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深化練習】
@相遇練習
今天對于這個練習中手部動作的更加細節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正是音樂旋律的細節,使得老師增加了一些細節。這個細節的部分,當與不同的伙伴面對面時,我看到不同的伙伴的動作都有些許的不同。這一次是YH,我發現她的動作好像有些收斂,又好像很文藝的,就是那么很有書生氣地抖動了兩下,她的抖動的幅度不大,更加像是放在那里,然后輕輕松松地又放在了別處似的。
最后一次,老師說自由找伙伴,于是在找的過程中就出現了慌亂,因為有時找不到朋友,有時朋友又找到不只一個,所以社交的意味加強了。確實像一個伙伴所說,好像要顧及的面向更多了,但是比較有趣和好玩。
最后,伙伴TJ還想要做一次,老師說“真的嗎?”TJ好像常常在練習中表達再來一次,包括有很多地方她會比較堅持某些東西,或者想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想不清不楚地混過去。我發現她的認真勁兒很像我之前,覺得很多東西都要弄得清清楚楚的。對于我自己,我的原因是當弄清楚了,我自己才覺得不慌,好像我的腦子沒有想清楚時做起來自己就沒把握。但現在,我的靈活性增加了,于是即使不清不楚,我也比之前要自在得多。
@悲愴2
這次,我特別注意了上節課伙伴們給我提過的老低頭的部分,我有意識的抬頭,也有意識聽音樂的音高部分,還有意識地跟著伙伴們的動作做,自己覺得好多了,也沒有其他的反饋。
轉圈的部分,和伙伴的鏈接,是老師重點提出來的。我覺得我有意識和伙伴進行鏈接,老師建議我們這一列多一些開放的“A”的動作去接受,因為另一列是招呼伙伴的意識。
最后的部分,TJ伙伴提出編織時手臂的高度的問題,老師耐心地傾聽了,答應下次課再注意一下,同時表示手臂的位置也是一個范圍,并不是一個固定的位置。
@送別
圓圈上音樂的部分,我跟著能跟下來,其實已經是很熟練的內容了,我就還是糊里糊涂地跟著做下來,仍然沒有仔細去研究一下動作中到底是哪個音的動作我們表示出來了。剛才有空去研究了一下,發現老師編排的動作確實是把幾個重要的音表達出來了,就是幾個音,其實動作是比較簡單的。
兩列言語的部分,我重點工作了“別夢寒”和“天之涯”的部分。
別夢寒-B,雙臂向后打開,繞一個小圈(手肘向前向上,運動到最高點后就向后向下);M,重點在交叉;AN,意念在手肘,是手肘帶著向外,加上上次說的,平推出去,不是向下;
天之涯-T,也有雙臂向后打開的動作(手肘向后向上,運動到最高點后就向前向下),兩手在面前向下做t,但沒有到底,就直接向兩方打開,向天開放狀態做A。
@花非花
今天的形也有順著自己的心走下去,結果方向與老師畫的相反,所以自己還是有意識地記了一下形。其實自己的方式和老師的方式我覺得都可以,沒有哪個特別不順的。
老師說,不要看黑板上的形,要心里有形,其實我根本看不見黑板上的形,就是按心里的形走的,無奈這個形并不清晰,所以在心里再清晰幾遍。
今天的韻的部分,仍然是復習上次的,一個是音樂的快慢通過腳步的快慢體現出來,一個是音樂的高低通過軀體的變高變低體現出來。我對比老師做的,我覺得我還是隨性而已,不準確,沒有老師做的那么準確。還是需要多聽多感受多練習。剛才有空自己多聽了幾遍音樂,感受了一會兒,然后又對著譜子看了一下,八九不離十。后面就是如何把這兩個部分整合到動作里的事情了。
今天老師提到了中國的音樂與西方的音樂的不同,西方的音樂更加有邏輯性,而中國的音樂更加講究韻的部分。我特別認同,因為最近學習英語這種語言思維,就發現英語的簡單,邏輯清晰,與中文的語言思維完全不同。但是我覺得前面提到的韻的部分,我覺得還是落在邏輯性的部分,快慢和音高,還沒有落入到韻的部分,我感覺韻的部分更重要的是留白,是音高和快慢之外的東西,是啥我也說不清楚,也許我本來也不清晰,再加上韻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言說的東西,再慢慢體會。
@音程的練習
依然是練習了三遍,老師提醒了兩位同學的動作,沒有提醒我的。
@元音“A”
第一種是在圓圈上,自己跟著音樂,向任何方向做“A”,向天,向地,還是向人。老師提到,“A”的動作,手臂是直的向前,沒有弧度。
第二種是兩個伙伴對著做,輪流做,一個做“A”,一個接受。我覺得我的伙伴YL是比較糊涂的,我可能比較清晰,我基本上我做的時候就面向某個方向做,接受時我就張開雙臂接受。結果老師因為我們都是同時做的,后來我與伙伴溝通了一下,我們兩個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最后分享一周中對“A”的觀察,老師分享了很多她的觀察,比如“A”本身就在觀察之中,我是誰?“A”打開的不同層次,我什么時候打開?我什么時候不打開?我什么時候容易打開得太過了?我為什么打開?我為誰打開?我打開后接受到的是什么?
最后說到,“A”是一種打開,不是一種接納;“A”是一種心魂的姿態,而接納是臣服于更大的力量。最后老師提醒,生活中,當我以“A”的姿態打開,要區分是“道”還是其他“欲”,要順道,而不要順欲。
我的感受,我覺得老師區分得太清楚了,我也覺得太揪細節了,也許受到最近正在學習的呼吸課程的影響。我的做法是,甭管是啥細節,啥過程,想要反思,觀察都可以,差不多就行了,無需深究,重點是我是不是接受,我能否接納,能夠接納一切是我的目標。
這次作業是關注自己傾聽時的模式,與“A”的關系。
2024年3月21日【社交練習】
@傳遞球的練習
首先還是兩列,一組一組的練習,我基本能延續上次對自己的定位,基本可以和伙伴配合上。
隨后是一個大組一起的流動,我發現我對運動的方向已經非常清晰了,記憶得很清楚,右上到左上,到右下,到左下,再到右上,如此不斷地循環往復。
隨后,老師看到我們8個人,準備了一個大的形,外圈一個大的正方形,內圈一個小的正方形,外圈的正方形的邊正對著內圈正方形的角,然后8個人在內內外外地移動。我覺得,我是非常非常清晰的,基本上不太費腦子就能搞清楚了。但確實有伙伴記不清楚動作,或者記不清楚下面要走到哪個位置的,我不管,做好自己就好!
@銅棒的練習
還是和伙伴們從兩個開始,2個,4個,6個,8個……逐漸增加,我覺得我同時扔出去和收進來的能力也在逐步加強。我也特別注意我給出去的質量。而我發現我的伙伴,她扔的時候不管不顧,出去就好了,才不管是什么品質呢,其實是她自己顧不了,可以理解。
還有一個發現,當我提議要不要不用音樂練一練,遭到了兩個伙伴的反對,后一個伙伴,是一個平常非常頂真的人,不知道為什么我有兩次聽到她的反對,都是非常有禮貌,非常溫柔地說,“好的,就聽你的”,每次都把她搞得笑得沒法,連其他的伙伴都說“哇,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好像這種非要怎樣的伙伴,很想我過去的樣子,非要怎么樣不可,不這么樣就不舒服,我是對著我過去的自己微笑嗎,如果是這樣,挺好的!而且對于這樣的硬的態度,恰恰是“軟”可以中和它,融合它,可以讓它也松下來。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