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也是李娃幸運。就在他們一家出城當日,城內爆發動亂,史稱“苗劉兵變”,杭州各大城門接近一個月均是禁嚴,想走都走不了。
趙構的杭州初體驗糟透了,相對的,李娃一家在太湖里的日子,就好太多了。
李大本是漁民,在太湖中,西山島上,原本便是有個落腳地的。老房子雖小,幾年不住人,需得修整的地方也不老少,故而一家人于第二日到達目的地后,接下來的一周俱皆忙忙碌碌,無暇他顧。
待到好不容易安頓停當,李大開始按照李娃的計劃去找尋好避禍的小島,李飛則拜會了舊師打算復課之時,李娃過湖去采買,才得知韓世忠率部卒趕到了宜興,馬上又要開拔的消息。
這韓世忠,先前吃了敗仗,又叛了部下,如今得張、呂、劉相招,正一門心思指望著平叛翻身,緊趕慢趕馬不停蹄,原該直插平江而去,卻不知為何還匆匆繞道宜興一趟。
宜興縣城不大,駐扎了軍隊后逾見擁擠。韓世忠的隊伍愛吃空餉,卻也舍得發賞,那些被他從鹽城一路收攏來的散卒們將將拿到“勤王錢”,到底整理出了點模樣,列隊從街上穿過時,雄赳赳的氣勢,看起來倒仿佛剛剛大勝過一場,惹得不少人一路追隨相送。
李娃恰趕上這場開拔,就在街邊駐足看了一陣,暗地里對路人們所謂的“軍紀嚴明”嗤之以鼻一番,便再沒了興趣,轉身往市場上去。今日她需要置齊幾周用的柴米油鹽醬醋布,任務頗重。
相較于赫赫有名的“潑韓五”,她對韓世忠的妻子,也就是那位從軍中營妓做到將軍夫人的梁氏,后世傳作梁紅玉的,更感興趣。
此刻的梁氏,雖然尚未轉正,也還未曾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但在杭州的青樓花船上,關于她的傳奇卻早已傳遍,成為每一個意在從良女子的榜樣。
行至蛟橋頭,見頂大一店,上書“梁家金銀鋪”,里頭圍一圈兒柜臺,柜后架子上錯亂擺放些珠寶首飾,環佩頭面的,以吸引人注目。
李娃肩挑家庭重擔,素顏粗布好幾年,眼見如今治好了李大,養大了李飛,藏進了太湖,身上又有了點子閑錢,心中不免松快許多,仔細想一想,倒難得慰勞一次自己。
抬腳步入金銀鋪,迎面就有柜旁的小子機靈地迎上來,團團笑問:“大娘子想買頭面還是要熔金銀?可不是咱吹,咱梁家金銀可是闔縣最大最全的店來,師傅手藝那是頂頂好。大娘子要不都看看?一準兒有你滿意的!”
宋朝的裝束配飾,審美在線,做工精巧,現代人沒有幾個不為其所傾倒。不過李娃純欣賞,真論要買此刻卻并無甚目標,便只點頭道:“那不拘樣式,拿兩件好的我瞧瞧吧。”
又綴一句:“只別太貴,貴了我也買不起。”
打工人,打工魂,穿越者更該實在些,打腫臉充胖子,小心活不過一集。
那小子聽了李娃的話,照常笑得一團和氣,又問道:“大娘子是自用還是要走禮用的?小子也好挑合適的來。”
李娃得了人家好臉招待,便也笑回他道:“你且挑些自用的實在貨與我,若價錢合適,我也可多買幾件。”
“誒,你稍侯。”那小子高興應了,忙轉入一面柜后,七七八八撿了一盤子釵簪環佩鐲子戒指的,端出來,一一指給李娃看。