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樹木蔥蘢的校園里,在晚春初夏交接之際,她即將結束高三的教學任務,也即將結束她三十五年的教師生涯。有時候靜靜的看著窗外的濃蔭,會恍若隔世。這個位置,這個窗口正對著校園的林蔭大道。她似乎沒有變動過自己的工位。目光一直伴隨著窗口的春夏秋冬。她似乎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老了。外在的得體修飾,讓她在校園里一直是眾目關注的焦點。隨著時間的流逝,她杏圓的眼睛似乎彎了,卻更加柔和,淺笑盈盈。她挺拔高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再纖細,卻端莊依舊,加上獨特的穿衣品味。在學生心目中,宛如一樹成熟的紅楓,還是那么賞心悅目,值得信賴。這個課間,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孩就拿著自己的日志來找她,傾訴校園戀情。當她聽到學生說,“最讓我氣憤的是,我晚自修回去看到被拉黑了。我簡直要氣炸了”的時候,她的內心一陣顫動。是啊,她也是拉黑了一眾家人。原來這么嚴重,她當時就是一時氣憤。從沒有被人罵過的應激反應。就造成了連鎖反應。后面就是娘家媽媽拉黑了她和她妹妹。于是她妹妹打電話氣憤的罵了這個外甥和外甥媳婦,并叫他們滾出上海,才有了后面無法挽回的出走,以及長達半年,對方的敵視和咒罵。直到現在,已經到了秋天,戰爭還沒有結束。
從她兒子媳婦連續半年的恐嚇咒罵來看,兩個孩子應該雙雙陷入了精神疾病。她永遠不相信,她們家培養的孩子會這樣惡毒的咒罵自己。一個成天以人文素養著稱的老師,一個飽讀詩書,張口成語,閉口引語的老師,居然要接受最惡俗語言的洗禮。這半年來,她活在悲憤中。想著如果有一種可能,她和這個兒子之間從此陌路,也好過這樣的敵對。
然而,她又不能逃離這個血緣關系。她無法徹底斬斷血緣關系。她要怎樣活下去?
在悲傷和揪心中觀察著這些即將畢業的學生們,臨考前除了彌漫著緊張焦慮的氣氛,他們的臉上也還有這個年齡特有的青澀和稚嫩。他們的身影除了疲憊,也還有這個年齡的輕盈和活力。他們往往因為一個小小的事件,或者是某次考試成績,或者是某位老師的批評,而情緒波動,或者什么理由都沒有,就單純的想找個人來發泄,午休時常常有幾個忠實的粉絲,溜到她的桌前。而她在耐心的聽完孩子們的心事,總會微微一笑。哎,這些事情怎么會成為一個人的困擾?孩子啊,叫我怎么幫你解困,這些苦惱的解藥就是時間。只有在時間的長河里才能瀝清塵埃與污漬,還原事情的原貌。或者說,只有在時間的長河里,才會帶走那些最不重要的,留下的才是你最需要的。那些莫名激動、傷感、無奈、絕望、-----都因為你們在特定的時間,而被放大,無限的放大了。當然,希望這個放大的影響,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損失,當然也有個別孩子就是影響到了一生。
她又在那么多孩子的臉龐中,看到了自己兒子的那張臉。多么單純,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曾經也是她目光全部的焦點!“難道你生在我的家庭,因為媽媽是教師,影響了你的成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