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銅棒練習(AUS貝多芬)
老師說,我們用這首曲子做個熱身。
今天的人依然不多,包括老師在內一共六個人。
老師變換了一下,一次向內走,一次向外走,第二組就跟著第一組的節奏。
老師在一組,和我同組,跟著老師一起跳,還是穩定得多。
有一部分還是不太清晰的,就是最后的找伙伴,但因為碰巧老師和我是伙伴,因為她很確定地來找我,我就很方便地與她互動啦。
另外,我覺得還不夠順暢的是向后走的弧,總覺得不是那么的順溜。
@詩歌《早秋》
在這個活動中,我和同組伙伴的在一起,是很能幫助我不走錯的。所以看到同組的伙伴,并且和她們同進同出,是非常好的定位方法。
@晚鐘
老師退出了,讓我們五個人自己走。我的感覺是,到后面,我能把我的呼吸呼應上了,還挺好的。
在后面做完橫豎8的活動,我們再回來做帶8字運動的晚鐘的第一部分。我覺得對于每一句應該運動到哪里更加清晰了,并且我在嘗試著再在句與句之間過渡地更加順暢。
@畫橫豎8
這個部分我們更加地清晰了,對于音樂,對于定位。
尤其在這個活動中,我和對面的伙伴的呼應,我覺得還挺配合的,我們不約而同地笑了,而且還笑了好幾次。
@MinuteinF
依然是最快樂的,最耗費氣力的,跑動,每次每組都很高興。能和上音樂就很高興了。
@設計動作
最后5分鐘,老師讓我們根據上一活動的音樂,自己設計動作,我們嘗試了一下。
然后兩組分別展示,然后說從對方的運動中學習到什么,如何對自己的設計進行改進。
老師說下節課再繼續。這里我記錄下兩組的情況。
CL組:兩個人,面對前面,梯形的兩邊,向后退,互動性強
LL組:兩個人,面對前面,兩條平行線,向后退,互動性弱
CL組:兩個人,互相穿梭,互動性強
LL組:兩個人,兩個人的互動沒有那么多
老師的建議
CL組:注意不要屁股對著觀眾
LL組:注意還有觀眾,更多的是你們兩個人的互動
LM想說說LM的感受,老師提的建議和意見都很中肯,也是很符合現狀的,全部接受。(我把我字用我的名字代號來表示,因為需要練習旁觀視角)
LM覺得這樣的設計活動,其實是增加了比較,會勾出來競爭的感覺,分裂感,不是融合感。當然,這是跟LM自己的念頭有關的。也許其他的伙伴沒有這種感受。
LM還覺得老師的點評就是老師是權威,我們是等著被點評的感覺,感覺不是很好。
如果想要進行這樣的設計,如何帶出來更好,會更加有融合感呢?也許可以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