一點兒變化,在某些動作了增加了一些細節,我后來也發現了,原來她是跟隨著音樂的旋律進行的某些變化,看來音樂部分是優美活動的靈魂,包括節奏,包括音高。由于音樂是時間的體現,而我們活動是在一個空間的范圍之內,所以這種活動就是空間和時間的交錯,平衡,交流和互動。

我們常常介紹這種活動時說,這是一種可見的音樂,就是把音樂用肢體的動作來表達出來。

我又想到一般的舞蹈,也是跟隨著音樂的節奏在空間中移動,那么和優美活動有什么差別呢?

目前我想到的是,兩者都是音樂在肢體上的表現,但是著眼點不同,優美就是根據音高而出發的一些動作,比較細節,而舞蹈僅僅是音樂情緒的一種表達,當然優美也有這個部分。

正好結合后面一個活動說,在做《花非花》的韻的部分,我們單獨聽好多遍音樂來體會音樂的部分引起身體的動作的變化。第一個是音高的部分,使我們傾向于在音高高的時候整個身體會向上同時踮起腳跟向上配合,而音高低的時候整個身體會向下同時會把腳跟放下;第二個是節奏的快慢,我們會體會到音樂的快和慢,從而我們的動作也會快或者慢。目前我們才體會這兩個部分。

我繼續延伸,音樂還有強弱的不同,同理,我們似乎也傾向于在強的部分用大一點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而在弱的部分用小一點的肢體動作來表達。音樂還有什么要素呢?

我查了下網絡,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音樂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那么這些都可以在優美活動中體現,比如音高體現在手臂的高低上,音的長短體現在動作的持續長短,音的強弱體現在動作的力度上,音色則體現動作的特色上(選擇開放的動作,還是比較收攏的動作)。還有提到音樂的速度,我覺得就可以體現在動作的快慢上。

于是音樂的部分都被我們肢體動作所體現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可見的音樂”吧!

@悲愴2練習

我感覺我的狀態沒有上周那么喜悅,但也還行,基本上和伙伴們是有鏈接的。后來有伙伴們反饋了我兩個方面,一個是容易低頭,容易重心向下,雖然需要彎腰,但是伙伴們都沒有我彎得這么厲害,她們說會看到四個人,就我比較低,能很明顯地看出來;第二個是手臂還是傾向于朝下去撈起來,她提到了在最后的大波浪里,我仍然會從下面去撈。還有伙伴說體現了我踏踏實實的作風,讓她們覺得很穩定。

我自己對自己的這兩個部分并沒有覺察到,我想一方面可以增強一點意識,另一方面就是多關注團隊,看其他人的位置,動作及狀態,這樣子就能提醒到我把手放的位置是否太低。

當然,還有一個部分,仍然是動作的精確度和細化的部分,我對于音樂很熟悉了,但是音高與手臂的配合度還是有偏差,說明已經聽著音樂手臂沉睡了,就是放在它慣性要放的地方,那么可不可以進行一些改變?是不是就平時增加一點練習,跟著過去的視頻,一句一句地聽音樂,做動作,看視頻,調整手臂的位置,練習再練習呢?

這個學期的優美,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和同伴們一起練習了,也可能這一生將來都沒有機會去練習了,我是否要抓住機會去做呢?

老師還提醒了我們,在第一遍主體再現后手的位置還是有點高,和音高不太配合。

@花非花的形

這個形的部分,我不知道為什么有點兒不清晰了,有的時候轉的方向會轉錯,也會糊涂。看來需要我自己多畫幾遍形,讓自己更加熟練一些。

@音程練習

做了三遍,感覺還可以。

@送別練習

最后老師帶著我們圍圈做了三遍,我覺得動作上清晰了一些,還是需要多練習。

老師提醒我的是最后“別夢寒”的地方是向外的離別,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剛才想了半天才想起來,看來這塊兒的印象還是不夠深。不過也說明了我容易動作向下,容易丟掉和天的關系。

@元音“A”的練習

老師用“短短長”的音樂配合,我們一起做了很多的“A”,去體會“A”的品質,然后互相分享。我感覺到“A”是接受,是給予;還感覺到“A”是開放,是包容,感覺后面是接受的延伸。我分享說,我體會到包容的感受,好像什么你都來吧,我都能接得住的感覺,老師反饋說這樣的姿態是很少的,因為不可能是完全的“A”,一定還會有“E”的部分。我同意老師說的。

后來在結束的分享時,我又談到伙伴是我的鏡子,我以“A”的方式開放地接受,歡迎伙伴們的反饋。后來老師給的反饋是,給予意見和反饋是,反饋的人也常常會去看接受的人是否是以“A”的方式,還是“E”的方式,如果是,可能就不會反饋了。我也同意。

而我最近的修行的練習,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整體的角度上看問題,當然我還沒能達到。但是如果我能修行到那個程度的話,能時時以整體的角度來看人間所有一切,那么所有一切皆是平等,我恐怕就是“A”的姿態為常態呢!

@作業

今天老師還留了個作業,就是在這一周里覺察自己,看看生活中的我們如何使用A的?

恰好晚上兒子自己做飯時和他有一些不同意見的碰撞,那時候不是很舒服,我感受到氣氛也很怪,這個時候,我就不想用“A”來面對他,而是“E”,拉開了一些距離,也安靜了一會兒。過了一會兒,我覺得雖然我還是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引起的狀況,但是能感覺到自己逐漸能面對他了,而且逐漸可以用迎接的姿態,也就是“A”來面對了。而后,兒子也表達了他最近感受到我的一些變化,我也和他交流,我發現那種特別難受的感受就沒有了,后來“A”這種姿態在我們的互動之中越來越打開,越變越大。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如果是在人和人之間,兩人都是“A”的話,那個氛圍是很舒暢的;如果都是“E”的話,就是需要安靜一下了,如果還是繼續溝通的話,是很別扭的,那么就等一等看一看。

2024年3月14日【社交練習】

@傳遞球的練習

今天的練習,一開始還是做了很久的練習,但是我更清晰地發現了自己長久以來出現的狀況:就是我容易出去了,回不來。我會從中心散發出去,但是要再回到中心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我還發現,我對中心和我之間的距離的判斷也許不是很準確。

所以,回不到中心的原因可能包括:一、我對于空間中我和中心的距離需要判斷地更加準確;二、以我為中心,從我出發在空間畫的圓的大小需要有個平衡,我常常是畫得很大,自己也不容易回來;三、動作與動作之間有連續性,下一個圓是上一個圓的接續,所以在上一個圓的結尾可以往中心再走兩步,從而讓下一個圓更接近中心。其實這還是因為我對形理解得不準確的部分,因為本身這個形就是一步一步向中心靠攏的過程。而我常常是沒有去靠攏,所以就離中心遠了;四、最后一個想到的,就是我與中心的關系,這里不是指第一個原因中的距離,而是我心里和中心的關系,我的歸屬感,我是否愿意去靠近它等等,它對我的吸引力和凝聚感。

沒想到一個做不準確的形有這么多因素在起作用!

@銅棒的練習

在上課之前,我在生活之余對音樂多聽了幾遍,果然,對音樂的熟悉程度增加之后,確實對于節奏的熟悉,跺腳的位置,及扔銅棒的位置更加地清晰了。

在課前帶著伙伴們練習時,當我看到伙伴們的緊張,我就不那么緊張了,盡量讓自己放松。

在課上老師提醒我們注意扔銅棒和接銅棒的時間是不同的,我才發現了自己對銅棒的恐懼,不是很恐懼,但是也是有些害怕的。很感謝老師的提醒,讓自己有所覺察。

那我害怕的是什么呢?除了有點點害怕被打到,更多的是有點擔心自己扔得不好,對方接不住。

下一次再調整一下心態,再試一試。

這之中有個小插曲,老師再一次解說音樂的節奏時,有些爭論。上節課,當我們小組用1,2,3,4的節奏來帶領時,我們是4扔銅棒,結果老師專門過來說不對,說1,2,3,4,5,于是同組的變動起來比較困難的伙伴就慢慢丟掉了4拍的節奏,改成了5。結果這節課上,當老師回到4,就有同伴提出上次本來是4的,變到了5,現在怎么又回到了4。我在旁邊聽到了,本來想著不用說了,反正大家按新的來就好,沒關系的。誰知道,我看到老師非常肯定地說:“我們一直都是用4的,從來沒有用過5的。”這時候有伙伴就指出來不是這樣的,而我看到了那個變動困難的伙伴一臉的迷惑,再加上也許是出于對事實的尊重,我也表達了我上節課看到的。說了一圈之后,老師說了一句:“大家想想,我們是來把節奏弄清楚呢?還是為了證明我是錯的?”大家都說是前者。后來就回到了新的節奏。

很有趣的一個過程,我看到了老師的定力,老師還是挺有耐心的,也很包容的,最后能把重點拉回到合適的軌道;同時也看到了人很容易武斷,以為自己認為的就是事實,其實都沒有什么事實,只是在那個時點上我理解的,和你理解的是否相同,再加上理解和表達又是兩回事,所以很復雜。很無奈,但也很有意思!

境由心轉88zp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军事| 交城县| 根河市| 如东县| 清水县| 安宁市| 白朗县| 佛冈县| 全州县| 东海县| 徐州市| 明星| 崇阳县| 富平县| 绥滨县| 永康市| 茂名市| 彭阳县| 金坛市| 南开区| 香河县| 祥云县| 奇台县| 太白县| 祁东县| 焦作市| 页游| 九江县| 兴化市| 壶关县| 克什克腾旗| 宜黄县| 东阳市| 石泉县| 彰化县| 泸溪县| 嘉黎县| 都江堰市| 阜城县|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